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及实证分析

2015-11-24王仁杯曹国勋吴卫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供需浙江省农作物

王仁杯,曹国勋,吴卫成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及实证分析

王仁杯,曹国勋,吴卫成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对近年来浙江省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以2013年全省农作物种子供需情况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作物良种保障供应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良种有效供应提供实践经验。

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实证分析

农业现代化,良种先行。2000年我国颁布实施《种子法》,全国农作物良种供应开始走出“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的格局,逐步步入法制化、市场化的轨道[1],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40号)[2]和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8号)[3]后,我国种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同时,由于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原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与其所属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全面剥离、脱钩,种子企业不再是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实施者和承载者,也不再简单地从属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更多地以“独立法人”的角色,在市场引导下,安排种子生产经营销售。保障农作物良种有效供应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其所属种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加快构建新型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良种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命题和任务之一。为此,对浙江省近年来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对2013年全省农作物种子供需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构建新型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体系建设情况

根据国办发40号文件的要求,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8号)[4],全省各地根据通知要求,通过注销、停止种子经营、划归国资委等途径对属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进行了剥离,种子企业从此全面走向市场,并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种子的生产经营活动[5_6]。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良种需求[7_8],2008年以来,浙江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种子管理机构,结合实际,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以种子市场观测点为基点,以种子供需快报为载体,及时采集种子供需信息数据,在主要农作物供需季节进行定时通报,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推动了农业生产用种的有效供应。

建章立制。浙江省种子管理机构专门制订了《浙江省农作物种子市场信息调查统计工作规范》,对各地开展种子供需信息工作进行了规范,以保障种子供需信息统计分析及信息发布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建立健全点面结合的种子信息采集体系。目前全省11个区市和建德、余姚、苍南、德清、平湖、柯桥、义乌、江山、温岭、松阳等10个县(市、区)设立了21个种子市场观测点,同时在杭州、金华、温岭、龙游、平湖建成了5个部级种子市场观测点,以及遂昌、宁海和衢江3个部级种子生产基地观测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种子供需动态数据信息采集组织架构。

定期发布种子供需信息。根据不同作物和供需特点,针对不同季度作物的供需特点,采取不同的定期播报制度,即春播作物种子供需动态信息周报、夏播作物种子供需动态信息旬报和冬播作物种子供需半月报的定期实时报送制度,及时发布供需信息。

建立会议会商分析机制。每年2月底至3月初,浙江省种子管理机构均会召集全省各种子市场观测点、各有关市县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单位或企业负责人,召开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种子供需情况分析会,对全年各地主要粮食作物等商品种子需求量、市场备种量以及种子价格等信息进行全面的预测分析,通过会议分析提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对策措施。

加强经费保障。近年来浙江已将种子供需预测预警列入了省级经费预算,储备种子补贴资金及主要粮食种子生产补贴资金均能得到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省市县三级种子储备制度,完善风险种子储备制度和救灾种子储备制度,进一步确保了浙江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2 实证分析

1999_2013年,浙江省在构建的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基础上,每年年初组织召开全省种子供需分析会,对各类作物商品种子的供需进行预测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及时研究制定保障供应的对策措施,在整个供种季节,及时采编供需动态快报,定期发布预测预警信息,指导种子余缺调剂,及时动用储备种子,为保障近年全年全省农业生产良种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以2013年为例,通过年初召开的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种子供需分析会,及时向全省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者发布信息,2013年浙江早稻、晚稻、玉米、大豆、棉花等5类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总体上平衡,但品种结构性缺种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农户喜欢的“好品种”存在需大于供的情况。并分春播、夏播和冬季3个大时段,以21个种子市场观测点为主要基点,在主要供种季节对全省早稻、春玉米、大豆、棉花、晚稻、夏秋玉米、大麦、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等

11类作物的种子市场备种、种子需求、种子价格等进行预测分析和指导。2013年全省10个地市种子企业共备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包括批准动用的储备种子,下同)2 736.8万kg,比2012年增9.52%,供应商品种子2 140.1万kg,比2012年增6.0%(表1)。同时根据各地采取的1 000个种子价格样本分析,及时发布201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呈分化,涨跌不一”的总体评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种子价格普遍趋高,无自主知识产权的常规品种种子价格略有下降”的结论,为种子企业及时调整价格指数,调运余缺种子,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以及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动用储备种子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浙江省克服2013年台风暴雨灾害天气造成的影响,顺利完成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有效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表1 2013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良种的备、供量

3 小结

鉴于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的历史背景、体制机制、基础条件,以及种业发展水平等均具有一定相似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承担的良种保障供应职责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一定共性和相通之处。通过对浙江省近年来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回顾总结及2013年供需情况的实证分析,有望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作物良种保障供应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确保现代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汪洋.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种业发展[R/OL].(2014-01-22).http://sannong.cntv.cn/20140122/101269.shtm l.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EB/OL].(2006-05-19)http://www.gov.cn/zwgk/2006-05/31/content-296301.htm.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EB/OL].(2011-04-10).http:// www.gov.cn/zwgk/2011_04/18/content-1846364.htm.

[4]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8号).[EB/OL].(2006-11-27).http://www.zjagri.gov.cn/ htm l/main/nyzcview/184748.htm l.

[5] 杨治斌,王浩良.浙江省种子产业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2010(2):237_242.

[6] 王浩良,王仁杯,童琦珏.浙江省种子经营主体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9(5):856_860.

[7] 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12〕598号).[EB/OL].(2012-05-25)http://www.zjdpc.gov.cn/art/2012/6/26/ art-94-78642.htm l.

[8]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意见(浙政发〔2012〕9号).[EB/OL].(2012-02-16)http://www. zj.gov.cn/art/2012/2/16/art-12460-7329.htm l.

(责任编辑:吴益伟)

F 304.3

A

0528-9017(2015)02-0161-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01

2014-12-15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3GXS4D118)

王仁杯(1970_),男,浙江苍南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工作。E-mail:wangrembei@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王仁杯,曹国勋,吴卫成.浙江农作物良种供需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及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161_163.

猜你喜欢

供需浙江省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