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探析
2015-11-25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雷艳玲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郭华梅
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雷艳玲;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郭华梅
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探析
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雷艳玲;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郭华梅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保密工作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同时针对目前保密管理工作在保密管理对象、保密管理手段和保密宣传环境等方面的现状,从创新保密工作宣传方式、构建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体系、加强保密技术装备应用和保密技术专业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路径和对策。
新媒体;保密;工作;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媒体形态获得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大众认可,同时国际国内网络窃密泄密、手机窃密泄密、邮件窃密泄密等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威胁国家安全和利益,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构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新常态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一、新媒体概念及特点
(一)新媒体概念。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百度百科认为,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更新的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信息呈现的数字性和超文本性,信息内容可以与其物质载体相分离,并实现海量存储。二是信息传播的复合性和集成性,利用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新媒体终端可以非常便捷地将信息进行跨媒体和跨时空的传播与分享,从而极大地提升信息传播的时效和覆盖面。三是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及时性,利用新媒体,普通大众可以自发、自由地发表见解、表达诉求、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对个人获取和发布的信息进行及时评价与有效沟通,从而形成双方乃至多方的及时互动、交流与反馈,新媒体不仅成为个人诉求表达的主渠道,成为与各个阶层平等对话的主渠道,也成为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集大成者,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你可以把超媒体想象成为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
新媒体应用所带来的信息传播的自发性、自为性和随意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复合性和集成性;信息获取的超时空性,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等特征,使得信息传播效率在大幅提升的同时,信息控制的难度却在不断加大,新媒体事件控制失当、失范,网络流言蜚语蔓延、网络信息失泄密事件极易酿成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网络海啸,引发网络灾难,侵犯正当权益,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因此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有利优势,规避其对保密工作的不利影响,构建适应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保密工作新格局,是保密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新媒体对保密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有利于推动保密宣传模式和认知方式创新,扩大保密宣传的受众面。利用新媒体开展保密宣传,其信息传播内容丰富鲜活、形式灵活多样、获取便利快捷、且便于互动交流与信息共享的特性,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保密宣传媒介的窠臼,凸显保密宣传的亲民性特征,推动保密宣传从涉密人员向普通大众扩展,扩大保密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面。2.有利于拓展保密监控渠道,推动网络化、全员化保密监控格局的形成。目前的保密监控以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定期检查、专项检查、技术检查等各种常规与非常规检查措施为主,去主动发现各部门、各单位存在的保密管理问题,查找保密管理漏洞,排查泄密隐患。通过这种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的工作方式,督促被检查单位主动查找问题,整改问题,对于提高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升被检查单位的防范水平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囿于检查范围、检查频次、检查人员的限制,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自身保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保密检查覆盖面和效果均难以应对保密工作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开展保密宣传的同时,可以通过开拓网上保密监管渠道,推动全员参与保密工作,同时加强基层单位的技术防护系统和检查设备的配备、升级,提升基层单位自身的保密防范和自查能力,有助于逐步建立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全员参与的网络化保密监控格局,提升保密监管水平。
(二)消极影响。1.泄密渠道更加多元化。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涉密信息的保存载体从有形的纸质文件向无形的数字信息扩展,“大量秘密信息从保密柜走进存储器,其传播渠道从传统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转移到计算机”,尤其是新媒体在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与扩展,稍有疏忽,手指轻点,用户就能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介,随时随地,随拍随发,为涉密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新媒体终端泄密提供极大的便利,不仅成为泄密主渠道,也是窃密的重点和关键。2.窃密的手段更加隐蔽。近期涉密信息系统泄密、网络泄密事件频发,一方面是因有关工作人员把关不严、违规操作、甚至故意泄密造成,一方面则是由于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相分离,保密工作的对象从纸质文件时代内容与载体保密的一体化扩展到信息内容与保管载体的双重保密上,窃密者可以利用计算机自身安全漏洞、木马程序、“嗅探”技术、“摆渡”技术、数据恢复技术,无线上网、预设后门、计算机无线外围技术设备、手机、办公设备等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一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涉密信息,窃密手段更加隐蔽。 3.泄密的后果更加严重。在新媒体环境下,其跨媒体和跨时空传播特性使信息发布、传播与获取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极端便利性,在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会导致泄密事件在瞬间被无限放大,造成难以收拾的场面,新媒体成为保密工作的一把双刃剑。
三、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一)保密工作的现状。1.保密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保密管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纸质文件扩展到无形的数字信息及其保管系统和关联设备,保密管理的重点从以管住嘴、管住脚为重点向管住嘴、脚、手“三管”并重转变。依托数字技术,涉密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从有形的纸质文件扩展到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的无形数字信息,而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新媒体终端成为泄密的主渠道,保密工作的重点也从过去单纯的纸质文件保密,扩展到信息数据、存储载体、元素背景等全方位的保密,保密工作从不该说的秘密不说,不该看的秘密不看,不该问的秘密不问,不在非保密场所、私人通信等领域谈论秘密,不带有秘密载体的媒介游览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到不私自录制、复印、拍摄、收藏、上传、发布秘密,从以管住嘴、管住脚为重点到管住嘴、脚、手的“三管”并重转变。2.保密管理手段发生了变化。保密管理从注重对已经形成的涉密信息的被动防范,向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涉密信息的全过程主动监控转变。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涉密计算机违规连接互联网、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与计算机、互联网等的无缝链接,无线设备大量使用,导致涉密信息从产生、传输、存储、利用到保管的每一个环节的泄密隐患将会成几何级数放大。因此,保密管理也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三铁一器”(铁门、铁窗、铁柜和报警器),以被动防御为主的技术手段,到利用“三合一”保密安全管理系统、屏蔽仪、干扰器、密码加密、涉密信息搜索系统、数据清除恢复系统、涉密计算机检查取证系统、各类检测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涉密信息从产生到存储、传输、利用、保管等全过程、全环节的主动监控,着力加强涉密信息产生的前端预警处置和输入输出控制。3.保密宣传环境发生了变化。保密宣传从传统的较为单一单向的保密知识、保密动态信息的传输到向以新媒体等新兴传播形态为代表的多维度、交互式信息宣传格局转变。传统的保密宣传,主要面向涉密人员,且信息传递方式较为单一单向,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普通大众的信息接受方式和认知模式。据报道,部分省市已开始利用普通大众喜闻乐见乐用的新媒体平台,推进保密宣传方式创新,拓展宣传平台,推进普通大众走进保密、学习保密、关注保密、了解保密,逐步改变以往保密宣传主要面向涉密人员,单一单向知识传输态势,向多维度、交互式宣传格局转变,从而提升了保密宣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普通大众的保密意识。如河南登封开通“保密警示谈”手机报、湖北襄阳市推出保密公益广告、浙江瑞安市开通保密宣教微信平台等。
(二)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路径与对策。1.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保密工作宣传格局,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突破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逐渐构建了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统媒体之外的另外一个舆论场”,其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效果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大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及时有效地搭建保密宣传工作的新媒体平台,既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宣传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创新保密宣传方式,拓展保密宣传平台。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形态各异,大众接受度和认可度高,上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下至各基层保密单位,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电子杂志、彩信报、手机报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通过举办保密知识彩信报、开通保密工作微博微信、举办网上保密法规宣传展、泄密窃密警示案例专题展、发布保密技术产品、利用公共媒体、社交媒体播放保密公益广告、宣传视频等形式,利用社交媒体庞大的用户群主动推送有关保密信息,改变保密宣传的接受方式和认知模式,扩大保密宣传的受众面。二是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宣传效果。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集中、集成、动态推送有关保密宣传信息,为大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鲜活及时的保密宣传内容,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回应一线的保密知识需求,释疑答惑,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有助于提升保密宣传效果,普及大众保密常识,提升大众保密意识,逐步改变普通大众对保密既猎奇又畏惧的心理,减少泄密隐患存在的后门,为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2.构建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体系,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基础。新媒体环境下,保密管理的重点、保密工作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谓“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保密工作就是要积极引导规范新媒体在保密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制度去主动规避、预防新媒体对保密工作的不利影响,让保密管理制度成为做好保密工作的“钢牙利爪”。一是及时制定或修订关于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管理、涉密人员管理、信息公开与保密、新媒体管理、涉密会议管理、新闻宣传、无线装置和智能设备的保密管理等一系列与新媒体相关的保密管理制度和规范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保密工作规范和制度体系。知晓尺度,明白规矩,在形成或者保存信息过程中,在发布或者转发信息前,我们就会多一份思量。二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由上至下,分层分类,重新梳理相关涉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清单,建立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相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担当,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制度在保密监管和预防中的主动作用,防止因制度缺失、缺位导致保密工作的漏洞成为保密工作的黑洞,把握保密工作的主动权,切实防范泄密隐患。3.加强保密技术装备应用与升级,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等智能设备与计算机、互联网的无缝链接使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体终端成为窃密和泄密的重要渠道,保密管理由被动防范向全过程主动监控转变,涉密信息从产生、存储,到保管、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泄密的隐患,加强保密技术装备的应用与升级成为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是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保密技术专题专项研究开发和利用,通过技术手段推进管理方式和监管手段等创新,提升保密工作成效。二是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技术装备和管理规范,加强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保密工作。三是要加强基层涉密单位的保密技术防护系统和保密技术检查装备的配置、升级和培训,提升基层涉密单位保密工作技防水平,练好内功,防范因“木桶原理”而引发的短板效应,切实筑牢保密工作的基础防线。4.加强保密专业队伍建设,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关键。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对保密工作成效的影响将被成倍放大,一旦泄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是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加强现有保密工作人员的保密知识培训,坚持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建立保密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探索保密法规宣讲团模式,设立培训和学习菜单,不断更新各级各类保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坚定保密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确保保密工作人员成为国家秘密的忠诚卫士。二是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保密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有关的业务学习或专业学习,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在准入上扫除保密工作人员知识盲区,防止“灯下黑”。三是加强基层涉密单位既有力量的整合。对于部分基层涉密单位而言,保密专职干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要加强内部保密机构、信息部门以及宣传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整合,打造一支既懂保密、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基层保密工作团队,把住新媒体平台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切实提升基层涉密单位的保密工作力量和成效。四是依托国家保密学院,结合新形势,加强既懂保密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复合人才培养,为保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1] 新媒体语境下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策略[EB/OL]. [2009-12-02]. 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10495825. html人民网,人民网—传媒频道.
[2] 潘晓丽.信息化形势下普通高等学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258.
[3] 何文才,刘培鹤,董昊聪等.常见计算机窃密技术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