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
2015-11-24王盈
王盈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成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在一节课中,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因为是一年级小学生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指读的方法,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赛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时,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
三、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如教《这儿真好》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你知道这儿是哪吗?(齐答:不知道。)(2)荒岛为什么能变成绿岛?(3)小熊最后为什么能有好多朋友?很多学生都争着发言,有的说:“小熊勤劳,在荒岛上种了很多树”有的说“满上遍野,绿叶成荫”还有的说:“因为小熊把荒岛变成了绿岛。”(4)你喜欢小熊吗?为什么?有的说:“我喜欢小熊,因为他勤劳。”也有的说:“我喜欢他热爱劳动。”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泾阳县中张镇第家庄小学 7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