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选修课形式对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2015-11-25吕广梅
许 婷 ,许 勤 ,吕广梅
(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前,现场急救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到2000年全国已有1000万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医学院校学生作为未来医护工作者,同时也是院前急救的生力军,非常有必要掌握院前急救知识。笔者借助公共选修课这一平台,对医学院校高职生进行有关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教育干预,收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江苏建康职业学院,面向非护理专业2010级学生开设实用院前急救选修课,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共65人,其中男生17人(26.15%),女生48人(73.85%),年龄(20.22±0.82)岁。专业分布:药学 16人(24.62%)、卫生管理21人(32.31%)、影像9人(13.85%)、康复19人(29.23%)。
1.2 实施方法
以“普及基础急救知识,教授基本急救技能”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完成课程定位、组织教学内容、构建合理师资队伍、编写教学讲义、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一系列环节,最终进行教学实施。
1.3 教学内容和安排
参考中国红十字总会编写的《常用急救技术》以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1]中关于院前急救的要求,结合专家意见[2],设计5项教学内容:一般急救常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创伤患者现场急救、常见意外伤害现场急救、突发灾害现场救护。教学安排:每周1次课,每次3学时,连续6周。教师:临床护理学专职教师及临床医学专职教师。
1.4 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视听教材,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示范,学生操作练习及考核进行。理论课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所有内容通过PPT演示。实训项目有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救技术,在实训中心模拟病房进行。此外将“突发灾害现场救护”列为课后自学项目,统一发放讲义。
1.5 考核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咨询相关专家(临床专家2人、教学专家2人、双师型教师3人)修改2轮后形成问卷。主要包括一般急救常识(3个条目)、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4个条目)、创伤患者现场急救(5个条目)、常见意外伤害现场急救(4个条目)、突发灾害现场救护(3个条目),共5个维度19个条目。采用单项选择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最高19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掌握程度越好。在学生第1次参加选修课学习课前做第1次测验,完成基线测试。在最后一次课结束前做第2次测验。两次测验均使用同一问卷,问卷不记名,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每次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6 课程评价
采用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形式。教学期间对听课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人数占听课学生的50.00%。访谈内容:能否接受选修课形式的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对本期课程满意度,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7 统计分析
问卷经核查后统一编号,用Excel软件录入,用SPSS 13.0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各专业学生选修课学习前得分比较
调查发现,影像专业与药学、卫生管理、康复专业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学、卫生管理、康复专业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各专业学生选修课学习前得分比较
2.2 考核结果
除自学项目“突发灾害现场救护”外,课堂讲授的四大项目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以满分19分计,学习前总得分为(11.26±2.20)分,学习后总得分为(18.85±2.7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51.062,P<0.05)。各项知识学习前后得分见表2。
表2 学习前后各项知识得分比较(,分)
表2 学习前后各项知识得分比较(,分)
?
2.3 访谈结果
2.3.1 对院前急救课程的兴趣 93.00%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以选修课形式普及急救知识。35.30%的学生会在课后自学相关急救知识。其知识来源中,30.50%的学生来自书籍,43.48%的学生来自网络。
2.3.2 对本期课程的评价 针对本期课程教学效果,访谈对象普遍认为内容设计贴近生活、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课程组织合理恰当,满意率最高达93.50%。其中最受欢迎的教学内容是心肺复苏术。
2.3.3 对本期课程的建议 访谈对象的建议主要为希望增加操作练习机会、延长操作练习时间、教学过程中增强互动性。
3 讨论
3.1 在高职院校开设院前急救选修课程的可行性
大学生急救技能薄弱、急救知识缺乏现状在全国具有普遍性[3]。选修课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普及知识途径。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以选修课的形式普及急救知识。研究中除自学项目“突发灾害现场救护”外,课堂讲授的四大项目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说明选修课教学比学生课后自学更有效。另据文献[4,5]报道:对无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学校数量增多,该课程已成为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
3.2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实用、够用”原则。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其特点和兴趣的相关书籍、网站或优秀影视作品等供其课余时间学习。课程共18学时,介绍了院前急救概述、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中毒的救治等。其中实训部分颇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心肺复苏术。高职生活泼好动,日常技能训练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类工具、器械,学校可适当增加断肢保护、运动损伤、食物中毒、旅游探险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与同济大学合作设置防灾和急救选修课程内容为例[4],不仅包括心肺复苏、外伤急救四大基本技术和灾难医学救援三大基本内容,而且将常见危重病初级救生、常见中毒现场急救分别列出综合讲授。课时安排为34学时,设计合理,值得借鉴。
3.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该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理念。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但要有集文、图、声、视于一体的教学课件,还要提供急救技术实战环境。调查中98.00%的学生建议延长动手练习的时间,84.30%的学生建议开放专科实训室供课后练习,92.70%的学生建议增加互动时间。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让学生进入医院感受急救氛围。另有研究表明[6]针对医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与模拟人系统相结合的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急救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信心,从而提高实习效果。这种有效模式在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技术教学中值得借鉴。
通过开设院前急救选修课程,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开设院前急救选修课是可行的,但依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J].中国健康教育,2009(1):3-4.
[2]许婷,许勤.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能力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27-1128.
[3]张维平,张允平.对高校急救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7,20(2):151-156.
[4]费国忠,刘艺林.急救中心与高校合作设置防灾和急救选修课的现状及前景[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258-259.
[5]刘治民,杨昌南.网络环境下行动研究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3):200-202.
[6]韩锋锋,潘曙明,钱嵘,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模拟人操作系统在急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5):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