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2015-11-25陆俊姣董晋明赵荣华史高川刘俊莲

植物保护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汾市植物保护夜蛾

陆俊姣,董晋明*,赵荣华,李 霞,史高川,刘俊莲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32;2.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临汾 041000;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运城 044000)



山西省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陆俊姣1,董晋明1*,赵荣华1,李 霞2,史高川3,刘俊莲1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32;2.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临汾 041000;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运城 044000)

二点委夜蛾[Athetislepigone(Möschler)]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一种新的重要苗期害虫,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在山西设置了4个试验点,通过田间定点调查与随机普查、性诱和灯诱等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发生世代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可在本地越冬;在山西南部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土,第1代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根据调查和诱虫结果,绘制了二点委夜蛾在山西临汾的年生活史;二点委夜蛾的分布范围不仅在山西南部夏玉米区,在山西中北部忻州市的春玉米区也有发生,但种群数量很少,不造成危害。

二点委夜蛾; 越冬; 发生代数; 发生规律

二点委夜蛾[Athetislepigone(Mö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芬兰、瑞典、爱沙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等地,国内最早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地区发现并报道该虫在夏玉米田发生为害[1-3]。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行小麦机械化收割、秸秆还田、玉米免耕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加之适宜的气候环境,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田严重发生,农业部曾向全国发出《关于加强二点委夜蛾防治的紧急通知》。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7月22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6省的47个市302个区(县)发生二点委夜蛾为害,发生面积近220万hm2[4]。

山西省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南部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的夏玉米田,尤以小麦套播玉米田发生最为严重。据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统计,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运城、临汾、晋城、长治4市复播玉米田普遍发生,发生面积高达21.6万hm2。其中运城市10县区发生9.04万hm2,临汾市8县区发生7.33万hm2,晋城市4县区发生3.29万hm2,长治市3县区发生1.93万hm2。全省夏玉米苗被害株率10%~20%的重发生面积有4.5万hm2,20%以上的严重发生面积2.12万hm2,50%以上的改毁种面积4 300 hm2。一般平均百株有虫10头左右,高者达30 余头,百株虫数最高达到200多头,单株最高达12头。

二点委夜蛾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为害隐蔽性等特征,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为害程度重,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咬食玉米茎基部,从而切断了植株的输导组织,导致玉米苗萎蔫枯死或倒伏[2]。国内学者对该虫的发生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测报与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5-8]。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本文通过田间定期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田间笼罩试验、性诱和灯诱等手段,初步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为适时做出预测预报,进一步明确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合理高效的防治措施,科学防控其为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在山西南部夏玉米区设置3个试验点,山西省中北部春玉米区设置1个试验点,共4个试验点。利用佳多牌自动虫情测报灯(JDA0-Ⅲ型)进行灯诱二点委夜蛾的试验地设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壁村,供试地周围的作物主要为蔬菜;在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秦堡村的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和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王范村的蔬菜地利用性诱捕器诱集二点委夜蛾成虫;在秦堡村进行田间笼罩定点定期观察。另在山西省中北部的忻州市春玉米区设试验田,放置二点委夜蛾性诱捕器。

1.2 诱芯及诱捕器

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反口钟形天然橡胶诱芯[9]。诱捕器为市售蓝绿色水盆,外径约30 cm,内径约25 cm,深约8 cm,内盛洗衣粉水,用细铁丝穿一枚诱芯横放在盆口中央并固定在距水面约0.5~1 cm处,自制三脚架将诱盆固定在距地面0.6~0.8 m的高度。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二点委夜蛾的越冬虫源:实验室制作长、宽、高分别为1 m的网笼共6个,于2012年3月1日分别罩于2011年二点委夜蛾重发生地小麦田和放置了玉米秸秆的水泥地上各3个,将笼子四周用土封闭,观察有无越冬代成虫羽化。并在网箱中放入二点委夜蛾性诱捕器,以利于发现羽化后的成虫。

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的发生:采用田间笼罩定点定期观察与大田随机普查相结合、虫情测报灯诱集成虫、性诱成虫等方法系统调查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的发生及重发生区临汾地区的年生活史等。2012年5月1日将实验室饲养的二点委夜蛾幼虫放入罩于小麦田的网笼中,每处理20头,重复3次。大田普查重点调查二点委夜蛾发生较重但未进行防治的地块,每次调查3~5块田,每块田采取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调查5 m2。在二点委夜蛾发生期每10 d调查1次,发生盛期每5 d调查1次,越冬期每月定期调查1次,持续调查至2013年10月底。记录虫龄、虫态等数据。二点委夜蛾发生期每天对灯诱虫数进行统计;性诱二点委夜蛾每处理重复6次,各诱捕器之间间隔50 m,逐日记载诱虫量,并清除盆中死虫,每隔45 d更换诱芯1次。运城临汾夏玉米区的试验时间为2012年3月10日至8月31日,2013年3月20日至10月10日。忻州市春玉米区的试验时间为2012年3月20日-5月20日。根据诱虫总数绘制出二点委夜蛾成虫在山西省主要发生区的种群消长动态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点委夜蛾的越冬

2011年10月20日冬小麦播种时,调查发现试验田的玉米秸秆苞叶中有大量二点委夜蛾的幼虫,推测玉米秸秆可能是二点委夜蛾越冬的场所之一。2012年4月16日,在水泥地放置玉米秸秆的网笼中观察到二点委夜蛾成虫2头,根据形态观察和解剖可以断定为初羽化的成虫,证明二点委夜蛾可在山西省临汾地区成功越冬,玉米秸秆是其越冬场所之一。

2.2 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

2012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使用二点委夜蛾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如图1所示,4月1日性诱捕器诱到第1头成虫,而灯诱4月3日诱到第1头成虫,成虫的第1次高峰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第2次高峰在6月中旬,第3次高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从8月10日后只能诱到零星的二点委夜蛾成虫。而在2013年的诱集试验中发现,9月中旬又有1次成虫高峰期(图2)。在4月中旬与9月中旬的诱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的2次高峰期成虫诱蛾量较大,蛾峰明显,而2013年7月份由于连续1个月的大降雨,7月中下旬的蛾峰不太明显。

图1 临汾市二点委夜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2012年)Fig.1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thetis lepigone in Linfen in 2012

图2 临汾市二点委夜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2013年)Fig.2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lepigone in Linfen in 2013

在山西省运城市使用性诱捕器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监测,2012年和2013年诱虫结果如图3~4所示,均以6月中旬的高峰期最为明显,诱集成虫数量最大。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第1代成虫高峰均出现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均出现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

图3 运城市二点委夜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 (2012年)Fig.3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lepigone in Yuncheng in 2012

图4 运城市二点委夜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 (2013年)Fig.4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lepigone in Yuncheng in 2013

忻州市忻府区2012年的性诱结果表明:4月12日和5月4日分别诱到1头成虫,4月24日和5月9日分别诱到2头成虫,证明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中北部的春玉米区也有分布。

2.3 山西省临汾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年生活史

通过两年的田间笼罩定点定期观察和大田随机普查,以及诱集成虫的数据,绘制出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年生活史,结果见表1。

3 讨论

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第1代成虫高峰均出现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均出现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与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结果相近[10]。田间调查与诱集成虫试验均表明,每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不同,随着气温的升高,第2、3代历期较第1代明显缩短。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第1次高峰出现后间隔约50~60 d,出现第2次成虫高峰,而第3次成虫高峰出现在约30 d后,第4次成虫高峰出现时间间隔约40 d。室内人工饲养表明,在温度为(26±1)℃,二点委夜蛾整个世代发育历期约为33.35 d[11]。结合山西省南部气象条件、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和世代发育历期,根据昆虫发育的有效积温法则,可推断出二点委夜蛾在山西南部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1年可发生4代。而6月中旬的发蛾高峰期与山西省夏玉米的播期基本吻合,幼虫的发生期与夏玉米的苗期吻合度很高,这也是二点委夜蛾对夏玉米造成严重为害的原因之一。

表1 山西临汾地区二点委夜蛾年生活史1)

1) ⊙:卵 Eggs;-:幼虫 Larvae;⊕:蛹 Pupae;+:成虫 Adults;(-):越冬幼虫 Overwintering larvae;E:上旬 Early;M:中旬 Middle;L:下旬 Late。

从诱集的数量上看,越冬代在经历严冬后,种群数量明显降低,而随着第1代的种群积累,第2代和第3代成虫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至9月中旬成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山西省7—8月份降水量较大,小麦秸秆等覆盖物逐渐腐烂,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天敌的大量繁殖,均不利于第3代幼虫的化蛹及羽化,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越冬代成虫数量较少的原因。

二点委夜蛾在山西南部地区可以成功越冬,而北京延庆第1代成虫除本地虫源外,也包含从周边迁飞而来的个体[12]。有关二点委夜蛾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的问题,国内学者已有一定的研究。通过田间调查与模拟大田自然环境,明确了二点委夜蛾是以休眠的老熟幼虫结一土茧或叶茧越冬,玉米田、棉田、杂草地等多种田块的残留秸秆枝叶覆盖地为其越冬场所[13-14]。在山西省南部的调查也表明,除在小麦田、玉米田的枝叶覆盖地可发现二点委夜蛾越冬幼虫,在豆田、棉田、甘薯田、生地田等多种作物田和苹果园、杂草等的落叶下均可发现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幼虫,而在无覆盖物的田块或作物下,很少发现二点委夜蛾幼虫,可见以落叶或秸秆为覆盖物是二点委夜蛾生境中的一个典型特点,也是其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因此,田间清除覆盖物或深翻可作为二点委夜蛾防治的一个有效措施。

[1] 董志平,甘耀进,董立,等. 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J]. 河北农业科技, 2007(9):19.

[2] 姜京宇,李秀芹,许佑辉,等. 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J]. 植物保护, 2008,34(3):123-126.

[3] 姜京宇,席建英. 河北省2005年农作物病虫新动态概述[J]. 中国植保导刊, 2006,26(7): 45-47.

[4] 单绪南,杨普云,赵中华,等. 2011年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31(8):20-22.

[5] 江幸福,罗礼智,姜玉英,等.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暴发原因初探[J]. 植物保护, 2011,37(6):130-133.

[6] 姜京宇,李秀芹,刘莉,等. 二点委夜蛾的监测技术初报[J]. 植物保护, 2011,37(6):141-143.

[7] 李立涛,马继芳,董立,等. 二点委夜蛾的形态、为害及防控[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31(8):22-25.

[8] 李耀发,党志红,张立娇,等. 二点委夜蛾形态识别及发育历期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1,15(4):23-24.

[9] 李霞,盛如,王振营,等. 二点委夜蛾两种新型性诱芯田间诱蛾性能比较[J]. 植物保护, 2013,39(3):141-143.

[10]李智慧,张志英,曹烁,等.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J]. 植物保护, 2013,39(1):148-150.

[11]江幸福,姚瑞,林珠凤,等. 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J]. 植物保护, 2011,37(6):134-137.

[12]张智,张云慧,姜玉英,等. 华北二点委夜蛾种群动态监测及北京北部地区虫源性质分析[J]. 昆虫学报,2013,56(10):1189-1202.

[13]张海剑,石洁,王振营,等. 二点委夜蛾越冬虫态及其在越冬场所的空间分布调查初报[J]. 植物保护,2012,38(3):146-150.

[14]石洁,王振营,姜玉英,等. 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调查初报[J]. 植物保护, 2011,37(6):138-140.

Occurrence of Athetis lepigone in Shanxi Province

Lu Junjiao1,Dong Jinming1,Zhao Ronghua1,Li Xia2,Shi Gaochuan3,Liu Junlian1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 Taiyuan 030032, China;2. Linfen Agricultural Committee, Linfen 041000, China; 3.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cheng 044000, China)

Athetislepigone(Möschler) is a new insect pest occurring in the summer corn seedling stage in Huang-Huai-Hai Summer Corn Region of China. The occurrence and population dynamic ofA.lepigonein Shanx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t four sites by field surveys, sex pheromone traps and light tra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A.lepigonecan overwinter in local fields, and have 4 generations a year in winter wheat-summer corn region in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 The adults of overwintering gene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of April to early May, and the peak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adults, the second generation adults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adults were in middle and late of June, in late July and in middle September, respectively. Life history ofA.lepigonein Linfen, Shanxi was created.A.lepigonenot only distributed in summer corn region in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 but also in spring corn region in Xinzhou in north of the Shanxi Province with little population and less damage on spring corn.

Athetis lepigone;overwinter;generation;occurrenceregularity

2014-03-06

2014-06-0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YBSJJ120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25);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2-107)

S 435.132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2.036

* 通信作者 E-mail: dongjinming59@163.com

猜你喜欢

临汾市植物保护夜蛾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