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介入新生适应的工作模式研究
2015-11-25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陶莉
文/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 陶莉
高职辅导员介入新生适应的工作模式研究
文/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陶莉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高职新生所处的系统类别,探索出高职辅导员介入新生适应工作模式,在具体介入的方法技巧中纳入了优势视角、赋权理论,并对新的工作模式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系统理论;高职辅导员;新生适应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层次化,尤其是迫切需求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高职教育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即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初,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面对的是新的环境,他们会遇到生活学习上的不适应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自我放弃。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现有的文献中,针对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有很多,但大部分是描述大学新生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而对辅导员介入高职生适应的工作模式研究极少。本文从系统理论视角,对高职生所处的系统环境进行分析,针对高职新生不适应的症状,尝试构建一种有效的高职辅导员介入学生适应的工作模式。
二、高职学生所处系统环境分析
系统理论是从一个多因的脉络来理解人类行为,让个人行为与社会的不同层次建立联系,辅导员在系统理论视角下,首先要找出遇到困境的学生及其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导致他出现困境的关键因子,再从学生所处的环境出发,看到他们的局限与机会,帮助学生寻求自身系统的支持以促进个人和系统的双重改变。
(一)学校系统。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正式踏入社会前所接受的系统理论、技术知识的重要阵地,高职学生三年学习生涯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系统是高职生所处的系统中尤为关键的一项。在学校,学生会与学校相关机构、系部班级、班主任和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会社团、专业教师、学长等发生交往,形成一个个小的子系统。如在大一新生刚开学时,学校学工处会安排系部接待,系部再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大二学生做具体接待工作,仅仅在这个过程中,大一学生就会与学校的几个因素发生交往,形成关系网络。
(二)家庭系统。对于高职生而言,在进入大学前,大部分同学是跟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是家庭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事都会影响子女的价值观,一般来说,生活在轻松、乐观的家庭氛围中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而生活在压抑、悲观的家庭氛围中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消极抵抗,甚至会缩回到自己的世界中,拒绝与外人沟通。因此,家庭系统对学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三)朋辈系统。在高职生进入大学之初,他们新的社交网络还没建成,作为一个新生,遇到问题时他们更多地是选择向以前的好友倾诉,寻求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在朋辈系统中,高职新生会互相分享入学经历、感受,面临的挑战、挫折,这使他们更加拉近距离,使得朋辈系统在他们系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辅导员介入新生适应的工作模式
(一)介入过程。1.发现问题。在高职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主动走访学生,与学生谈话,询问他们来学校后的感受,是否有不适应的问题。辅导员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多深入学生宿舍、军训场地,现场观察是否有学生被群体孤立在外或者自主不合群的现象。同时,辅导员应与班主任沟通,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入校后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辅导员介入。2.评估问题。在发现新生有适应问题后,辅导员需要及时分析各个系统对学生的影响,发现学生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赋权给大二学生,提升他们主动性,希望他们以过来人经验积极影响大一新生,最终改善新生系统关系,构建良性互动的新生社交网络。辅导员也可以与学生父母联系,了解学生以前的状况,并把学生在校遇到的困境告诉家长,让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帮助学生。3.建立行动系统。辅导员应对适应困难学生的系统及其子系统进行介入,充分了解后决定建立行动系统的规模和组成,如辅导员+学生系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系统、辅导员+学长+学校机构+学生系统、辅导员+家庭+学生系统。4.影响行动系统。在一个系统中,任何一方的行为都有可能对另一方产生影响。通过前期介入,辅导员应根据掌握资料筛选出适应困难学生名单,并对其开展个体服务或者小组活动。辅导员可以以个体或小组方法介入班级、社团、班主任、学长等子系统,学习有利于新生适应的方法技巧,积极开展学长、同学互助小组,增强朋辈系统的影响力。5.成效评估与反馈。一系列行动结束后,辅导员可以通过量表、个别访谈、追踪观察等方法对适应困难学生开展评估。评估过程中,辅导员应主要关注学生各系统是否能正常发挥效应以及各子系统间是否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二)系统理论视角下辅导员介入新生适应工作模式。1.个体层面的介入。辅导员对个体层面的介入,可以从高职新生系统介入,也可以对其他子系统介入,如班主任、学长、社团等子系统。新生自身系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均衡,可以改善其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增加互动,充分利用自身系统资源。在针对新生系统的介入过程中,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到适应困难学生,辅导员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走进新生,建立联系。辅导员可以建立班长、宿舍长、学长、班主任四级联络系统,让各子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或者在系部范围内运用量表开展新生适应性测量,根据得分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由强到弱进行等级划分,开展个案或小组活动介入。传统方法上,在处理学生困境时辅导员会采用问题视角的思维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上,在对学生所遭遇的难题进行分析后,界定问题,再根据问题的属性制定一套帮助学生改变的方法。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辅导员应从优势视角出发,以优势为核心,把焦点放在学生自身的优势上,尽可能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优势帮助其自身发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开展:一是辅导员把方案策略集中在用学生的系统优势来解决适应困境中,而不是过多地聚焦在学生为什么会遇到问题。二是不替学生决定他们应该过怎么样的大学生活,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帮助其建立自信,让他们认识到在刚入学时碰到适应困难的问题是一个正常现象,只要自己积极调整,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精彩的大学生活。三是帮助新生建立社会关系网络,辅导员鼓励新生多参与社团、班级等群体性网络,同时要注重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2.群体层面的介入。辅导员从群体层面的介入,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对新生不同系统进行介入,如学生自身系统、学长系统等。在对学生系统介入时,辅导员可通过前期的访谈、观察、测量数据来筛选出遇到同类型适应困境的学生,将他们建成一个小组。辅导员还可以采取自主招募的方式,高职新生自动报名,辅导员简单访谈后,选出合适的对象建成6-8人小组。小组建成后,每周可开展一次活动,总计开展八次,小组活动主题主要根据新生的身份、需要来设定。通过小组活动,新生可以更快地接触到其他同学,交到新朋友,扩展自身系统资源。在小组活动中,辅导员可以设定成员互相倾诉的环节,让他们畅谈心中的困惑,让其他人出谋划策帮助他来走出困境。另外,辅导员应利用“赋权”优势,在每次开展活动时设定一个组长,成员轮流主持活动,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对学长系统介入时,辅导员可在新生所在系部的大二学生中招募成员,为他们培训提高新生适应性小组活动,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让他们主动为大一学生提供服务。同时,辅导员也应赋予大二的学长相应的权力,如跟系部申请为大一新生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副班主任,副班主任就从招募到的大二学长中产生,并颁发证书,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小组活动中,学长应秉持共同成长原则,帮助大一新生尽快熟悉自己的专业特点,熟悉学校环境,减少新生困惑,在这个过程中,大二学长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受或者收获与新生分享,增加新生对学长的信任度,便于更好地开展小组工作。
四、反思
本文运用了系统视角、优势视角、赋权视角等理论基础来构建高职辅导员介入新生适应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确实与新生适应需要想符合,具体的介入过程、方法、技巧有助于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但在工作过程中也显现出不足之处:一是该模式过多地关注学校系统及其内部系统对高职新生适应的影响力,对其它系统如家庭系统、学校以外的朋辈系统关注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辅导员在寻找适应有困难的学生过程时不能考虑每个学生的感受,毕竟一个年级只有一两个辅导员,而一个年级有几百个学生,会出现“漏网之鱼”。三是辅导员在进行群体介入时,开展的小组活动有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活动内容过于狭窄,如新老生交流会、新生座谈会,不能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丰富的团辅经验。
[1]闫小红,张静敏. 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适应的服务模式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9).
[2]闻英.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7/298374.shtm
[4] 侯童,田国秀. 学习困境学生:优势视角的解读与干预.少年儿童研究,2009(6).
[5]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