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
2015-11-24叶金霞
叶金霞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然而,当前农村低段语文课中的写字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写字的教学,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不良写字姿势的形成
一年级孩子手指肌肉力量比较小,为了能写出老师要求的漂亮的字,横平竖直,要有笔锋,于是只能把笔握低,加大拇指和食指的握笔力量,并且把笔向前倾,倒在食指的第二关节,再把大拇指伸直来增加力度。这样一来,视线就被遮住了,于是头越来越低,不良的写字姿势就这样造成了。那么是我们这些启蒙老师不重视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吗?非也。我们对此是苦口婆心,但每次写字前提出要求,个个孩子都是“一拳、一尺、一寸”,但5分钟左右他们又“原形毕露”了。为了写出一手老师满意的漂亮字,孩子们不得不低头、弓背来换取了。
问题二:对字的结构把握不好
在平时的写字中,发现学生字的间架结构摆放不好,尤其是合体字学生容易写分家或者是写得过于紧奏,还有字的比列不合适,基本笔画不准确。这些都是学生写不好字的原因。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但往往学生并没有真正用好田字格,教师在这上引导的也还不够。
问题三:时机的选择不恰当
对于写字教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学环节刚步入到写字指导或刚指导完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要么就是老师没有范写没有讲解就得被迫下课,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练写数遍,可以试想,把抄写生字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我们会发现,这样看似到位的写字教学操作,其实使得原本应该灵动的写字教学过程简化,形式僵化,学生对写好这些生字的理解往往是抽象的,模糊的。从而对这些字写得美观、规范的目标不能很好的达成。
问题四:对重点笔画或关键笔画的指导只是蜻蜓点水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但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范写一个生字,动作总是很快,没有突出起笔或收笔等。即使有讲,也只是出于形式而已。
问题五:没有及时予以评价
当学生写好字之后,很多老师没有及时给予评价或是老师的表扬过于单一。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目标,不能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鉴别能力差,往往看不出笔画的正确与错误,笔顺是否规范,间架结构是否合理。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作者单位:仕阳镇龟湖中心学校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