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现状与展望

2015-11-23戴德江宋会鸣王华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杨梅乳油粉剂

戴德江,沈 瑶,丁 佩,宋会鸣,徐 永,王华弟

(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现状与展望

戴德江,沈 瑶,丁 佩,宋会鸣,徐 永,王华弟*

(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杭州 310020)

进行浙江省特色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用药情况调研,基本摸清浙江省杨梅、草莓、蚕桑、茭白、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布局、病虫发生种类、登记农药及防治用药等情况,概述了浙江省特色作物农药登记扶持项目的实施情况。2012-2014年,省财政共投入1 400万元,对省内28家企业、84个农药产品立项扶持,涉及特色作物14类,防治对象50个;截至2014年底前完成19个农药产品的登记工作,其他产品正进行药效、残留、环境等各项登记试验,预计2017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农药产品的登记工作。旨在特色作物上登记出一批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加快已登记农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逐步解决特色作物安全用药难题,为浙江省特色作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财政扶持项目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温光水等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等特点适宜杨梅、蚕桑、中药材、水生蔬菜、食用菌、山核桃等特色作物的种植与生产,逐步形成了杭州丝绸、仙居杨梅、建德草莓、桐乡杭白菊、缙云茭白、余杭枇杷、庆元香菇、临安山核桃、诸暨香榧及“浙八味”地道药材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作物品牌。近年来,浙江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但特色作物病虫防治上面临无合法农药可用的难题,已成为特色作物产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财政扶持项目,鼓励支持浙江省企业在特色作物上开展农药登记,并给予登记试验费用50%的补贴[1]。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各级好评,引起了广泛反响[2-3]。加快推进特色作物农药登记,逐步破解特色作物病虫防治要用药与无合法农药可用的矛盾,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为兄弟省解决这一难题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1 浙江省特色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现状

为全面摸清家底,加快推进浙江省特色作物安全用药,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向科研院校和管理推广部门的栽培、植保、农药等方面的专家、基层一线农技人员、农药经营、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了解情况,基本掌握了杨梅、草莓、蚕桑、茭白、中药材、食用菌、枇杷、山核桃等浙江省特色优势作物种植布局、病虫发生种类及防治用药等情况(表1)。

1.1 杨梅

2013年全省杨梅种植面积8.65万hm2,产量50万t,产值48.3亿元。杨梅是浙江传统水果,大多县市都有种植,在浙江果树种类中已列第1位,是台州、温州、宁波、丽水等山区、半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据调查,全省杨梅病害20多种,需防治病害10余种,主要有凋萎病等系统性病害,白腐病等果实病害,根腐病等根部病害,癌肿病、赤衣病、干枯病等枝干病害,褐斑病、锈病、炭疽病等枝叶病害。全省杨梅虫害50多种,需防治虫害有果蝇、介壳虫、天牛、卷叶蛾等6种。生产上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以及松碱合剂、杀灭菊酯、灭幼脲、灭蝇胺等杀虫剂。截至目前在杨梅上登记农药仅3种共6个制剂,包括防治果蝇的0.1%阿维菌素浓饵剂,防治介壳虫的20%和45%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30%松脂酸钠水乳剂、95%矿物油乳油及94%机油乳油。

表1 浙江省特色作物病虫种类及登记药剂情况

1.2 草莓

2013年全省草莓种植面积0.53万hm2,产量10多万t,产值10多亿元。建德、奉化、临海、诸暨、金东、衢江、镇海等县市为浙江省主产区,其中建德市草莓苗面积0.07万hm2,大田种植面积0.13万hm2。据调查,浙江省草莓病害主要有16种、虫害18种。需防治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枯黄萎病、褐斑病、轮斑病、黑斑病、蛇眼病等9种;需防治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蓟马、地下害虫等6种。生产上常用农药种类较多,如腐霉利、多菌灵、异菌脲、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以及氟虫脲、茚虫威、吡虫啉、烯啶虫胺等杀虫剂,且这些农药均未登记。据查询,在草莓上登记农药有11种12个制剂,分别为防治灰霉病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白粉病的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四氟醚唑水乳剂、300 g·L-1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枯黄萎病的99.5%氯化苦液剂,防治根结线虫的98%棉隆,防治蚜虫的1.5%苦参碱可溶性粉剂,防治红蜘蛛的0.5%藜芦碱可溶性粉剂,以及调节生长的0.01%芸苔素内酯水剂等。

1.3 蚕桑

自古以来蚕桑就是浙江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全省桑树种植面积6.05万hm2,饲养蚕种117.91万张,生产蚕茧总产量5.52万t,总产值30多亿元。主产区为嘉湖蚕区和浙西南蚕区,其中桐乡(0.78万hm2)、海宁(0.53万hm2)、南浔(0.78万hm2)、德清(0.42万hm2)、淳安(0.69万hm2)、缙云(0.18万hm2)等为重点产区。据调查,浙江省桑树上病害主要有12种,虫害13种。目前生产上需大面积进行防治的病害有桑白粉病、赤锈病、褐斑病、灰霉病、细菌病害等6种;需防治的虫害有桑尺蠖、桑毛虫、桑螟、野蚕等鳞翅目害虫,桑象虫、桑天牛、金龟子等鞘翅目害虫,以及桑叶螨、桑蓟马、桑粉虱等小型刺吸式害虫等10种。据查询,在桑树病害上登记的杀菌剂仅1种1个制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防治白粉病);杀虫剂9种12个制剂(60%敌·马乳油、77.5%敌敌畏乳油、48%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乳油、40%丙·辛乳油防治桑尺蠖,40%敌·辛乳油、65%敌·辛乳油防治桑毛虫,60%敌·马乳油、40%灭多威乳油防治桑螟,40%辛硫磷乳油防治食叶害虫,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桑象虫,73%炔螨特乳油防治桑叶螨);除草剂3种5个制剂(2个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个30%草甘膦胺盐水剂、30%草甘膦水剂防除杂草)。但生产上大量使用的杀螟硫磷、亚胺硫磷、乐果、丙溴磷、吡蚜酮、哒螨灵等杀虫杀螨剂和三唑酮、多菌灵等杀菌剂均未登记。

1.4 茭白

2013年全省茭白种植面积3万hm2,产量70多万t,产值近20亿元。余姚、南湖、桐乡、武义、黄岩、温岭、磐安、新昌、缙云等县市为主产区。据调查,浙江省茭白病害主要6种、虫害3种,需大面积进行防治的有锈病、纹枯病、胡麻斑病、二化螟、长绿飞虱等病虫。在茭白上使用农药十分普遍,常用杀虫剂有杀虫单、抑太保、三唑磷、吡虫啉等,杀菌剂有腈菌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环唑、异稻瘟净等。目前茭白上尚无登记药剂。

1.5 中药材

浙江省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2013年全省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近3.33万hm2,产值50多亿元。其中浙八味(杭白菊、贝母、白术、元胡、玄参、温郁金、杭白芍、浙麦冬)1.33万hm2,产值16亿;产值最高的为铁皮石斛(0.16万hm2),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栝蒌,为1万hm2。其次是厚朴0.67万hm2(主要在丽水地区)。据调查,铁皮石斛主要病害10种,虫害10种,其中软腐病、黑斑病、炭疽病、地老虎、介壳虫、蚜虫、蜗牛等需防治。杭白菊3病3虫(叶枯病、根腐病、病毒病和蚜虫、夜蛾类、地下害虫)需要防治。浙贝母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及地下害虫等;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立枯病、铁叶病、锈病及蚜虫和地下害虫等;元胡霜霉病、菌核病、锈病及白毛球象等;玄参白绢病、斑枯病、叶斑病及红蜘蛛、跳甲、地下害虫等;温郁金根腐病、叶斑病及姜弄蝶、地下害虫等;杭白芍红斑病、灰霉病、锈病、根腐病及地下害虫等;浙麦冬黑斑病和炭疽病等;厚朴叶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褐天牛等;栝蒌上蔓枯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瓜绢螟等,这些病虫都需要防治。据查询,中药材上除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杭白菊蚜虫外,尚无登记药剂。中药材生产上要用药与无合法农药可用、农药残留检出超标与质量安全的矛盾突出,亟待加快推进农药登记,加强安全用药管理。

1.6 食用菌

浙江省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全省食用菌(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蘑菇、秀珍菇、平菇、茶树菇等)种植6 065万瓶(袋),产量100多万t,产值43亿元,主要分布在丽水、衢州、金华和嘉兴等地。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病虫有褐腐病、胡桃肉状菌、木霉菌、褐斑病、软腐病、鬼伞、猝倒病、螨类、线虫和瘿蚊等。据查询,已登记用于食用菌的农药仅3种11个制剂,即4.3%氯氟·甲维盐乳油防治菌螨、蛆,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蘑菇白腐病、褐腐病、湿孢病,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褐腐病。

1.7 其他特色作物

浙江省枇杷、猕猴桃、芋头、莲藕、芦笋、蔺草、山核桃、香榧、雷竹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也较大,其中枇杷1.2万hm2、猕猴桃1.2万hm2、莲藕0.78万hm2、蔺草0.67万hm2、山核桃6万hm2、香榧3.3万hm2,且这些作物上病虫发生为害种类多、化学防治情况普遍。然而在这些特色作物上尚未登记药剂或登记的农药很少,亟待加快特色作物用药登记步伐,保障产业持续发展。

2 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财政项目情况

为有效破解特色作物病虫防治安全用药难题,保障产业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农业部门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寻求破解之道。2011年,浙江省将扶持特色作物农药登记写入《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这也为浙江省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财政专项,扶持浙江省企业在特色作物上开展农药登记工作,逐步破解特色作物无合法农药可用难题(表2)。

表2 浙江省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财政扶持项目情况

2012年,浙江省财政投入400万元,立项扶持17家企业、27个农药产品在杨梅、草莓、白术、茭白、杭白菊、桑树、元胡、雷竹、山核桃等9类作物上进行登记,涉及杨梅褐斑病、介壳虫;草莓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白术白绢病、小地老虎;茭白胡麻斑病、长绿飞虱、二化螟;杭白菊叶枯病、根腐病、蚜虫;桑树桑毛虫;元胡白毛球象;雷竹蚜虫;山核桃干腐病等20个防治对象。

2013年,省财政投入400万元,立项扶持13家企业、25个农药产品在草莓、枇杷、铁皮石斛、小葱、芋头、桑树等6类作物上进行登记,涉及草莓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斜纹夜蛾、阔叶杂草;枇杷胡麻色斑病、炭疽病、舟形毛虫、黄毛虫;铁皮石斛软腐病、炭疽病、介壳虫;小葱根蛆、潜叶蝇、甜菜夜蛾、蓟马;芋头斜纹夜蛾;桑树蓟马等18个防治对象。

2014年,省财政投入600万元,立项扶持省内20家企业、32个农药产品在杨梅、草莓、茭白、桑树、铁皮石斛、杭白菊、贝母、白术、元胡、枇杷、小葱、芋头等12类作物上进行登记,涉及杨梅灰霉病、果蝇、褐斑病;草莓白粉病;茭白锈病、二化螟;桑树蓟马、桑尺蠖;铁皮石斛炭疽病、软腐病、蜗牛;杭白菊叶枯病、蚜虫、夜蛾类;贝母黑斑病、灰霉病、地下害虫;白术根腐病、立枯病、白绢病;元胡霜霉病、菌核病;枇杷角斑病;小葱潜叶蝇、锈病;芋头软腐病等26个防治对象。

3年共投入1 400万元资金,对省内28家企业和84个农药产品立项扶持,涉及特色作物14类50个防治对象。经过3年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也引起广泛反响。《农民日报》等媒体作了“特色作物病虫防治药剂少,浙江用激励政策破解难题”的专访刊载。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2014年底前可完成19个农药产品的登记工作,其他产品正进行药效、残留、环境等各项登记试验,预计2015年底前可完成50个农药产品的登记,2017年底前可完成全部84个农药产品的登记工作。

3 展望

3.1 已登记农药的示范应用将进一步加快

自项目实施以来,2013年底登记4个药剂,分别为30%松脂酸钠水乳剂、20%和45%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防治杨梅介壳虫,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杭白菊蚜虫;2014年底再登记15个药剂,分别为6%井冈·嘧甘素水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白术白绢病、5%二嗪磷颗粒剂防治白术小地老虎,8%井冈霉素水剂防治杭白菊叶枯病、根腐病,25%和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杨梅介壳虫、33.5%喹啉酮悬浮剂防治杨梅褐斑病,25%咪鲜胺乳油防治茭白胡麻斑病、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防治二化螟、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长绿飞虱,2.3%甲维盐乳油防治元胡白毛球象,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草莓白粉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雷竹蚜虫,50%喹啉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随着项目的实施,在3-5年内预计可完成农药登记100个,防治对象逐步涵盖杨梅、草莓、蚕桑、中药材等浙江省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届时将有一批合法、安全、高效的农药在特色作物生产上应用。并通过宣传培训,建立示范区等方式,以点带面,带动这些已登记农药产品在全省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3.2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将有所突破

特色作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性,相对粮油大宗作物而言,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较小,对特色作物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由于特色作物上没有登记药剂或登记药剂很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有关暴露风险和膳食风险等风险评估工作开展很少[3]。因此,通过特色作物农药登记项目的实施,试验结果不仅可用于农药登记可行性的评估,而且可用于制定技术规范和残留限量标准。在登记试验基础上,进一步争取国家标准制定部门的支持,开展深入研究,将区域特色作物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甚至上升为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国际标准)。

3.3 农药市场执法监管的力度将有所加强

由于特色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很少或尚未登记农药,而生产上需要药剂防治,这就客观上导致农民乱用药、滥用药,带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农技部门陷于无合法农药推荐、不敢推荐的困境;执法部门也处于难于执法处罚的尴尬境地[1,4]。随着特色作物安全用药登记步伐的加快,特色作物上有了一批登记农药可用,技术规范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实施,特别是两高司法解释的实施,农药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农药的行为,推进依法用药,保护农民,保障安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4 进一步保障特色作物产业的持续发展

浙江省特色优势作物品种多,种植面积大,经济价值高,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80%,但特色作物病虫防治安全用药难题制约了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1]。从国际上美国、加拿大等解决小品种作物病虫防治难题的经验和浙江省几年来探索创新实践看,推进特色作物安全用药是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长远[4-6]。一方面,特色作物上有了登记农药,满足了生产上要用药的需求,解决了要用药与无合法农药可用的矛盾;另一方面,技术规范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将倒逼安全生产,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对于保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两美”浙江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1] 王华弟,徐永,陆剑飞,等.浙江省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财政扶持政策创新与实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35(5):11-16.

[2] 王腾飞.浙江用激励政策破解难题[N].农民日报,2013-04-22(3).

[3] 张宏军,李贤宾,段丽芳,等.浙江、吉林两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情况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35(4):12-14.

[4] 宋稳成,单炜力,潘灿平,等.小作物用农药登记管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2-215.

[5] 罗婉秋,严秋旭,张德良.加拿大小品种作物推荐使用的农药[J].农药,2009,48(8):620-621.

[6] 汪建沃.打破瓶颈谱新章:小宗作物用药登记面面观[J].农药市场信息,2013(13):4-7.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8

A

0528-9017(2015)03-0299-04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303

2014-12-31

浙江省小品种农作物农药登记财政扶持项目(2012-2014)

戴德江(1978-),男,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农药管理与防治技术推广工作。E-mail:13958041692@163.com。

王华弟,研究员。E-mail:wanghd61@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戴德江,沈瑶,丁佩,等.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现状与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56(3):299-302,306.

猜你喜欢

杨梅乳油粉剂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杨梅
腊月杨梅红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