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

2015-11-25张东晓

企业导报 2015年21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教育途径心理健康

张东晓

摘 要: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优化的教育,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提高的就业标准,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形成压力,有了心理问题的存在,且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管理工作者对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并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提高管理与教学工作,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題。

关键词: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正处于不稳定的阶段,若大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很容易使学生在成长阶段发生问题,甚至威胁到自身的安全、学校的运转和社会的稳定,也会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压力。研究高校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掌握其心理特点,以便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保证学生大学生活的正常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完善。通过学生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等一系列行动,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一、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划分

特殊群体一般约占高校人数的30%,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可以将这个群体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经济困难型、学习困难型、富二代型、恋爱受挫型和沉迷网络型。其中经济困难型是指生活拮据,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学生;学习困难型是智力正常,但因为学习态度不好或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原因无法跟上正常教学的学生;富二代型是因生活条件优渥,未吃过苦头,生活态度散漫、无目标的学生;恋爱受挫型是因为恋爱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自杀、犯罪等消极想法的学生;沉迷网络型是热衷于网络游戏,放弃学习,选择逃课上网、花费大量金钱投入到网络中,不能正确调节现实与网络关系的学生。

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源头分析

(一)个人因素。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生理与心理已经逐渐步向成熟阶段,对于恋爱和情感有了新的思考,可处于脱变时期的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心里敏感,难以处理好情感,却又注重情感。当遭受情感上的挫折时,稚嫩的心理与相对成熟的生理不能协调,无法调理好自身心态,容易出现偏激、易怒等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二)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有着属于自己家庭的独特烙印。不同的家庭培育出不同的孩子,严格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自律、严肃、认真但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溺爱孩子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任性、娇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霸道的父母想要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替孩子做决定,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懦弱,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干扰,无主见无自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既有可能是学习的动力,又有可能成为压力,一些学生由于压力过大无法排解,会出现忧郁的症状。

(三)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为环境的变换。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迷惘、困难,会勾起思乡情怀,表现出一种多疑、敏感的性格。第二思想教育工作的格式化。思想教育工作只注重理论化,不在乎学生是否是真正的接受了思想教育,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第三低俗的校园文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校园也无法保持它应有的纯净,教育环境的过于开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沉溺情感、贬低知识、攀比成风、流连网络,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因素。现在的社会并不单纯,各种关系门路为本就沉重的就业压力加上了又一重障碍,对于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成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并不受重视,没有规范化的设施、优秀的心理咨询老师、充足的运行资金,不到位的部门设置,自然无法发挥其在教育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心理咨询人员薄弱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但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仍采用的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人员不充足,且因为这些教职人员并未接受过科学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良好的表现,取得好的效果。

(三)不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选修课,或纳入到思修这门课程中,并不将它作为一个重点来看待,这种态度首先是错误的。

四、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一)健康教育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① 端正的思想认识。为取得良好的成效,应获得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重视。建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协调全校健康教育工作、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为核心的组织机构,以学生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时刻关注高校特殊群体的心理与思想动态,宣传开展各项思想教育工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② 强化的教师团队。加强心理咨询团队建设,专业老师起指导作用,并且加强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心理培训课程。

(二)心理保护网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① 建设三级网络。高校可建设三级网络来保护心理,第一级主预防,有专业老师对学生干部进行扫盲,了解基本心理健康知识;第二级对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人员等进行更高级的培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第三级由专业人员为主,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并对二级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② 完善心理档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掌握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积极应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③ 健全心理咨询。多数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排解烦恼、解决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高校特殊群体构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此可以倾诉烦恼,寻求帮助,解除困惑,发泄愤怒,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促进心灵的发育,人格的健全。 ④ 普及有关教育。学校利用课堂、讲座、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心理健康的严肃性。然后可以利用墙报、网络等进行宣传,并对特殊群体的共有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用事实案例学习心理知识,审视自我,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

(三)校园文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归属感,是一种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高校要积极举办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竞赛、论文讨论、心理剧场等活动,营造一种上进、良好、积极的校园文化。宣传心理知识,帮助特殊群体认识自我,融入集体,了解心理健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会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调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扩展人际交往、融入集体,解除心理与现实的矛盾。

综上可知,高校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需要高校管理工作者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帮助学生分析自我,因材施教,确保特殊群体心理的正常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相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教育途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的创新思考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