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对皖南牛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的研究

2015-11-25张兴隆杨永在王长水曹兵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尺胸围皖南

张兴隆,杨永在,王长水,曹兵海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草地与牧草

营养对皖南牛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的研究

张兴隆,杨永在,王长水,曹兵海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试验对皖南牛育成期和育肥期各月龄的体重、体尺发育和重要月龄体尺指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将30头体重相近的去势6月龄皖南牛随机分成5组,分别按体重的1.9%、1.6%、1.3%、1.0%和0.7%补充育成期精料,饲养到24月龄进行育肥,在各组饲养程序相同条件下育肥3个月,试验过程中测量各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营养对皖南牛的体重、胸围、体高和体长没有显著影响;皖南牛的体高发育旺盛期在12月龄之前,体长发育旺盛期在18月龄之前,胸围和体重发育旺盛期在24月龄之前。

营养;皖南牛;体重;体尺;体尺指数

近年来,我国肉牛科学家和肉牛从业人员一直致力于优秀黄牛品种的转型发展。目前来看,有的已经转型成功,有的还在开发探索阶段,有的还任重道远,发展很不平衡[1-2]。皖南黄牛作为我国南方优秀的牛种资源[3],其役用性正随社会发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向肉用型黄牛发展[4]。牛的体重、体尺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5],对牛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6-7]。体尺是牛体各部位长、宽、高、围度等数量化的指标[8],很多人在研究牛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时都对体重、体尺进行重点分析[9-10]。皖南牛是中国南方小型牛的代表[4],其肉用生产时的各月龄的体重和体尺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因此,本试验对不同营养水平下育成期和育肥期皖南牛的体重、体尺和体尺指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为皖南牛从役用型到肉用型的转变提供参考,以促进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1.1.1动物选择和处理挑选去势的体重相近的6月龄皖南牛30头,随机分成5组,在中国农业大学肉牛试验牧场进行试验,饲养条件相同。为了准确控制每头牛的饲喂量,牛只均拴系饲养(1.5 m×3.5 m),相邻分栏的料槽均间隔一定距离,保证只有该栏中的牛才能接触到。每个隔栏中都设有水槽,保证试验牛24h都能自由饮水。

1.1.2日粮营养和饲养程序 育成期为7~24月龄,育成期日粮营养水平通过精料占牛体重不同的比例进行调控。育成期的饲养程序是精料定量,粗饲料羊草自由采食。精料根据每头牛的体重计量饲喂,5个组的精料量分别按牛体重的1.9%、1.6%、1.3%、1.0%和0.7%饲喂。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5个组根据精料占体重的比例分别称为G1.9、G1.6、G1.3、G1.0和G0.7组。饲喂程序为先精料后粗料,精料早晚各喂1次,日喂2次,自由饮水。试验开始时,根据每头牛的初始体重饲喂精料,以后每个月早上饲喂前称重,连续2 d,根据平均体重计算下个月的精料喂量。育成期精料的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精料的营养物质含量%

在育成期结束前15 d进行育成期精料和育肥期精料、饲喂程序的过渡转换。正式育肥时间3个月。育肥期时间25~27月龄,育肥期各组采用相同饲喂程序,粗饲料(羊草)定量,精料自由采食。每天每头牛饲喂羊草1.5 kg,早晚各1次,日喂2次,自由饮水。育肥期精料的营养水平见表1。

1.2体重和体尺测量

体重称量:每月25、26日早上饲喂前称重,连称2 d,取平均数。

体尺测定:每月称重时测定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测量工具为测杖和皮卷尺,测定方法参照《养牛生产学》[11]。

1.3体尺指数的计算

体长指数=体斜长/体高×100%

体躯指数=胸围/体斜长×100%

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

1.4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分析,并进行单因子多重比较。数据用平均数(mean)±标准差(SEM)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育成期和育肥期体重变化

由表2可知,各试验组间起始体重,即6月龄体重间没有差异(P>0.05),试验开始后各组各月龄体重不同,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育成期结束时24月龄皖南牛的体重顺序为G1.3>G0.7>G1.6>G1.0>G1.9,但各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皖南牛6月龄体重约67.00 kg,12月龄体重在133.67~144.00 kg之间,18月龄体重在200.33~223.17 kg之间,24月龄体重在269.00~304.33 kg之间。育肥期各组各月龄体重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强度育肥,27月龄皖南牛的体重在292.50~330.67 kg之间。

2.2育成期和育肥期胸围变化

由表3可知,各试验组间起始胸围,即6月龄胸围间没有差异(P>0.05),试验开始后各组各月龄的胸围数据不同,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育成期结束时24月龄牛的胸围大小顺序为G1.3>G1.6>G1.0=G0.7>G1.9,但各组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皖南牛6月龄胸围约112.00 cm,12月龄胸围在135.33~139.17 cm之间,18月龄胸围在152.67~158.33 cm之间,24月龄胸围在167.33~171.33 cm之间。育肥时各组各月龄皖南牛的胸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强度育肥,27月龄胸围在170.67~173.83 cm之间。

2.3育成期和育肥期体高变化

由表4可知,各试验组间起始体高,即6月龄皖南牛的体高间没有差异(P>0.05),试验开始后各组各月龄的体高数据不同,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育成期结束时24月龄皖南牛的体高大小顺序为G1.3>G0.7>G1.6> G1.9>G1.0,但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皖南牛6月龄体高约80.00 cm,12月龄体高在100.00~101.33cm之间,18月龄体高在112.00~116.33cm之间,24月龄体高在119.33~124.67 cm之间。育肥时各组各月龄皖南牛的体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强度育肥,27月龄的体高在121.80~127.33cm之间。

2.4育成期和育肥期体长变化

由表5可知,各试验组间起始体长,即6月龄的体长间没有差异(P>0.05),试验开始后各组各月龄的体长数据不同,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育成期结束时24月龄皖南牛的体长大小顺序为G1.3>G1.6>G1.9=G1.0 =G0.7,但各组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皖南牛6月龄体长一般在83.00 cm左右,12月龄体长在99.33~100.67cm之间,18月龄体长在115.00~115.67 cm之间,24月龄体长在122.67~125.00 cm之间。育肥期各组间各月龄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强度育肥,27月龄时体长在127.00~129.67 cm之间。

表2 各组各月龄皖南牛的体重变化kg

表3 各组各月龄皖南牛的胸围变化cm

表4 各组各月龄皖南牛体高变化cm

表5 各组各月龄皖南牛体长变化cm

2.5育成期和育肥期的体尺指数

2.5.1体长指数皖南牛育成期和育肥期的体长指数见图1。6~12月龄的体长指数各组均有下降趋势,一致性强,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阶段各组体高发育优于体长;12~24月龄,试验各组体长指数都有缓步提高趋势,一致性强,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阶段体长发育逐步优于体高;24~27月龄是育肥期,该期各组体长指数缓步提高,一致性强,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育肥期的体长发育也优于体高。

图1 各试验组重要月龄体长指数

2.5.2体躯指数皖南牛育成期和育肥期的体躯指数见图2。6~12月龄,各组体躯指数均有上升趋势,一致性强,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阶段各组胸围发育优于体长;12~18月龄,试验各组体躯指数出现下降趋势,一致性强,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阶段体长生长逐步优于胸围发育;18~24月龄,各组体躯指数又出现上升趋势,说明该阶段各组胸围发育优于体长;24~27月龄是育肥期,该期各组体躯指数缓步下降,一致性强,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育肥期的体长发育优于胸围。

图2 各试验组重要月龄体躯指数

2.5.3胸围指数皖南牛育成期和育肥期的胸围指数见图3。6~18月龄,各组胸围指数均有下降趋势,一致性强,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阶段各组体高生长优于胸围发育;18~24月龄,各组胸围指数均有上升趋势,一致性强,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阶段各组胸围发育优于体高;24~27月龄是育肥期,该期各组胸围指数缓步上升,一致性强,也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育肥期的胸围发育也优于体高。

图3 各试验组重要月龄胸围指数

3 讨论

不同的肉牛品种具有不同的生产性状优势,对饲养条件如饲料营养水平、饲喂方式、环境气候等的要求也有一定差异[12]。牛的体尺是品种特征的代表,牛的一般生长规律是先长骨、再长肉、最后长膘,即最先发育的是体高,其次是体长,最后是胸围[13-14],家畜在幼年时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最快,成年后则生长强度趋于稳定,甚至接近零[15]。皖南牛属于早熟品种,本试验结果表明,育成期皖南牛的体高发育旺盛期在12月龄之前,体长发育旺盛期在18月龄之前,胸围和体重发育旺盛期在24月龄之前。刘晓辉等研究表明,在日粮种类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精粗比日粮的西门塔尔公牛的日增重不同,西门塔尔公牛采食精粗比较高的日粮,其增重速度较快。西杂牛的日增重受精料水平的影响较大,但体尺的日增量受精料水平的影响较小。不同的精粗比日粮对其体尺增量存在差异,体尺增量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大而增加[16]。而本试验结果与此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可能的原因一是牛的品种不一样,西门塔尔牛和西杂牛都属于大体型牛种,是晚熟品种,而本试验的皖南牛属于小体型牛种,是早熟品种;另一个原因是大体型牛和小体型牛的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规律不一样,如果提供的日粮营养在满足牛的营养需要的条件下,由于其品种的遗传力所致,再增加精料比例,也不会促进其体重和体尺的发育,如果所提供的日粮营养在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情况下,增加精料比例会促进牛的体重和体尺的发育;另外,研究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如果从牛整个生长周期或生长曲线来进行长期的研究,由于牛的遗传力和补偿生长的作用,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也说明了小型牛和大型牛,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规律是有差异的。

4 结论

营养对皖南牛的体重、胸围、体高和体长没有显著影响;皖南牛的体高发育旺盛期在12月龄之前,体长发育旺盛期在18月龄之前,胸围和体重发育旺盛期在24月龄之前,即皖南牛先纵向发展,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向宽深趋势发展;皖南牛24月龄的体重、胸围、体高和体长分别可达304.33kg、171.33 cm、124.67 cm和125.00 cm,27月龄的体重、胸围、体高和体长分别可达330.67 kg、173.83 cm、127.33 cm和129.67 cm。

[1] 陈幼春.中国黄牛文化和产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曹永强,胡建鄂.加强高档牛肉生产、保护开发本地资源[J].中国牛业科学,2012,38(5):70-71.

[3] 张沅.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曹兵海,苏华维.南方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之我见[J].中国畜牧业,2012,20:18-28.

[5] 张嘉保,杨国忠,赵玉民,等.草原红牛体尺体重性状微卫星标记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5,25(3):10-12.

[6]C Lee,E J Pollak.Genetic antagonism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milk production in beefcattle[J].Journal ofAnimal Science,2002,80(2):316-321.

[7] J R Roche,K A Macdonald,C R Burke,et al.Associations among body condition score,body weight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seasonal calvingdairycattle[J].DairyScience,2007,90:376-391.

[8] 邱怀.牛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9] 方光新,方毅,朱勇,等.影响新疆褐牛产奶量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07,35(5):35-36.

[10]于孟虎,韩广文,孙晓玉.荷斯坦牛体尺体重性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奶牛,2002(4):30-32.

[11]莫放.养牛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2]魏伍川,许尚忠.环境地域条件与养殖肉牛品种选择[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12):57-59.

[13]薛仰全,余四九,孙俊峰.0~12月龄胚胎移植牛生长发育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10):22-24.

[14]刘震乙.家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5]王玲,左福元,周沛,等.不同性别的川南山地黄牛生长曲线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5(3):204-207.

[16]刘晓辉,田军德,刘超,等.不同精粗比对西杂公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牛业科学,2012,38(3):37-39.

Effect of Nutrition on Growing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Wannan Cattle

ZhangXinglong,YangYongzai,CaoBinghai,et al
(State KeyLaboratoryofAnimal Nutrition,College of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193,China)

The objective ofthis studywas tofind the regularityofgrowing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bodymeasurement index in important month bymonthlymeasuringthe bodyweight,heart girth,bodyheight and bodylength ofWannan cattle.Thirtycastrated Wannan cattle of6-month-old and similar weights were randomlyand equallydivided intofive groups that were provided a feed concentrate at 1.9%,1.6%,1.3%,1.0%and 0.7%of their body weight for eighteen months,the following fattening-period was three months with the same feeding progra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utrition didn’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body weight,heart girth,bodyheight and bodylength.The bodyheight grewexuberantlybefore 12 month age,the bodylength grewexuberantly before 18 month age and the heart girth grewexuberantlybefore 24 month age.

nutrition;Wannan cattle;bodyweight;bodymeasurement;bodymeasurement index

S823.5

A

2095-3887(2015)03-0024-06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3.008

2015-03-09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8);南方地区草食家畜育肥与高品质肉生产技术研究项目(201303144)

张兴隆(1972-),男,博士研究生。

曹兵海,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体尺胸围皖南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皖南印象》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胸围革命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