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探索

2015-11-25章晓宇

企业导报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教育生态学

章晓宇

摘 要:本文对前人所提出的外语教育学科化这一思路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希望为达到建立一个整体相关性与动态平衡性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辩证统一的外语教育学学科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外语教育;学科化

一、外语教育的“生态危机”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发展,人类在享受着工业、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富足、便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减少、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生态危机。浅层次来看,这些危机似乎只是表面问题,但实际上,这一生态危机已经涉及到人类文化、人文价值等更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之上,其中就包括教育。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产生于工业文明时代,不可否认,在工业社会初期,现代教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现代教育逐渐暴露出许多与自然不和谐的因素,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表现在其功利性方面。因为,以工业文明为发展基础的现代教育,毫无疑问宣扬的是工业文明价值观。也就是说,对外,现代教育“主要张扬了它的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功利价值,从而成为发展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成为现代人类破坏性地开展和利用身外自然的因素”。而从对内来看,教育在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功利性地片面开发人类、主宰人类自身。如此的现代教育自身陷入生态危机、同时使得接受现代教育的人類也陷入自身的生态危机,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生态危机表现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上,同样十分严重。例如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尽管从2003年开始已进行了十多年,但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指挥棒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毫无疑问,这种外语教育将使得学生片面畸形发展,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同样的危机也表现在外语专业的教学之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迎合市场的需要,近年来各高校的外语专业兴起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热,其培养模式主要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等。事实上,这样的培养模式除了在少数几所高校获得成功以外,大多数高校外语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标准来看……缺乏应有的语言文学知识底蕴;从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专业知识积累不够,以及师资跟不上等原因,专业知识比不上专门院系的毕业生……因而没有任何学科特色和优势。”也因此,外语教育界的生态危机已到了不得不让我们重视的地步了。事实上,近十多年来,我国外语界的各位同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外语专业的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讨之上。诚然,这些努力为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语教育生态失衡的局面。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学科属性和地位不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外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不定不但将使得教学研究不足和不受重视。而且更进一步说来,学科属性不定还会直接影响研究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而影响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质量。因此,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笔者欲对业内人士所提出的构建一个外语教育学学科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索。

二、外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探索

事实上,提出建立一个外语教育学学科(TESOL/Educa

tion)的想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这些学者如张正东、章兼中、魏立明等或著书或论文,专门论述确立外语教育学或语言教育学学科地位。时至今日,辛广勤教授发表于《外语界》(2006年第4期)上的《大学英语是不是一门学科?——大学英语学科属性的宏观思考及其他》一文更是从学理上对外语教育学科的确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他看来,“外语教育学的切分应是外语教育/学,而非外语/教育学”,它是一门“关于外语教育教学的科学,它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外语教与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涉及政策规划、目标、大纲、教材、教学、评估、教学组织管理、教师教育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以提高整个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也因此,根据我国现有的学位体系——“只有进入二级学科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他建议:“既有的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050211)如果研究方向同外语教学不直接相关,属基础研究,可以保持不变。如果直接同外语教学相关,应改为外语教育学或直接用TESOL/Education,并调整课程设置,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即把外语教育学提升为二级学科。除了师范院校已有的外语教育系,在有条件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单位,也设立TESOL/Educa

tion的硕士甚至博士点。”

我们都知道,学科对应的英文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A branch of learning or scholarly instruction”;而在《辞海》里,“学科”包含两层含义:(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关于大学英语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的问题,学界已经进行过相关的热烈讨论。但从2007年所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来看,大学英语的定义已从2004年的“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的提法明确修改成了“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2007年以来,大学英语被明确定位为一门“课程”,而非学科。

的确,大学英语不是一门学科。如同蔡基刚教授所言:大学英语“缺少学科最起码的要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或知识系统”。也因此,他提出来建立一个“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体系,亦即分科英语(discipline-based English)。在他看来。分科英语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语言教学,因而最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也因此,他进一步指出未来外语教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将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的确,分科英语对于改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危机能起到一定作用,在此,笔者亦无意对ESP与EGP之间孰重孰轻进行辩论,但笔者认为,分科英语一方面将淡化外语专业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区别,而更重要的是“大学英语走向ESP的观点可能会把大学英语导入过于专业化的极端,其结果是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出现过度细分化的局面。”如此,“不仅满足不了英语学习者在学科面的拓展诉求,也会导致学术研究方向狭窄,整体效益低下等问题,引发学生的焦虑和倦怠情绪的滋生。”从而更进一步恶化外语教育的生态环境。

基于此,笔者赞同辛广勤教授的观点,并试图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对努力建设外语教育学学科进行进一步探索。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探索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由词根“oikos”和“

logos”组成,其中,“oikos”表示家或者住所,“logos”表示学问、学科,因此,生态学即是研究“家或住所的科学”。“依据生态学的观点,生态主义把整个生物圈乃至宇宙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它具有“动态性、流动性和活力性”等特征。

将生态学思想引入进教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6年,随着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之后,“教育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对生态环境进行的深刻反思,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及思维模式的反思。以教育生态学的特点来反观外语教育学,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生态学对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影响。

首先,是教育生态学的整体观对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的确,在生态世界观里,“世界是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活的生态系统,是由事务间动态的、非线性的、永无止境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呈现为一个不可机械分割的有机整体。”以此整体性来观察外语教育系统,我们可以发现,组成外语教育系统的各个因子,即教师、学生、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等之间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体说来,这种整体性不但表现在整个外语教育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的生态整体,同时还表现在其各个因子之上。首先,在该系统中,学生是最重要的生态主体。要知道,外语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言工具性一面的知识性获得,更重要的是还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有其个性化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不单要设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不应忽视情感目标;不单要注重语言工具性知识的授予,更不应忽视语言人文性的一方面……如此,才有可能赋予学生完整的外语生态教育。其次,在生态化的外语教育系统中,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不对等的关系上转变成了平等对话、互惠互利的生态关系。

其次,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也将促进外语教育学科的发展。的确,如同生态系统的发展总是处于内外因子共同作用之下一样,外语教育学科不仅强调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现实的联系与互动,也更主张应突破外语的界限,加强相邻知识或性质相近学科间的整合,即跨学科或超学科的互动。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外语界的同仁也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在笔者看来,从横向上看,我们应在每个阶段的英语教学都把EGP与ESP或EAP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设一个选修课与必修课平衡、EGP与ESP课程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平衡的课程模式。而从纵向上来说,则可以采取“英语+X(专业英语)+Y(专业知识)”的模式,使大学英语向其他学科,如语言学、计算机等学科渗透,与专业英语、学生各自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

总之,要改变外语教育生态失衡的现状,首先要调整外语教学内部的生态环境,因为只有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各因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从而達到整体相关性与动态平衡性的统一。其次,在对外方面,则应该突破“外语”这一单一学科的限制,强调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交流互动,兼容并蓄,从而实现开放性与交互性的辩证统一,最终为实现外语教育学科化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Z].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P79-80

[2] 徐志英. 《综合大学英语专业学科定位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第4期,P36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教育生态学
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试析智能语言技术对外语教育的冲击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南美洲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和今后发展趋势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