从六安双墩汉墓木佣造型风格浅析中国人文绘画的发展
2015-11-25刘澜汀
刘澜汀
【摘 要】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内涵雄厚,博大精深。汉代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六安双墩汉墓出土木佣造型风格对于探究中国绘画的精神起源、中国画论的产生和美学思想发展具有重要实物研究价值。
【关键词】木佣造型;风格;人文绘画
汉代儒家文化从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以儒教为核心的国家宗教思想逐渐盛行,同时作为民间土生宗教的道教思想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们相互斗争、相互妥协,对艺术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造型上的风格定位,并奠定了中国人文绘画风格早期发展的思想基础。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一个独立的画种,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汉之后的两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大部分陷于战乱,国内长期分裂,朝代频繁更换大小战争不断,同时地主统治极端腐败,生产力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陷于痛苦不堪的地步,从而导致地主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点引导时代潮流并决定发展方向,两晋时期最高统治者利用文人力量把文学与政权联系起来,让文学为政治服务,当时许多士大夫阶层的文人自觉配合最高统治者观点。
唐朝时王维山水画通古贯今,笔力胜人,有“工画山水,体渉古今”的评价,且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王维画画多以自然为素材来追求闲静的田园情趣,在表现技巧上创造出了“渲淡”、“破墨”的表現手段,使得山水画完成了由“绘”到“写”的风格转变。五代的董源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的意境简淡而抒情,所以被称为文人画祖,并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朝文人画得到了逐渐发展,以苏轼为主导的文人画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高度,他们主要重视品格和意气,这对文人画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期文人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期诗词书画艺术共同繁荣,主要代表人有苏轼、黄庭坚、李公麟等人,文人画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这与苏轼的成就和贡献是分不开的。 苏轼喜欢画一些枯木和墨竹,墨迹酣畅,一气呵成,其中从名气较大的《枯木怪石图》可以充分看出他对文人画的理解和表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书画兼通,以引书入画著称,提高了文人画的质感,又丰富了书法的内涵,全面地阐述了文人画的理论,对文人画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些方面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苏轼受王维影响,在他的许多诗文题词中,多次高度评价了诸如王维、李成、李公麟、米芾等人的成就,并在此过程中,使文人画基因得到进一步传承,他还提出许多有创意的理念,从而使得文人画走向正统。
元代文人画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因为当时社会受到异族统治民生矛盾尖锐。元代的赵孟頫,在中国书画史上有广泛影响,赵孟頫有着深厚学养功力,提出“师古”的主张,士大夫主张“不求形式”,熟练的技巧为后期元代文人画奠定了基础,并在绘画中全面贯彻他的文人画主张,成为元初画坛最具影响的一代宗师。
明清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基础与体制因不断受到挑战而动摇,也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生事物,因此明清两代在整体沉寂中也呈现出缓慢发展与进步。明清人文画既具备了时代所赋予的独特风貌,又彰显出中国美术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趋势与特征。
近代关于文人画的发展文人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新文化思想与审美趋向及中西文化交流为造型风格的推陈出新、题材内容的嬗变形成新的推手。其中以康有为、陈独秀为代表的传统文人画,提倡以写实为主。他们认为中国绘画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应该走自己道路不要照搬和模仿西方,要与西方绘画拉开距离。新中国成立后徐飞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的留学海外的“海归画家”,提倡中西绘画相互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时代感的新文人画,为文人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文人画的发展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能量。
从六安双墩汉代地下墓葬出土的木佣造型风格上可以窥探到中国文人绘画的发展起源,对于弘扬本土造型艺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