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音异义幽默的模因阐释

2015-11-22李斐唐国平

关键词:异义同音模因

李斐,唐国平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同音异义幽默的模因阐释

李斐,唐国平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同音异义幽默的理解模式是指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理解,实际上是通过模音的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在临时概念(ad hoc)的基础上再次使用模因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手段来形成新的语境集C1…Cn帮助听话人实现说话人意图的逆向同构。听话人的认知状态和心理空间随着说话人的强模因形成的新语境集而或明或暗地不断建构、解构或再建构,听话人的心理状态或认知环境等随着新的语境集而增强、削弱、修改甚至完全改变,最终完成意义的传递。但听话人对说话人意图的逆向同构并不是交际活动的终点,与之匹配的适合说话人意图的行动才是该类幽默言语行为的最终目的。

同音异义;模因;自创语境;言后之果

一、概念及相关理论回顾

朗文高阶英语词典(外研社:2003)给Homophone的定义是:一个词与另一个词发音一样,但拼写形式、意义和起源不同。例如,动词“knew”和形容词“new”就是同音异义词(a word that sounds the same as another but is different in spelling,meaning,or origin.For example,the verb“knew”andtheadjective“new”arehomophone)。

模因(meme)一词最早出现在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根据Dawkins的观点,模音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不断复制、传播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人们的观念可以经由与生物进化相类似的方式进化。有些观念比另外一些观念更具有生存力;观念可以因人们的传播得到流传,并可能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两种观念可以通过重组或整合产生新的观念,而新的观念经常包含了原先旧观念中的某些因子[1]129。在Dawkins看来模因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遗传单位,也可以看作是复制因子(replicator),两种观念可以通过重组或整合产生新的观念,而新的观念经常包含了原先旧观念中的某些因子。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而模因表现型传播又有不同的形式:a)同音异义横向嫁接;b)同形联想嫁接;c)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

关联理论指出,人们通常把关联视为话语(utterance)的特征,或话语与会话(discourse)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关联是命题(proposition)特征,是命题对语境(context)、而非对会话的关联[2]。这样关联在关联理论中就被定义为命题P同语境集合C1…Cn之间的关系[3]380。关联理论将关联性与语境含意(contextual implication)相联系,认为语境含意不是命题本身的产物,而是命题与语境集合相结合而产生的含意。所以P与C1…Cn间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语境含意。

王传经[4]5认为会话关联并非仅对语境的关联,会话中话语的关联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尽管话语的会话关联是多维的、多方位的,它却主要表现为语义关联和语用关联。前者指t+1话语与t话语在语言形式和语法意义上的关联;而后者指两话语在语用意义、会话目的等方面的关联,也指t+1话语对语境的关联。我们把王传经“会话关联的层次”表丰富归纳为下表:

李军[5]38认为:修辞的成功不仅在于言语的组合,更在于对组合及语境因素的巧妙利用,各种复杂的因素制约着话语修辞。这是从说话人的角度考虑的,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修辞调控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于语言本身的修饰、加工、调整、选择与组织等。我们认为:在同音异义幽默里,这种修辞控效的主要手段是听话人根据符合听话人认知水平的明示刺激来自创语境,把语言因素与语境因素、百科知识等有机配合,从而调整、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环境,重构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对新的语境集合C1…Cn的重组、加工、调整、选择与组织依据的标准是:语言手段与语境创新的有机配合促成对说话人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逆构,遵循的是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效果显现的最优化原则,是外在环境与听话人主观认知的再次统一。实际操作的规律与模式是:由模因表现型传播方式产生同音异义现象,通过改变命题内容来改变语境因素,借助临时概念(ad hoc)的搭桥再次使用模因手段寻找在新的语境集合C1…Cn中的主题潜在关联,通过主题潜在关联来得出最佳关联,并催生出与说话人意图一致的听话人的行动,最终实现幽默的言后之果。

二、同音异义幽默的言后之果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经常利用同音异义的模因表现型传播来构成幽默效果。在该现象中,命题与语境的关联通常都不是那么明显。本文通过从双向动态话语过程来描写话语取效过程,结合关联论分析隐藏在该模因现象背后的概念、预设、情感、意义、思想、意图、信念或知识等,从而试图探讨对同音异义现象的理解性推理机制。

(一)同音异义幽默自创语境

Sperber&Wilson[6]14指出: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语境的建立过程,一个回合的交际结束时,这一回合的话语意义组成一个即刻语境,构成下一回合释义所需语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语境的建立需要有明示刺激和相关推理,关联论认为明示推理交际由两部分组成:1)信息意图:传达给受话人信息的意图;2)交际意图:传达给受话人信息意图的意图[7]。在下例同音异义幽默中的相邻语对的答语中,信息意图不是说话人的重点,想达到幽默效果,让听话人愉悦发笑的交际意图才是交际的最终目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实现要让听话人通过明示推论,经历词汇语义表征的充实、故意增歧而不是减歧来实现同音异义的转换、模因的同音异义横向嫁接或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的过程,最终才达到捧腹大笑的言后之果。例如:

A:——Whydomermaids wear seashells

B:——Because B-shells are too small and D-shells are toobig.

在上例中,t话语A由于可及性原则(accessibility principle)里的由上及下凸显(top-down salience)程度可知,“mermaids”没有歧义,带给听话人美丽的心里意象(mental image)就是“美人鱼”为何有“贝壳”而已。根据王传经“会话关联的层次”表,听话人无法在t和t+1话语中找到明显的语义关联和语用关联,但由于交际具有最大关联取向,听话人仍希望能从不关联中找出最相关联的说话人的会话含意。因此,同音异义幽默话语理解的关键就是在语义和语用表面不关联中找出话语潜在的最佳关联,并在此过程中去感受说话人的智慧、分享话语创造性思维的快感。

上例中说话人B在t+1话语里通过语义场B-shells、D-shells、small、big等明示刺激改变了t话语里的命题P的内容,听话人在无法找到话语t+1和话语t的关联,只好在新的语义场中寻求命题P与新的语境集合C1…Cn之间的关系而自创语境。听话人头脑中无歧义概念“mermaids”在一系列明示刺激之下,开始部分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放弃具有最大关联的“美人鱼”,通过重构,转移到“女子游泳健将”的意思上来,此时增歧的方法改变了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听话人在新的语境集合C1…Cn中逐步推导说话人的话语内容和意图。

听话人坚信Sperber和Wilson的每个明示刺激都蕴含有最佳关联假设,所以在太小的B-shell和太大的D-shells之间,说话人一定借助于模因的联想特征,先有个介于两者之间的C-shell的预设,然后才能形成一个由A、B、C、D等字母加上shell组成的一个表示类型的语义场。这一预设模因背后的概念、情感、意义、思想、意图、知识等是听话人要逐步解读的内容。因为高明的说话人输出的模因一定要符合听话人的认知状态和意向性,才能或明或暗地对听话人的心理空间进行建构、解构或再建构,C-shell预设就根据语音表征相同而词汇实现形式不同,由语音关联来实现从sea到C的转换,然后保留原来概念中的shell因子而复制出新的模因B-shell和D-shell,进一步改变听话人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环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话语的职能表现在它对语境具有操纵和重构作用[8]93,但该同音异义幽默要催生的言后之果还远未达到,B-shell、C-shell和D-shell还只是一个临时概念(ad hoc),仅只构成新的语境集合C1…Cn中的一环,对听话人的心理空间和心理认知控制还不够,因为其具体指称对象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待实现。听话人只好再借助语境里的太大(toobig)和太小(toosmall)等明示刺激,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选择、具化、丰富补充来形成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C-shell应该是表示某种东西的尺码或型号。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者通过进出于心里空间而具有很强的操纵语境的能力[9]140。为了找到C-shell的具体指称,话语进入听话人的心里空间,重构语境,再次借助于模音的联想特征,联想到女人胸罩的尺码和型号,通过shells的搭桥,在保留B、C、D等因子的前提下,使用模因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手段复制出B-cup,C-cup和D-cup,从而与现实世界中的概念C-cup接轨,确定空泛指称C-shell的指称对象,此时听话人才真正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最终产生符合说话人意图的动作——捧腹大笑这样的行动来验证说话人的意图,让说话人感知到他交际的成功。

在上例这一说话人意图推导过程中,我们认为:模因重创语境起着关键的作用。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理解,实际上是通过模音的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在临时概念(ad hoc)C-shell的基础上再次使用模因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手段来形成新的语境集合C1…Cn帮助听话人实现说话人意图的逆向同构(back-formation)。听话人的认知状态和心里空间随着说话人的强模因B-shells、D-shells形成的新的语境集合C1…Cn而或明或暗地建构、解构或再建构,听话人的心理状态、思想、行为、信念、愿望或认知环境等随着新的语境集合C1…Cn而增强、削弱、修改甚至完全改变,最终完成交际目的。

(二)同音异义幽默交际的目的是催生行动

从说话人角度看,交际不但要传递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催生行动,催生出符合说话人意图的行动[1]184。同音异义幽默更是如此:说话人传递的意义不是该类话语的核心,听话人理解符合说话人的意图之后捧腹大笑这一行动才是幽默话语的关键,标志着交际的成功。在同音异义幽默现象中,语音形式的词汇实现实际上是一种模因现象。理解该现象的心理动因或取效动机是借助语音关联,从语境集合C1…Cn中按照关联从高到低的凸显性程度,从一个相同语音表征到不同的词汇实现而导致主题偏离,同时使用模因表现型传播手段来实现话题的潜在关联,听话人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心里空间的重构之后,听话人的笑神经受到刺激而开怀大笑来体现言后之果(perlocution),最终完成交际的目的。例如:

A:——Did you hear about the man who spent his life collectingmemorabilia of Wonder Woman,Joan of Arc and Florence Nightingale?

B:——Apparently,he was a heroine addict.

该例既可以归入模因表现型中的同音异义横向嫁接,也可归入模因表现型中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说它是同音异义横向嫁接是因为语言模因在保留原来结构的基础上,以发音相同而词汇表征不同的heroin来嫁接在heroine上。把它归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是因为该表达式结构相同,在听话人的认知空间里先有heroine addict这一结构,在结构和形式不变的情况下,用heroin取代了heroine而使内容改变。

不管是那种模因表现型,根据沈家煊[10]6的观点:前面一小句是一问句,表示询问,属于语言世界/交际世界,用于话题的接续或缘起,而后一小句中的标记词“Apparently”把说话人从言语/交际世界转移到心理世界,这一转换是结构层次的顺应[1]100,是说话人根据已有的百科知识形成一种判断或说话人的信念,依据的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语言世界不是直接对应于物理世界,而是有一个心理世界作为中介[10]。而与此心理世界相对应的物理世界中的a heroine addict是带标记的,如果在听话人大脑里首先凸显的是a heroine addict,根据王传经“会话关联的层次”量表,t+1话语就是在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和t话语完全关联的,读者即便是花费更多的处理努力来处理这一带标记的话语,此时只能产生规约意义,是不可能产生会话含义的。所以听话人只好放弃这一语境假设,重新调整心理结构,寻找新的语境集合C1…Cn。调用百科知识,附属于短语a/her?uin/addict的私人语境按凸显的程度等级顺序从上到下被激活[11]385-406,其中意义凸显程度最高的是不带标记的a heroin addict。虽然花费的处理努力更小,但在该语境中,t话语和t+1话语不仅语义不关联,语用也不关联,听话人只好依靠自己心理世界中的背景知识来自创语境从而解构或再建构了听话人的心理空间。听话人仅靠语音关联来寻求蕴涵在/her uin/中一个音位(phoneme)/in/下面可以对应两个词素(morphome)heroin和heroine,即通过字面话语语音相同而拼写形式不同,或利用处理努力最小、最具凸显意义的heroin来形成最大认知效果,而转向另一个命题he was a heroin addict,从而改变主题的方式来寻求主题潜在关联,同时也改变了语境因素。这是因为语言交际中,当我们听别人讲话时,我们注意的是他所讲话语的整体内容,而不是单个的语词或语句[12]3。所以听话人由于心理达及的距离近[10],说话人提供的明示刺激首先达及的是处理努力小的a heroin addict,而不是a heroine addict,正是这种省力原则改变了听话人的认知环境,使听话内容从a heroine addict凸显为a heroin addict而增大认知效果,缩小处理努力,形成最佳关联,产生额外的幽默效果引发听话人发笑而转入物理世界。而在这3个世界的转移过程是很容易形成的,笔者曾就由heroine通过模因转化为heroin测试过几个高年级的小学生,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都根据发音就顺利完成了相关过渡,因为“海洛因”是英语heroin的读音拷贝,也是一种模音现象,然后通过母语“海洛因”的正迁移就顺利完成对该幽默的成功解读。新的语境的职能表现在它对话语的制约和释义作用[8]89,说话人从弱模因a heroine addict过渡到新语境中的强模因a heroin addict,借助该强模因的联想特征,把“吸毒上瘾”“着迷”“难以摆脱”等语义特征通过隐喻的方式不着痕迹地映射到a heroine addict上面,听话人心理空间中的信念、意义、情感、思想等或明或暗地重新进行不断的建构、解构或再建构。同时通过增强认知效果的方式寻求更大关联,此处虽然a heroin addict在听话人心里首先激活的是贬义的情感,但在这个临时语境中的临时概念a heroine addict改变了听话人的信念,贬义的情感不再坚守。听话人就在这从贬义到中性或褒义的情感意义的转化过程中完全改变了认知语境集合,从而成功地对说话人话语意图进行逆向同构。

在同音异义幽默理解过程中,听话人对说话人意图的逆向同构似乎是交际活动的终点,因为听话人在完成该过程以后就充分明白说话人传递的意义。但言后之果的表现形式还需要由此催生出来的行动——捧腹大笑来佐证,所以我们认为:与之匹配的适合说话人意图的行动才是该类言语行为交际的最终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同音异义幽默中,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理解,实际上是通过模音的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在临时概念(ad hoc)的基础上再次使用模因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手段来形成新的语境集合C1…Cn来帮助听话人实现说话人意图的逆向同构(back-formation)。听话人的认知状态和心理空间随着说话人的强模因形成的新的语境集合C1…Cn而或明或暗地不断建构、解构或再建构,听话人的心理状态、思想、行为、信念、愿望或认知环境等随着新的语境集合C1…Cn而增强、削弱、修改甚至完全改变,最终完成意义的传递。但听话人对说话人意图的逆向同构并不是交际活动的终点,言后之果的表现形式还需要由此催生出来的行动——捧腹大笑来佐证,与之匹配的适合说话人意图的行动才是该类幽默言语行为的最终目的。我们把同音异义幽默言后之果的实现过程形式化为:

[1]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音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9.

[2]Sperber,D&D,Wilson.Pragmatics and Modularity[M].In S.Davis(ed.),1986.

[3]何自然.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80.

[4]王传经.论会话关联[J].外语学刊,1994(5):37-45.

[5]李军.语用修辞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8.

[6]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lackwell:Oxford,1986b:14.

[7]Yan,Huang.Pragmatics[M].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7.

[8]胡庚申.国际交流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3.

[9]Verschueren,J.Un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ord Arnold,1999:140.

[10]沈家煊.三个世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3-9.

[11]Kecskes,Dueling Contexts:A Dynamic Model of Meaning[J]. Journal ofPragmatics,2008(40):385-406.

[12]周建安.论语用推理机制的认知心理理据[J].外国语,1997(3):32-36.

【责任编辑杨抱朴】

H15

A

1674-5450(2015)03-0095-04

2015-01-23

李斐,女,云南大理人,攀枝花学院副教授;唐国平,男,四川平昌人,攀枝花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义同音模因
韩汉同形完全异义词略考
古今异义词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同音》二字格探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论音同异义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