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浙江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2015-11-25童海军
童海军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基于钻石模型的浙江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童海军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农作物种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提高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领航地位,本研究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6个方面,对浙江省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浙江农作物种业在科研创新、政策扶持、市场扩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在生产基地建设和企业战略与结构方面表现劣势,并提出增强浙江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钻石模型;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浙江
文献著录格式:童海军.基于钻石模型的浙江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5):596-5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07
现代种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优良品种是诸多科研成果的结晶,也是农业综合技术与设施设备应用的载体,近几年,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多项种业新政,有力地促进了种业的健康发展。
浙江种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固然与浙江是农业小省有关,但与体制僵化,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强也十分密切。浙江种业发展如何定位,是追求区域优势,还是全国龙头,是走市场化之路,还是走行政化之路,是以做优做强为目标,还是以做大为目标,在经营体制上是走国有体制,还是走混合所有体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不断的探索,特别是在决策层的顶层设计中加以明确。本研究以波特的产业竞争力模型为框架,分析浙江种业发展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 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
美国迈克尔·波特是产业竞争力分析专家[1-2],他经过对许多国家和区域的产业竞争力研究得出结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6个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机会与政府,其中机会与政府是产业发展的2个辅助因素,必须通过主要因素才能对产业发展起作用。这6大要素互动形成完整的钻石体系(图1)。
图1 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钻石体系
2 用钻石体系分析浙江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2.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成本投入、技术投入、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各种要素的投入。浙江地少人多,是全国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业界公认最容易实施产业化,经济效益最高的杂交水稻统计种植面积仅40万hm2,企业实际供种量为0.4万t,不及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一个大地级市的用种量。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浙江东部、西部和南部以丘陵山区为主,只有浙北以平原为主。农作物种植面积水稻80万hm2,小麦13万hm2,油菜13万hm2,蔬菜66.7万hm2,其他玉米、棉花、杂粮面积都不大,常规水稻和小麦农民自留种较多,企业供种率低,蔬菜作物市场化早,品种繁多,个体经营占优势,大企业不容易组织。
2.1.1 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种业是一个开放性、竞争性市场,成本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
浙江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力严重短缺,土地租金较高,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成本比四川、湖南、福建、江西、江苏等大省高20%~30%。
浙江雨水较多,不适宜生产杂交玉米、瓜果蔬菜作物种子。就良种推广市场和生产基地而言,浙江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杂交玉米、两系杂交稻和瓜果蔬菜制繁种都只能移师省外,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不确定性。
2.1.2 种业基础设施
《种子法》实施及国办(2006)40号文件贯彻后,市、县级种子公司退出生产经营,与农业行政部门脱钩,造成仓库、加工检验设施设备的闲置浪费和移用。近几年政府增加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部分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但省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仍相当薄弱;民营企业基础设施增加不多,非常简陋;多数企业包装设施落后。基础设施与省政府做大种业的要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很大距离,与国内大型种业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
2.1.3 人力资源
种业体制改革使原种子系统的骨干技术人员大都选择管理岗位就业,脱离了生产经营领域,造成种业人才大量流失。
浙江农业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后,本科专业人才大量减少,新聘用进入种业企业的员工农学类专业的较少,生产一线更是技术专家紧缺,浙江种业发展所需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力资源相当缺乏。
2.1.4 资本
浙江民营经济相当发达,但投入种业非常少,温州市有20多家从事蔬菜经营的公司,但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的只有2家,大多数是兄弟公司、父子公司,市场缺乏竞争力。
政府的直接投资也严重不足,外商投资几乎为零。种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主要由企业筹集和积累,但企业积累的速度和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飞速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需要。
2.1.5 种质资源与科研实力
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谁掌握了特异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种业的命脉。
浙江省科研力量较强,中国水稻研究所建在杭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种类比较齐全,浙江大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优势,SCI论文影响力全国排名领先,地区级农科院如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近年育种成果斐然。各科研单位都掌握了一大批特异性种质,近几年育成的超高产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及油菜新品种充分说明了浙江科研育种实力和实干精神。种业企业也通过深化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尝试开展商业化育种。但与种业市场化要求还存在科研育种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未能有效建立种质资源共享机制,课题研究内容重复较多,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两系杂交稻育种明显落后;育种人才流动性差等问题。
2.2 需求条件
市场需求是刺激企业创新的动力。中国是一个种业大国,立足国内就有巨大的市场需求[3]。常年用种量保持在120亿kg左右,其中杂交玉米12亿kg,杂交水稻2.4亿kg,油菜1 000万kg,小麦45亿kg,棉花1亿kg,2012年我国种子市场价值99.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2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我国巨大的种子市场正成为主要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世界排名前10的跨国种业公司,都在我国建立了分支机构,通过定向研发抢占我国种业市场,先玉335强势占领东北、华北市场就是一个例子。
浙江省种子市场容量十分有限,近几年萎缩也很快,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国内大型种业公司来浙江开设分公司,只是通过品种代理方式在浙江寻找代理商,浙江种业要取得突破必须走出去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种业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量的需求外,还有如品质、功能方面的需求。如适宜大棚种植需要的瓜果蔬菜新品种。
2.3 相关和支持产业
发达的上游产业可以使下游产业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原材料或初级产品,进而可以降低成本。一流的上游产业可以带动下游产业的积极创新。所以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种业的强力支撑。发达的种业会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如农业机械、农化产业。种业的支持性产业涉及塑料(包装)、机械加工、化工(化肥、农药)、物流运输业,相关产业包括金融保险、银行业、信息传媒业和电商业。浙江省的包装制作产业、农药产业、运输业和电商产业、信息传媒业都非常发达,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助推种业的健康发展。
2.4 浙江种业的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种业的竞争力与企业的创立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产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宏观环境的影响,即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对人才流动、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决定了该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影响因素有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企业自身发展规划、领导人的个人规划和使命感。
经过10多年的市场化发展,浙江种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拿到农业部新颁发的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许可证,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也就4家,上市公司万向德农也只是由万向集团控股,主要生产经营都不在浙江省内。其他的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行业集中度差,缺乏大型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也是空白,3家较大种业公司都是完全国有体制,企业结构离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行政干预多,机制不活;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未能建立,企业育种科研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5 机会
产业发展机会包括新技术的发展、政治进程、国外市场需求激增、生产成本的增减、科技重大突破等。这些重大事件会打破原来的竞争格局,提供新的竞争空间,使原来的竞争者优势失效。最近几年国家和省政府相继出台的种业新政及现代农业发展是种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2.6 政府
政府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提出必要和正确的政策导向,对种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政府并不直接作用于钻石模型,本身无法提升竞争力,而是通过政策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迫使竞争优势转移,是引导而不是直接管理和干预市场主体。浙江历届政府都把发展种业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制高点,提出浙江种业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也提出“两头在外”的设想。
通过以上影响浙江种业的竞争力因素分析可知,浙江种业具有较强的潜在竞争优势,但现实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参与全国性的种业市场竞争。
3 对策措施
3.1 加快培育混合所有制的种业市场主体
浙江种业市场网络的布局需借用中石油、中石化和银行业的连锁经营模式,由种业龙头企业在全省各县、市、区设立分公司和营业部,吸收有一定种业优势的小企业通过股份制形式将种业资产联结起来。
在外省开设分支机构时也要注重以资产、人才、品种为纽带,用股份制形式组建,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善于利用当地资源,借力运作。
科研单位所办企业与科研单位脱钩后,也要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将优质资源加以吸收,形成新的股份制企业,而不是消灭企业。
出台实施“两头在外”战略的配套政策,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机制,制订扶优扶强的政策,加快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大力引进民间资本进入种业。
3.2 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和研发力量的整合
在育种人才和种质资源都在科研单位的体制下,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很难有所突破[4]。研发能力是浙江种业企业的短板。宁波种子公司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籼粳稻育种合作模式是近期比较成功的合作模式,是双方都能接受并且效益较高的模式,应当加以推广。种子企业通过购买方式获得新品种开发权的方式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另外,企业育种是搞“大而全”,面面俱到还是突出优势作物,是可以商榷的。种业企业在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育种人才的引进和建立新品种的试验评价体系。
3.3 支持企业拓展种子生产基地
浙江省土地资源缺乏,集中连片建设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难度较大,劳动力成本高,基地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科学规划省内现有的种子生产基地,加强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将制繁种基地建设规划到“两区”建设中,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对生产基地所需的管理、加工、仓储用房,以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用地给予政策扶持。完善农作物制繁种保险制度,降低制种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补贴标准,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稳定制种农户的收益。鼓励种业企业到省外优势区域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并享受浙江省内基地建设同等政策待遇。
3.4 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近年来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对各个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和变革,种子产业作为基础的产业,本质是为农民服务的。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应用[5],农民通过网络购买良种肯定会逐步扩大。要针对品种的区域适应性、种子的贮藏要求高等特殊性探索试点网络销售种子技术,提高服务水平。要借助杭州领先的现代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拓展种企网络营销,尽快建立浙江省种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集中各方优势,打造新的经营模式。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王磊,宋敏.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种业,2013(12):12-15.
[3] 邱军.加快推进种子产业化,做大做强我国种业[J].中国种业,2010(10):20-21.
[4] 乔旭华,张改清.对我国农业科研体制创新不足的制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1):8-10.
[5] 陶忠良,董越勇,王焕森,等.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16-1217.
(责任编辑:吴益伟)
F 324.6
A
0528-9017(2015)05-0596-03
2015-02-28
童海军(1959-),男,浙江兰溪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种子工作。E-mail:tonghaijun19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