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改进与创新”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5-11-25文唐翕
文 唐 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改进与创新”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文 唐 翕
一、学习目标
(1)在学会使用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基础上,理解固体与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的原理,并运用原理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2)通过实验装置改进与创新的引导,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能力。
(3)通过装置的改进与创新的引导过程和体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高创新思想的自信心。
二、实验仪器
除引导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外,无确定性装置。
三、教学意图
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时,学生已经初步地具备选择实验仪器,并设计组装装置的能力。再通过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反应过程中,固体与液体一旦分离反应即可自动停止的原理,围绕着固体和液体分离过程和效果,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仪器、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创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的延伸出来的课外活动,进行实验仪器的改进与创新制作。
四、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二氧化碳的制取选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装置,装置可以选用试管作发生容器,请看图1所示的装置。
图1
师:如果我想制取更多的二氧化碳,那试管可以改成什么容器呢?
学生阅读教材,查找容积大于试管的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集气瓶。自发议论后得出两种容器:锥形瓶、烧瓶。
师:那请模仿试管的装置,画一画,行吗?
在学生完成会之后,展示学生画的装置。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组仪器有什么缺点呢?
师:缺点在于不能控制反应进程。比如实验完毕后,想让反应停止,但固体和液体继续接触反应,直到一种药品消耗完毕。既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我想改进装置,在不想反应发生时,就能达到固液分离效果,使反应停止,可行么吗?
学生好奇,并议论纷纷。
师:我们利用长颈漏斗、试管以及锥形瓶设计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利用气压的变化,就有可能达到我们分离固体和液体的目的。
图2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很快发现反应依然在进行。
师:这两套我们的改进装置,又有什么缺点呢?
生:液体并没有完全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完全分离不彻底。长颈漏斗上面圆球的容积太小,液体会满出来。
师:非常好。玻璃在高温下,可以改变成任何形状。我们可以让玻璃工人把长颈漏斗上部容积做大,从而解决问题。只要有草图,玻璃工人可以改变任何装置外形。你能设计一套装置,用以解决固液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吗?
学生议论纷纷,相互交流。
生:可以这样,长颈漏斗下端可以再下去点就好了,那我们就把锥形瓶下面做个小尖尖,液面就下去了,完全分离。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了草图,并进行介绍。台下气氛高涨的学生一边认同,一边举手。举手的分两类人,一类想立刻展示自己与他不一样的杰作,另一类则是想立刻指出这套装置的缺点。
生:这样的仪器可以做,但放不稳啊?
生:试管放不稳都可以用试管架和铁架台,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台子啊!要不放在塑料泡沫上如何?
师:创新需要我们有天马行空、不受限制的思维想象。我们提倡画出最奇形怪状的蓝图。但真正的工业设计与实施,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细节,例如装置的逻辑原理和优势,材料的获取与加工,生产与价值成本的合理性等。对创新进行改进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也值得大家尝试。接下来,我们让更多的学生展示他们的产品或者改进。
图3
师:为了打开思路,给大家展示一下另一位学生的设计。有人提出:固液完全分离的装置,可以用提高固体高度达成。所以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装置(如图4、图5所示)。
图4
图5
学生赞不绝口,并又开始设计隔板风格的装置。
生:老师,我喜欢集气瓶代替锥形瓶,更稳重,更漂亮。
师:你真有乔布斯的理念啊,你可以画你想要的仪器。
在各种表扬、赞美和引导下,学生作品开始努力设计更多的装置。生:为什么偏要用气压呢?能不能手动停止反应呢?师:可以呀,只要实用与方便,你们都可以尝试一下呢。
生:那我想这样(如图6所示)。
图6
生:不不行,你的小隔板好悬,固体放不稳,用个小药瓶吧,塑料的,戳上些小孔。
从消防安全的角度考虑,防止发电机和UPS因火灾同时失去功能,油机房需在院内单独建设,距办公楼≥20m,对不能满足该条件的站点,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安排,但油机房应做防噪音处理。
生:好强,试管里放小药瓶(如图7所示)。
图7
生:试管换成集气瓶吧,大号的(如图8所示)。
图8
学生议论开了,不时有人举手,不时又有人反对,不时又有新创意了。
师:看来大家收获很多!老师也给大家再展示几个教师级的作品,给大家借鉴(如图9~11所示)。
图9
图10
图11
生:真是好设计啊!真厉害啊!
师:大家能有更好的设计嘛?
生:我觉得我有一个更好、更简单的设计。
师:画给大家看看呢!
生:画好了(如图12所示)。
图12
师: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方格中有网格,固体放在网格上,液体在网格下。要反应就倒过来,想停止就翻回去。
教师和学生都鼓起掌来。
师:这是我上这节课很多次,听到的最简单,最有创意的设计。大家都觉得怎么样?只需要这个创意,就值得大家为他鼓一次掌。
生:有问题,老师,他这个从哪里放药,从哪里导气啊?
生:我还没有想好,还有很多细节好像很难设计!
师:非常好!大家都可以帮忙完善这个创新的作品。我很希望能看到一个实物产品。如果我们真的有发明专利,那我们要有确实可推广的产品。我们在课堂上收获了这么多的蓝图,能实施吗?能变想象为现实吗?有信心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更多困难吗?我希望在课外时间,有人能实施完成他们自己的作品。
五、课后反思和延伸
课堂内容就这样短暂的结束了,留下学生无限的创意、信心和热情。笔者带领学生认真地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了实施:为了能烧制锥形瓶下的小尖尖,我们用酒精喷灯一连烧坏了几个锥形瓶。学生都表示受热不均很难完成时,笔者联系了一个玻璃加工作坊,带领学生参观了烧制玻璃过程,并真正完成了锥形瓶的改造,学生都兴奋至极。手动提拉小药瓶的改进装置进展顺利,效果优秀。而最有创意的重力方格,也在学生的火眼金睛下,找到了材料,得以实施。虽然最终产品并不漂亮,离我们设想的美好画面有距离,但笔者同样表扬了学生。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参与设计。在原理用实验展示完成后,运用原理,改进装置,创新装置,这比教师“死讲道理,见题记装置”要有效得多,深刻得多。而课堂的形式也可以以小组合作为背景,学习与实践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素质为先。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可实施的素质课堂。
在课堂中,有些操作引导可以商榷。例如,学生先创新一些装置,再集体分小组改进这些装置,还是创新一个,改进一个。在这节课设计环节中,是边创新,边改进,边引导,学生参与度高,但讨论时需要强化管理,防止放出去,收不回来。
最后不得不提,课下第二课堂的实施是十分重要,一定要做的环节。一是让学生真正感到设计创新是需要实际操作的,离我们不远,增强信心,加强兴趣。二是让学生感知为人做事的风格:不纸上谈兵,实事求是,做行动的巨人。对学生成长成人有很大帮助和鼓励。
六、创新实验说明
本实验基于课堂过程使用,所以实验说明辅佐在课堂实录之后。
装置一(如图13所示):带小尖锥的锥形瓶。来源于对基本锥形瓶装置的改进。目的是降低长颈漏斗下端的高度。漏斗低端越低,液体液面最终也就越低,也就有机会达到固液完全分离。锥形瓶放不稳的问题,可以用塑料泡沫做平台放置。装置在改进过程中有难度,普通喷灯预热效果不好,容易炸裂,建议改进时选择专业的玻璃加工为技术支持。
图13
装置二(如图14所示):广口瓶配小药瓶。手动固液分离装置。固体药瓶放在小药瓶中,药瓶壁的小孔用于液体药品的进入。广口瓶中盛装液体药品。需要反应时放下铜丝,反应停止时拉上铜丝。外观美观,材料较易收集。类似风格和材料的装置较多,可灵活组装。
图14
装置三(如图15所示):重力盒子发生器。盒子本身最好是透明材料,又需要在内部镶入网状材料,所以选择到酸碱盐导电实验的盒子,装好网状材料后把两个盒子对接,并用蜡封防止漏气。设计中在盒子表面钻了导气管的位子,即是气体的出口,也是药品的装入口。装入药品时,先用漏斗装入液体药品,量不能太多(倒置时不能漫过圆出口),正确放置后,再装入固体药品。发生反应时需小心倒置,切勿过快与摇晃。
图15
作者信息
唐翕,本科,中教一级。成都市人民北路中学,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