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 新教学 新思路”
2015-11-24陈文辉
陈文辉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更新。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个性、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主动求知的基本技能。新的教育形式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对待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 差异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要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变革高中的课程体系,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把培养学生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下面就新课程教学谈谈自己的个人体会。
一、认识新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呈现方式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旧教材以文字叙述、知识讲解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
2.旧教材的课堂实验基本以教师演示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
3.旧教材对于结论性知识一般都给予明确揭示,而新教材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谈论,自己进行总结
4.旧教材呈现方式单一,而新教材在每个单元或课题中借助大量图片来呈现内容,所选用的图片外观美观、内容上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出科学、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构建新的、科学的教学新思路
新课程中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形成知识,获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差异性和发展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理解好,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学校的校情,运用好,落实好。让学生参与课题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化被动学习以主动学习。如演示实验难度大点的,教师演示为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如果能让学生来描述现象,老师再归纳点评,效果可能更好。对于一些安全的实验,尽可能安排学生上台演示,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指出操作正确与否,描述现象。这样学生会更认真,学习的兴致更浓,印象更深刻。
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归纳、学生记忆的被动局面。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到达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在实施中,首先要对学习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对学习方式的分解有多种主张,我认为可以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的探究学习、合作的探究学习等几种。例如技能训练,可以用独立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辅之以合作接受的方式;又如实验实践,可以用合作学习方式,也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自主性学习中要注重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四、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多元化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智能不同,更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的的差异,尊重学的差异,发展学的差异。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让不同智能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搞好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待研究和探讨的主要新课程之一。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制定对学生的平时评价细则、课堂评价细则和学期考试评价细则,多方位,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了笔试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自卑感。
五、联系社会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新课程内容的思考,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就是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这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学生生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且学会善于搜集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的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素材,更要整合以上这些课程素材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学习化学知识,这些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并亲身体会到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当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但我想问题总是能解决的,只要我们以积极、向上、务实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就能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好成绩。
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探讨.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孙昌达.多媒体演示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远程教育.2012,
陈孟娴等.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高教探索.2013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槐林中学 2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