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2015-11-25姜巧莹

雪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全球化

姜巧莹

【摘 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建立在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考察之上。这一理论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世界历史理论的出现是标志着:原来封闭的孤独的国家或是部落被世界物质生产的总需要即“无形的大手”所敲开。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交往理论;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与提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首次提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但他只是用“世界历史”这一概念来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问题的,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书中有较为系统地论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也可以说世界历史的前提就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世界历史作为一种“历史状态”是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马克思还没有提出世界历史理论之前,世界各个部落、国家,它们同时处于一种“闭关锁国”状态之中。

基于此,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形成需要三大方面的条件,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的普遍交往。这三方面因素首先是从资本主义的经济入手,只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在原有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生产要求,所带来的结果的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波浪式的线条不间断地从一个低级物质需求领域,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物质需求领域。这样我们的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会得到普遍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就会更加的紧密,原来的“闭关锁国”被打破,所被替换的是世界市场应运而生。如世界市场的商品交往频繁,文化交流密切等。

马克思认为的理论基础就是——交往理论。他曾经说过世界历史不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的历史,使这种“联系”成为可能的正是交往。 就是在说交往揭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第一阶段是城乡对立。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还可以看作是资本和地产的分离,看作是资本不依赖与地产而存在和发展的开始,也就是仅仅以劳动和交换为基础的所有制的开始。这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分出了城市公民与乡村的农民。要知道的是城市经济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出现生产和交往的分离,即商人阶层的出现。商业交往促进城市间的交往,马克思说“最初的地域局限性开始消失”。第二阶段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 殖民主义商业交往开辟出来世界市场和商业与航运的发展,开始冲击国与国的壁垒。这样的殖民运动真就是彻底的打开了那些地大物博的在经济上还是相对落后的民族的大门,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因为这样的殖民运动,各个民族不得不打开国门迎接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客人”。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大工業发展阶段: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分工的时期。可以说第三阶段是大机器时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变成工业资本,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这样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世界各民族的闭关状态被彻底的消除。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 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在这里马克思明确的表明,他的哲学的出发点虽然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但到这里已经与唯心主义彻底决裂了,他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思想。物质是决定意识的,不再是受制于自我意识的束缚。这是马克思的哲学唯物史观的标志。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说:第一、世界历史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资本主义不是世界历史的理想形态,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虽然是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基础,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我们理想的世界状态,可以看出在这里马克思还是在排斥资本主义。第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社会历史的“世界化”。这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不满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所倡导的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平等的“世界化”。第三、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认识社会历史的新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对民族国家的封闭式考察、民族发展的历史阶段的跨越问题、人类学研究的整体性思维等。)世界历史理论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有的思维的局限已经在这里明确的指出,所以对于世界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看,会让我们能够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第四、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前提。共产主义所倡导的是人类的解放,使得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取得胜利。世界历史的形成, 所带来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可以站在同样的地位上,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越来越表现为一个多维度的过程,世界历史的当代形态乃是全球化。由于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在新时代里全方位地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和全面深化。全球化渗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参与主体不仅有国家、民族,还有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企业甚至个人。目前,全球化仍然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仍处在低潮。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通过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税收调节,福利政策等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却没有根本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不过也有学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提出不同看法。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确与当今的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存在可能的联系;然而,简单地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有待商榷。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在内容上已经大大超出了马克思时代的想象,诸如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国际金融风险等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决非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设想的。更重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并不以排斥民族特殊性为最终目的,而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更多地是指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促使诸民族独特性的分工的消灭,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单一的分工、交往和生产模式,世界诸民族间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趋于一致。所以,不能庸俗地将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等同于全球化,更不能断章取义地做出全球化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庸俗理解。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人类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理论所做的指导,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哲学的发展的是不断地随着世界的发展而不断地总结改进,同样可以反过来说的是,我们世界社会的发展,依赖着“时代的精华”做指导,向着人们期许的方向发展向前。

猜你喜欢

全球化
新冠疫情的暴发远不是让各国变得更加孤立,而是让全球化出现改观
关于全球化与博物馆再定义的几点认识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全球化陷阱
经济全球化面临4个重大挑战
“双反”反出一个中国光伏加工全球化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