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山区晚稻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2015-11-24陈尤嘉黄福旦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萧山区萧山晚稻

陈尤嘉,黄福旦,李 斌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1203)

萧山区晚稻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陈尤嘉,黄福旦,李 斌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1203)

合理使用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多或滥用农药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在调查杭州市萧山区晚稻农药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晚稻农药使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农户更加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晚稻;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水稻是萧山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在1.3万hm2左右。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药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据有关资料,由于农药的使用,每年能挽回约7%的粮食产量。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1]。但病虫防治喷施的农药有70%~80%直接渗透到地表水、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中,参与生态环境系统循环,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人类健康[2_3]。当前,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但随着各种农用化学品投入量的高速增长,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4]。为了掌握萧山区晚稻农药使用基本情况,提高农药使用者的认知水平,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晚稻病虫防治策略,从2004年开始,萧山区植保站对晚稻农药使用情况开展定点监测调查,现将晚稻农药调查方法及使用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地点

根据萧山区水稻种植布局,从2004年始建立10个晚稻农药使用情况监测点,分设在戴村镇郁家山下村、浦阳镇江西俞村、所前镇越王村、义桥镇丁家庄村、瓜沥镇运东村、益农镇三围村、镇龙殿村、新湾街道共裕村、义蓬街道全民村和靖江街道花神庙村,每村定点调查5个晚稻种植户。

1.2 调查方法

每个监测点确定1名工作人员,根据要求跟踪被调查农户晚稻使用农药情况,从晚稻浸种开始到收获,详细记录晚稻农药使用全过程。为使调查数据科学、连续,且具有可对比性,要求每个监测点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调整调查户。

1.3 调查内容

根据晚稻生产所需农药,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

杀菌剂调查。晚稻浸种和晚稻纹枯病及穗期病害的防治药剂、防治时间、农药用量、有效成分、农药成本。

除草剂调查。包括晚稻田杂草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所使用除草剂名称、使用时间、农药用量、有效成分、农药成本。

杀虫剂调查。主要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稻虱的防治时间、农药名称、农药用量、有效成分、农药成本。

要求每个被调查农户须将晚稻每次所用农药按要求详细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药使用总体情况

2004_2013年,萧山一季晚稻667 m2农药用量平均为1.925 kg,有效成分为0.397 kg。10年来,晚稻农药使用情况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2004_2008年)为晚稻农药用量较高的年份,最高的年份发生在2005年,667 m2用量高达2.828 kg,有效成分为0.758 kg;2006_2008年农药使用量同样居高不下,3年平均用量2.455 kg,有效成分为0.476 kg。第2阶段(2009_2013年)晚稻农药使用情况发生明显变化,相比2005年,年均用量分别下降35.3%,42.7%,60.4%,59.3%和75.7%,有效成分分别下降58.3%,67.9%,74.4%,62.5%和78.1%,农药用量呈现出大幅下降趋势(表1)。

表1 2004_2011年晚稻667 m2农药使用量

2.2 三类农药使用情况

2004_2013年,3类农药用量最多的是杀虫剂,667 m2年均用量为1.013 kg,有效成分0.295 kg,用量占3种农药的74.2%;其次是杀菌剂,年均用量为0.725 kg,有效成分为0.056 kg,占14.2%;除草剂年均用量为0.181 kg,有效成分为0.046 kg,占11.6%(表1)。

杀虫剂在晚稻农药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用量最多的是2005年,也是萧山褐稻飞虱大发生年份,667 m2用量1.548 kg,有效成分0.452 kg。但农户间用药量极不平衡,2005年农药有效成分用量最低为0.31 kg,最高达1.27 kg,二者间相差4.3倍。2005_2007年,晚稻杀虫剂品种共60余个,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杀虫双、乙酰甲胺磷、氟虫腈和三唑磷为主,防治稻虱以吡虫啉、噻嗪酮、毒死蜱和敌敌畏为主。2010年始杀虫剂品种保持在20个左右,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酰胺和阿维菌素为主,防治稻虱以吡蚜酮和噻嗪酮为主。

杀菌剂用量最高的年份是2004和2005年,667 m2用量分别为1.058和0.953 kg,有效成分分别为0.078和0.071 kg;2010年后,随着水稻病害减轻,杀菌剂用量逐年减少。2007年以前,水稻种子处理剂以二硫氰基甲烷为主,防治水稻纹枯病以井冈霉素为主,防治穗期病害以丰登和三环唑为主。2010_2012年,由于二硫氰基甲烷停产,农药市场又没有新的浸种剂,所以大多数农户选用乙蒜素作为过渡产品浸种。2013年始,水稻浸种剂以氰烯菌酯为主,防治水稻纹枯病以井冈霉素和肟菌·戊唑醇为主,防治穗期病害以苯甲·丙环唑和噻呋酰胺为主。

除草剂用量有2个较为明显的阶段,第1阶段(2004_2008年)667 m2平均用量为0.264 kg,有效成分为0.055 kg;第2阶段(2009_2013年)除草剂667 m2平均用量为0.097 kg,有效成分用量为0.031 kg,前5年的用量大于后5年,二者比较,用量相差63.3%,有效成分相差43.6%。萧山晚稻以直散播为主,用于封草处理的苄嘧·丙草胺用量占90%以上,茎叶处理药剂大多数农户选用苄磺隆和二氯喹啉酸。

2.3 农药成本与防治频度

2004_2013年,晚稻667 m2年平均农药直接成本为100.1元,其中2004_2006年用药成本分别为68.5,92.2和98.3元,3年平均成本为86.3元,农药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晚稻病虫发生逐年加重。农药成本高峰期是2007_ 2009年,农药成本分别为116.6,113.4和109.8元,3年平均成本为113.3元。后3年较前3年增加23.8%,这3年也是萧山晚稻病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年份。2010_2013年,农药成本分别为104.2,87.0,90.9和95.1元,4年平均成本为94.3元,较前3年下降20.1%,最高年份农药成本与最低年份相差41.2%(表2)。

2004_2013年晚稻年均防治9.42次,2005_ 2007年是晚稻病虫防治频度最高的年份,年均分别为12.3,12.1和12.6次;2009年始防治次数逐年减少,至2013年为6.1次,相比2007年减少51.6%。晚稻农药使用频率与病虫的发生量有着密切的关系。2009_2013年萧山晚稻病虫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前5年。

表2 2004_2013年667 m2农药防治成本

2.4 农药用量因果关系

农药用量与田间病虫的发生量有着直接关系。2005年9月,萧山7(5)代稻虱大发生,9月虫情测报灯诱到褐稻虱39 874头,而上年同期仅208头,二者间相差191.5倍。同年9月10日,观察圃褐稻虱百丛虫量3 475头,相比上年同期增加7.8倍。2005_2008年是萧山晚稻病虫大发生年份,农药用量大,防治次数多,3年667 m2平均农药用量为2.548 kg,有效成分为0.546 kg,平均农药成本为105.1元,平均防治次数为12.1次。2005年,益农镇三围村一农户农药用量高达4.465 kg,有效成分为1.316 kg,防治17次,农药成本138.8元,当年很多农户因褐稻虱大暴发滥用农药现象十分严重。2009_2013年,萧山晚稻病虫发生情况有所缓和,总体属中等偏重发生,所以农药用量明显下降。尤其2011_2013年后,农药用量和防治频度下降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晚稻上主要病虫以中等发生为主,对晚稻的为害相对较轻。二是农技部门重视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针对2005年稻虱大暴发,农技部门做了大量的药剂筛选试验工作,同时成立了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合作社,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力度。通过多年培训,使农户对晚稻病虫防控技术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专业大户,基本能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做到适时防治,准确用药,从而有效降低农药用量和成本。三是加大对高效低毒低含量新农药的推广力度,近年来推荐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酰胺和阿维菌素防稻纵卷叶螟,推荐吡蚜酮等农药防治褐稻虱,推荐苯甲丙环唑防治穗期病害等,这些高效低含量新农药的应用,既提高了防效,又大幅降低了农用药量,对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较好的作用。

2.5 存在的问题

安全用药意识淡薄。有不少农民选购农药时,只考虑防治效果,不考虑其毒性,在喷药过程中也不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药械渗漏也不及时检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环保意识差。有的农户将用后的农药包装物随地丢弃,剩余药液随处乱倒、乱放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习惯不但影响到人畜安全,还加重生态环境的污染。

用药剂量偏高。部分农户为了达到防治效果,盲目增加农药品种或浓度,将几种农药混用,随意加大剂量的现象十分普遍,人为地增加了农药用量和防治成本。

施药时间和方法不当。由于部分农户对病虫害发生规律不了解,为防止农作物遭受病虫为害,不按时用药,而是每周打1次保险药,特别是病虫为害严重年份,盲目用药、滥用农药现象较为严重。

3 小结和讨论

合理施用农药可有效提高粮食产量,若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各种安全问题。要加大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做好新老农药产品的更替工作,逐步淘汰高毒农药,不断优化农药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有不少农民片面追求防治效果而一味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滥用农药现象较为严重,所以要提倡科学、合理用药,改变见虫就治的错误做法,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以减少施药面积和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减少农药用量。要根据防治对象,做到对症、适时、准确用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逐渐形成具有显著抗药性的个体和种群,导致防效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专一性强的药剂,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每年使用次数越少越好,一个生长季节至少要有3种不同的农药轮换使用,方能有效控制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1] 王雪芳.农药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J].广西农学报,2004(2):21_24.

[2] 周喜应.略论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6):67_70.

[3] 谢永江,冯礼斌,张艳,等.论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77_178.

[4] 王升吉,崔艳秋,李玉珍,等.南四湖地区化学农药绿色替代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1):78_80,85.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31

A

0528-9017(2015)02-0220-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23

2014-09-22

陈尤嘉(1958_),男,浙江东阳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工作。E-mail:1341787482@qq.com。

文献著录格式:陈尤嘉,黄福旦,李斌.萧山区晚稻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20_223.

猜你喜欢

萧山区萧山晚稻
晚稻帖(外一首)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鸟岛游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区“五老”关爱团践行新一轮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