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空间样态的“教与学”平台
——以世界大学城为例
2015-11-25王松梅赵举忠胡雪梅
王松梅 赵举忠 胡雪梅
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山东曲阜 273165
云空间样态的“教与学”平台
——以世界大学城为例
王松梅 赵举忠 胡雪梅
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山东曲阜 273165
云技术开启了一场虚拟空间形态的“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在这个虚拟而又真实的教育平台上,实现着教学管理、教学应用、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等“教与学”方面的变革。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技术平台,云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的解答是云技术在教育发展领域的必然进路。
云技术;云空间;教与学;变革;世界大学城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1]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正推动着教育的时代,将“教与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技术平台。
1 云技术的兴起与世界大学城建构
所谓云技术,是聚合网络计算、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出的一项新技术。云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2]将云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不单是云技术应用域的拓展,更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世界大学城的建构正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云技术教育平台。
世界大学城是由北京禾田雨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用Web2.0、Web3.0、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技术设计而成,以视频教育为主,融合了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SNS,KNS,WNS架构的优点,聚合了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社区交友、电子教室、网络学习、在线考试、即时通讯、博客、微博等强大的功能模块。[3]
世界大学城正引领着一场以云技术为支撑的空间教学变革[4],它的诞生与发展正实现着“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5]的目标。通过这个平台把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各个环节集中起来,实现学校资源的高效整合,最终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目前,世界大学城已经先后在包括湖南、新疆、北京、山东、广东等十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得到了推广和使用。
2 世界大学城的“教与学”模式
2.1 教学管理的变革
采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学校无纸化办公,可以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更方便、及时、全面。例如,学校教管人员可利用空间发布消息、通知,通过查看每名教师的个人空间检查指导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全面了解学校师生动态等。另外,教师的职称评估、学校重点项目的申报与建设等都可通过大学城空间实现,教学人员也可使用空间直接向相关领导、管理者递交材料,反映问题等。
2.2 教学应用的变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学城空间实现教学。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利用空间提供的模块和素材,使得数学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的黑板教学与PPT教学模式的不足。空间里优秀的课程资源也能得到全面的保存与共享,从而实现课后的持续学习。另外,班级导航、班级群组和空间作业系统等功能让教师对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管理与教学。
2.3 自主学习的变革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世界大学城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时空束缚,学生可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进行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例如,在家中访问教师的空间学习课程,也可通过世界大学城中庞大的网络资源进行兴趣拓展学习。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个资源共建、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师生都能通过空间互相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进而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
2.4 交流互动的变革
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是大学城云空间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专题研讨、群组讨论、博客评论、跟帖作业、留言私信等空间交流方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和跨时空互动。所有师生都可零距离进行交流互动,这为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交流方式。另外,大学城空间还打破了传统的校园空间束缚,实现不同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3 世界大学城“教与学”平台的不足
世界大学城依托云计算技术,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群体置于一个共同的虚拟平台中,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进而最终试图建构起一个囊括全民的教育平台。同其他新兴网络教育平台一样,世界大学城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第一,云技术的限制。世界大学城是以云计算为支撑的平台管理理念,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云技术发展的影响。当前云技术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云技术面临的窘境直接影响着世界大学城的发展。第二,学习模块和资料的版权问题。世界大学城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习模块和资料的版权问题。从当前世界大学城的使用现状来看,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课件,在很大程度上都处在一种“粘贴-复制”的现状。第三,强制推广和被动使用的张力。在有些地区往往存在强制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世界大学城的现状,这种强制推广和被动使用往往使得这种优质空间教学起不到它所诉求的旨趣。第四,网络普及度的限制。在当前的农村,家庭开网率低,这直接限制了学生使用世界大学城学习的可行性。第五,因区域普及度产生的优质资源有限性。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省市对使用世界大学城的普及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地区优质资源的共享,这是优质资源受制于世界大学城本身推广和使用区域的限制。第六,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实名制的网络空间,容易使得教师、学生等群体个人信息的泄露。这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潜在的隐私权受侵犯的问题。
4 世界大学城发展趋势与可能的出路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世界大学城不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首先,进一步抓住国家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大力支持的机遇,力争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倾斜,实现在现代教学中的教育公平。其次,世界大学城所采用的云技术,有待进一步规范,这种规范可参照当前已经日益规范的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法规。第三,世界大学城自身有待进一步推广,拓展其应用领域和使用区域。第四,将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广虚拟网络教学的同时,对优质资源还应该积极以实体的形式出版,采用物联网技术将虚拟资源和现实资源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常态化。第五,从法律和法规层面规避资源使用权和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面临世界大学城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发展趋势必将设计更加人性化。具体说来就是力图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贯彻对教师教学相长、对学生平等主体、对家长积极参与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教师、家长为本的“教与学”模式。进而使得世界大学城最终成为实现全民参与、学习的教育空间平台。另外,云服务首先是商业模式[6],因此如何将商业模式的云技术有效的服务于公共教育领域,尤其是如何进行合理的区域化云布局,是需要我们反思和面对的问题。
[1]孟祥增.现代教育技术导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健.互联网新趋势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及展望[R].2011.
[3]贾永枢.依托教育云平台推荐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70-72.
[4]世界大学城. [DB/OL]. [2013-08-10]. http://www.worlduc.com/.
[5]世界大学城云技术引教学变革.[DB/OL].[2013-08-12].http:// www.caigou.com.cn/News/Detail/118254.shtml.shtml.
[6]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A Ki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form of Cloud Space: A Case Study in Worlduc
Wang Songmei, Zhao Juzhong, Hu Xuemei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Cloud Technology opens up a mod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e virtual spatial form. In this virtual and true education platform, we can achieve some reforms. Such as: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application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c. As an 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tform, the Cloud Technology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swer to these issues of the Cloud Technology is an inevitable, which can provide a new road for Clou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cloud technology; cloud spa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ransformation; Worlduc
2014-11-10
王松梅,本科,助理实验师。赵举忠,硕士,科长。胡雪梅,高级实验师。
曲阜师范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编号:sj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