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2015-11-22王剑蔡煜刘凌
王剑,蔡煜,刘凌
(1.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中班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王剑1,蔡煜1,刘凌2
(1.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运用事件取样观察法,探索中班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对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发现,美术活动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封闭式提问;教师开启的互动明显多于幼儿开启的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示范为主;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典型互动行为多为倾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提高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幼互动;中班;美术教育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师生接触为基础的双向人际交流[1]。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在师幼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才能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如果离开了互动,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为此,建立并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并努力实践的。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探讨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对于幼儿情感、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以往关于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研究主要是幼儿园教师的经验总结,以理论描述为主,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如孙海娟从理论角度总结了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的阐述[2];张国玉从理论角度对师幼互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作用的阐述[3];陈秀敏、周玉珊采用听课、问卷和查阅资料的形式,对幼儿音乐、美术、表演游戏等艺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并探索新型的互动模式;殷蓓琳、俞雯在一线教学中探索以园本创意美术活动为载体的师幼互动方式,梳理出追问式、抛接式、点拨式、情趣式、欣赏式、留疑式等多形式的师幼互动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活动效果等[4]。从上述研究中可以见出,对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研究相对缺乏,尚未见到专门探讨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实证论文。本研究旨在运用事件取样观察法,探索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并对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为提高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方面,选取沈阳市某公立幼儿园中班幼儿和教师,包括幼儿13人(男孩7人、女孩6人)、教师2人(均为女性)。
在研究方法与程序上,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沈阳某公立幼儿园中班每周三的创意美术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在特定时间段发生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包括教师授课与幼儿操作的时间分配、幼儿人数、提问举手的次数、每次互动过程中被观察者的每一个表情、行为与话语),共观察8次。通过录像的方式完整记录了8次创意美术活动,并对录像进行编码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基本特点
1.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时间分配
本研究共观察8次创意美术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总活动时间为120分钟。对观察分析发现,在120分钟的活动中,教师讲课的时间为26分钟,占总时间的21.67﹪;幼儿操作的时间为94分钟,占总时间的78.33﹪,这一分布情况表明,在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占主导地位。
2.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提问类型
提问类型包括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而封闭式提问是指提出的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
数据分析发现,8次活动共提问50次,其中开放式提问为4次,占总量的8%,封闭式提问46次,占总量的92%。可见,在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封闭式提问。在封闭式提问中,教师是主体,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它要求幼儿朝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去思考,幼儿只需回忆所学知识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就可以回答。
3.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行为类型
美术活动中总共观察到86次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其中,由教师作为施动者、幼儿作为受动者的互动事件的数量为66次,占总量的76.7%,而幼儿作为施动者、教师作为受动者的互动事件有20次,占总量的23.3%。教师开启的互动明显多于幼儿开启的互动,这一分布情况表明,虽然教师与幼儿同样、同时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彼此共同经历着互动的全部过程,但是由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数量却明显多于幼儿作为施动者的事件,幼儿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充当的是一个等待互动的角色。
4.美术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
8次创意美术活动中,有6次为教师示范,即采用“教师引出主题教师讲解主题教师示范幼儿练习作画讲评”为主的教学模式;仅有2次为幼儿自由创作。教师示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获得较规范、系统的技能,画面更漂亮,使幼儿画得更规则。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1)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幼儿盲目模仿老师,以为教师的简笔画示范就是自己所要表达物体的本来面目,使儿童刻意同一,不动脑筋地照搬,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活跃性,不利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2)由于幼儿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技能的掌握有快有慢、有好有差,教师示范讲解过难会使大部分幼儿画不好、产生畏难情绪,过于简单又不利于大部分幼儿水平的提高。
(二)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模式
根据师幼互动行为主体在行为中所展示的角色认知倾向,将师幼互动模式分为倾斜模式和平行模式。前者的互动行为是指教师(幼儿)把自己的角色选定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把对方的角色规定为受教育者(教育者)时所实施的带有明显的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倾向的互动行为。平行模式的师幼互动行为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参与互动时均把自己及对方的角色确立为非教育者或非受教育者上面,双方在行为往来中的地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彼此在“平视”对方的前提下所实施的互动行为。
观察发现,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典型互动行为多为倾斜模式,见图1。具体表现举例见表1。
图1 倾斜模式师幼互动示意图
在此种行为模式中,教师与幼儿的地位不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而是一方在上、另一方在下,带有明显的倾斜性质。在互动进程中,教师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俯视”着幼儿,幼儿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的身份“仰视”着教师[6]。
表1 教师和幼儿师幼互动的具体表现
这种分布意味着教师与幼儿开启互动行为方面不仅力量不均,在过程中也存在着地位高低的区别。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而不应该出现谁成为主要的控制者的情况。
三、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教育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他们大胆的探索和表达。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一)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应选择合适的时机
1.当发现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能专心于活动时,教师就应当与幼儿进行互动。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要了解原因并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
2.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互动。幼儿遇到问题,如果没有人及时帮助,幼儿就会放弃自己的活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如果幼儿提出不会画时,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沟通,不要直接给幼儿画,要让幼儿明白,画画重在表达,不是看他们最后谁画的像,而主要是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当幼儿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询问,并与幼儿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3.当幼儿的探究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进行时,教师也应当与幼儿互动。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对幼儿活动进行引导,让幼儿对活动进行充分探究。
(二)师幼互动中应考虑提问的内容和方法
1.提问的内容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当
(1)提问的内容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幼儿思考,不但让幼儿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2)提问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3)提问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则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如果提问内容太难,幼儿又会对活动失去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要提出超过幼儿年龄特点的问题,也要注意因人施问,在选择幼儿进行回答问题时也应因人而异。
2.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
(1)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没有固定答案,幼儿可以根据想象或结合幼儿自身的经历自由回答,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充分思考。例如,在引导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来画空中的交通工具,小朋友知道有哪些吗?你们见过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等,这样可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注意提问的技巧。要能够突出问题的中心,言简意赅,表述清楚明确。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幼儿相应的思考时间。教师要尽量避免自问自答或者因为着急而代替幼儿回答。同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也要积极地回应,不要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3.面向群体与面向个别相结合
教师应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判断幼儿提出的帮助请求是普遍性的还是个别性的,并以此为依据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做到面向群体回应和面向个别回应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回应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发起的互动具有普遍意义,就可以先进行面向群体的互动,而后再去解决个别问题。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能因为纠缠于回应个别幼儿,而忽略了与群体幼儿的互动。
4.以幼儿“示范”构建师幼互动平台
“示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传统美术教育以教师为讲解示范环节的主体,而幼儿“示范”则是把幼儿处于示范环节的主体。幼儿“示范”较好地反映了幼儿绘画的生活经验、兴趣态度、个体差异,既有个性的反映,又有共性的反映,使单纯、机械的技能传授转化为生动、丰富的师幼互动,教师发现并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教师应采用平行模式进行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也就是说,在师幼互动中,不应出现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师幼双方在行为往来中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彼此在“平视”对方的前提下实施互动。平行模式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多以传递信息或分享某种情感体验为主[5]。平行模式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空间。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的平行交往环境。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四)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应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某些幼儿的偏爱,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这既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违背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1]柳卫东,左瑞勇.师幼互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J].学前教育研究,2004(7-8):52-53.
[2]孙海娟.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2(5):174.
[3]张国玉.师幼互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1(2):89-90.
[4]殷蓓琳,俞雯.特色课程:创意美术与师幼互动[J].新课程,2011(11):15-16.
[5]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227-228.
【责任编辑曹萌】
G424.24
A
1674-5450(2015)03-0190-03
2014-10-2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王剑,男,河北衡水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