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若“渔”

2015-11-25刘永芳

雪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人情味李渔

刘永芳

【摘 要】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以及美学家李渔先生一生经历坎坷,涉猎广泛,不仅在为人所熟知的文学戏剧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而且在设计方面也颇有感悟,独居匠心。

【关键词】李渔;人情味;超前性

关于李渔的设计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闲情偶寄》中,其中居室、器玩等几部详细阐述了他的造物思想,一方面强调实用与致用的功能主义原则,如、 “坚而后论工拙”“置物但取其用”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另一方面又追求清新高雅的形式美,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如“开窗莫妙于借景”“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又如“径莫妙于捷,又莫妙于迂”等等,则体现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总的来说,李渔兼顾道家与儒家,在设计上力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平衡。正如他在《伐竹辩》中所言“竹去雀亦去,竹存雀乃存”,功能与形式正如庭前的竹与雀,唯有辩证统一的看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紧密而又和谐的联系。善于辩证地看待功能与形式之相互关系的李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纵观李渔一生,起起伏伏,历经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不仅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赋予了他设计思想中对生活独有的敏感与对人性的关怀,以及超越灵感的想象力。使得其设计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与超前性。

这一点,我们可以先通过李渔的文学作品来初加感受,在《李渔全集》卷二《笠翁一家言诗词集》中有《捕蚤二首》诗,其一曰:“摩挲不成寐,焚膏坐更阑。裈中扪虱易,床头捕蚤难。虱居有定所,蚤跃无停时。凝眸将此获,举手即他之。狡兔仅三窟,黠蚤路千岐。蚊虻虽有翼,较走觉飞迟。诛蚊利火攻,殛蚤宜水战。……安得湘江波,织作湘纹簟。终夕眠其上,不驱而自远。”诗中描述了他夏夜遭蚊虫骚扰不能入睡的煎熬,这正是他那个时代生活中大多数人都面临的烦恼,然而又有几人能做出如此细致的观察与总结并提出解决办法呢?深入的体会生活,观察生活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唯有这样,才有充满人情味,使大众感到亲切又实用的创意与设计。诗中结尾更是奇思妙想,用湘江之水织做湘纹簟来驱赶走恼人的蚊虫,看似浪漫主义的遐想,又何尝不会在岁月长河中化为现实?狄德罗说过: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这种看似夸张的想象其实正体现了李渔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唯有了这种憧憬,才有了设计的大踏步前进。这种超前性是有益的,并且是建立在成熟的思想之上的。

另外在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出檐深浅一节中说道:“又有贫士之家,房舍宽而余地少,欲作深檐以障风雨,则苦于暗;欲置长牖以受光明,则虑在阴。剂其两难,则有添置活檐一法。何为活檐?法于瓦檐之下,另设板棚一扇,置转轴于两头,可撑可下。晴则反撑,使正面向下,以当檐外頂格;雨则正撑,使正面向上,以承檐溜。是我能用天,而天不能窘我矣。”更多地从贫寒之士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设计的实际应用,既是李渔热心肠的表现,又是他对生活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同时不拘泥于成制,为解决房屋在满足遮风避雨与采光这一对矛盾之间,巧妙的增设了一面活檐,使得房屋不仅能出檐较深以避风雨,同时又能增加采光。这种不拘一格的造物思想,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也走在时代的前面。

在李渔的著作中尚有诸多类似的案例,不做一一赘述。

李渔其人,也许算不上一位真正的匠人,但他以一位文艺家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富含哲理的敏锐观察分析,以及对困窘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结合他豁达不羁的性情,使得他的设计思想充满了关怀大众的人情味与不拘成法敢于想象的超前性。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一番。

猜你喜欢

人情味李渔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SOLES OF WIT
人情味
李渔的养生之道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杨梅救了李渔命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人情味与人情风
李渔的生命意识
商业信函往来中的人情味与非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