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证分析*

2015-11-25黄洪雷

关键词:主体政治思想

徐 俊,黄洪雷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证分析*

徐 俊,黄洪雷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基于主体对认同对象和认知内容效果的评价角度,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喜忧参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对于相关核心思想政治观念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缺失。必须通过宏观、微观等多种途径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实证分析;结论和建议

一、背景与问题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中华民族的艰巨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转型化、改革市场化等多因素合力作用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政治权威性和道德优越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1],“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已成不争的事实,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认同困境。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考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对于改革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实效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维视角,人们对这一概念的争议颇多,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从社会学角度考察,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2]。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认同主体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国特色意识形态教育的认知和遵从现象。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社会大众在处理‘自我’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并自觉地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3];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是“认同主体出于自身利益需要的考虑,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自愿的承认、认可、赞同乃至尊崇的倾向性态度,并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规约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求自身思想和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趋于一致的活动过程”[4]。以上界定凸显了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发生作用的动态过程,却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一个施教者与受教者、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持续互动的复杂过程,它既包括认同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认知、情感上的互动过程,也包括认同主体对认同客体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的认同过程,后一过程构成了认同的实质内容。

近年来,认同研究成为理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现有相关研究侧重于大学生政治认同及其教育方面。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政治认同方面,既有政治价值观方面的迷茫,也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困惑,更有具体政策上的非议[5]。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网络新媒体、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目前,专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几项研究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内涵、构成要素、心理结构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系统的基本要素;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6]。上述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研究视野,本文突破传统理论分析方法,拟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运用大规模实证数据,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相关研究引向深入。

二、样本概况与变量选取

根据代表性和可行性原则,本次调查挑选安徽省三所普通本科院校(农林大学、工科大学、综合性大学各一所)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考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正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因此具体调研对象选择了三所学校的一、二年级本科生。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具体程序如下:首先获取三所学校2011年、2012年录取专业的名单,从三所学校一、二年级专业名单中分别随机抽取20个专业,对被抽中专业中的一个自然班的出勤学生进行整群调查[7]。本次调查主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调查时间安排在2013年4月下旬—5月下旬,数据收集采取集中填答法。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 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问卷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输录和统计分析。样本调查对象个体特征分布如下:男女生分别占51.4%、48.6%,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分别占62.5%、37.5%,城镇和农村分别占32.5%、67.5%,党员(含预备党员)和非党员分别占5.3%、94.7%,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分别占39.1%、60.9%;一、二年级分别占49.5%和5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84岁。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一个施教者与受教者、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持续互动的复杂过程,其涉及施教者、认同主体(即受教者)、认同客体(指相关学科及其内容)、认同介体(即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认同环体以及各要素间联动机制、具体的认同心理机制环节等方面。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和环节,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认同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评价方面,即认知认同方面。认知认同是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基础,没有认知认同过程,就没有最终的行为认同结果。主体的认同过程是一个黑箱过程,我们可以借助认同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评价以及对相关思想政治观念的评价状况考察其对部分认同内容的认同效果。因此,本研究将主要针对认同主体对认同对象、认知内容效果的评价等变量维度展开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将认同对象评价操作化为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知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课程的认知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知评价等指标,将认知内容效果评价操作化为认同主体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状况、认同主体对相关思想政治观念的认知评价等指标。根据研究的需要,拟采用描述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相关变量进行量化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主体对认同对象的评价状况

主体对认同对象的评价状况可以反映出主体对认同对象的认同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主体认知评价的对象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其理论内容,还有连接认同主体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等。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评价

样本数据显示(见表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占64.4%,认为一般的占32.4%,而持否定态度的占3.2%。大学生对学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的占52.2%,持中立态度的占40.5%,持否定态度的占7.3%。相关检验显示,两变量之间的Gamma系数为0.721,显著性P值<0.001。说明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显著相关,二者共同影响着受教育者对相关理论的接纳和认同程度。因此,思政教育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表1 大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交互分析(%)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学生认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余则认为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接受。这种态度倾向既与学生对上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认知评价相关,也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带给自己的影响及其价值评价有关。数据显示,约七成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见表2),3/4学生肯定思政教育的价值,认为其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素养和理论水平;六成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其对考研、考公务员或日后的工作有帮助。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比较认同思想政治理论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对待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持基本认同态度。

表2 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功能评价(N=3218)

3.对“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命题的检验

师和生的教与学态度是检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的一面镜子。为检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实际状况,我们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方式”“缺课情况”“缺课的主要原因”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取了功利应急式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有过缺课经历的比例达到六成多。那么,造成学生普遍缺课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研究发现(见表3):“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难懂”(62.7%)“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50.1%)“理论难以解释现实、没有用处”(44.8%)和“课程内容重复、很多已学过”(35.1%)是影响大学生缺课的主要因素[8]。不难看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主要在教材、教法、班级设置、组织管理等问题方面,当然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也难辞其咎[9]。由此验证了思政理论课“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命题,对其微观成因的分析也凸显了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同困境。

表3 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厌学的主要原因(N=3211)

(二)主体对相关认知内容效果的评价状况

本文借助认同主体对相关思想政治观念的评价考察其对若干重要认知内容的认同效果,以达到以点带面之效。我们将认知内容效果评价操作化为认同主体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状况以及认同主体对相关思政观念的认知评价等指标。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状况

样本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持肯定态度的占26.3%,认为一般的占57.5%,持否定态度的占16.2%。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需加强的内容方面,49.4%的人选择道德品质教育,24.5%的人选择理想信念教育,25.1%的人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等方面。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令人堪忧。表4数据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调查对象认同者不足四成,无任何信仰者接近半数,另有15%左右的人信仰宗教神灵和其他方面。可见,当代大学生信仰较为缺失。对于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的看法,近八成持认同态度。两变量交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其他类别,信仰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共产主义理想认同度更高一些。相关检验显示,二者的列联系数为0.337,修正后值为0.384,显著性P值<0.001,二者呈中度显著相关。

表4 大学生信仰状况和对实现共产主义的认同度交互分析(%)

2.大学生对相关思政观念的认知评价

为考察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效果,本文设计一组思政观念认同变量,涵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用来考察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理想信念的价值”的认同度。变量选项皆为“十分认同、比较认同、基本认同、无所谓、不太认同、很不认同”。总体观之,调查对象对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价值持认同的均在98%以上,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爱国情怀,对于理想信念的价值意义十分看重。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看法,持认同观点的均在88%左右,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同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并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同者接近85%,在所有观念中认同度最低,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需要加强。对上述观念认同度进行两两交互分析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均有中等程度的显著相关,说明上述观念认同度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3.对相关观念认同新变量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将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在内的上述七个观念认同变量整合成一个新的连续性变量,对其进行相关变量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便从整体上考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效果方面的差异情况。将上述观念认同变量的六个备选答案依次从6到1赋值,七个变量的累加得分生成一个新变量。如图1所示,相关思政观念整体认同度得分最小、最大值分别为13和42,均值为33.72,接近比较认同的状态,基本呈正态分布。对其进行性别、生源地、是否党团员、所在年级、专业类型等个体特征变量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专业类型在新变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换言之,女生比男生、人文社科类比自然科学类对上述七个观点的评价总得分略高一些。对新变量进行信仰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神灵及无信仰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认同均值最高(36.53),信仰宗教神灵和其他方面的得分最低(31.45),无信仰者居中(32.31),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比非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更加认同相关思想政治观念。当然,三类群体总体上对相关思想政治观念的认同度都达到基本认同以上的水平(≥28),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本的认同度。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对象、认知内容效果的评价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对于相关思想政治观念具有较高的认同度;第二,大学生对于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不高、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缺失。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采取定量实证分析,抽取我国中部省份三所本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所得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上述研究结论原则上只能推论到相应的总体中。至于其他省份或全国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则需要后续的相关样本数据作为支持。

当前,“90后”一代已成高校大学生的绝对主体。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状况将决定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势和格局。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障碍并非特例,而是整个社会信仰危机的集中反映。对于“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的现状,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必须通过宏观、微观等多种途径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首先,党政干部应以身作则。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干部应率先垂范,遵纪守法,认真执行“三严三实”,做信仰马克思主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为全体民众做表率。其次,倡导现代传媒的责任担当。在国家文化大繁荣政策支持和推动下,现代大众传媒应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弘扬真善美、拒斥假恶丑,大力倡导主流价值观念,摒弃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短视做法,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营造良好的社会舆情氛围。第三,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程。倡导教育全民信仰马克思主义和核心价值观念,必须深入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程,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感染和引导大众。第四,教育者必先受到教育。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和领会,以思政理论课程为主阵地、主渠道,改革和完善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渗透教育,从理论上系统纠正学生对相关理论观念的误解和曲解。第五,受教育者自身的知行转化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一个涉及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复杂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最终要通过行动实践表现出来,教育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拓宽渠道,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一个施教者与受教者、认同主体与认同客体持续互动的复杂过程。本文侧重于从认同主体对认同对象、认同内容效果的评价考察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只是一次初步的探索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构成要素关系及其联动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心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及其解决思路等方面,将是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论域。

[1]徐玉祺,任雪萍.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困境探析——兼论香港“德育和国民教育”风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19.

[2]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94.

[3]魏永军.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8.

[4]王易,朱小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97-103.

[5]陶文昭.论全球化时代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2014(3):11-14.

[6]魏永强,郑大俊.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及其生成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16-18.

[7]徐俊,方章东.“90后”大学生信仰与政治观念认同实证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08-1711.

[8]徐俊,方章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状况实证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2-96.

[9]徐俊,年大琦.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课堂”实证分析——兼论课外小组访谈教学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66-6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U Jun,HUANG Honglei
(School of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subject toward recognition object and effect of cognitive content and using survey data analysis,the paper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mixed.On the one hand,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and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some ke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On the other hand,college students have a lower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embarrassment of“students unwilling to learn,teachers unwilling to teach”,mor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high,and there is also a serious lack of faith in Marxism among them.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objective or microscopic approaches to carry out fai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mor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re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mpirical analysi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C4

A

1009-2463(2015)06-0115-06

2015-06-13

安徽农业大学学科骨干培育项目(2014XKPY-74:《思想政治教育》);安徽农业大学学科学位重点建设项目(XKXWD2013015:《思想政治教育》)

徐 俊(1973-),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黄洪雷(1966-),男,浙江温州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主体政治思想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碳审计主体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何谓“主体间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