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情感的内涵与演绎方法

2015-11-22

关键词:曲调语气演唱者

杨 玲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歌唱情感的内涵与演绎方法

杨 玲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歌唱的情感是歌唱的精髓,也是歌唱的灵魂。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歌唱声音与较好的歌唱技巧,同时更必须具备与歌曲情感要求相匹配的情感表达,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通过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技巧,完整地将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倾述、演绎给广大欣赏者。

民族声乐;歌唱;情感

传统民族声乐认为:以情带声,“声者发乎情”;以情托字,“情动而辞发”;以情润腔,“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未成曲调先有情”,歌唱艺术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统一,也就是俗称的“声情并茂”。

一、对当代歌唱情感的基本认识

歌唱的情感是歌唱的精髓,也是歌唱的灵魂。“乐者也,情之不可变者也。”一首好的民族声乐作品,要想博得广大欣赏者的喜爱,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歌唱声音与较好的歌唱技巧,同时更必须具备与歌曲情感要求相匹配的情感表达,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通过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技巧,完整地将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倾述、演绎给广大欣赏者。在这里,演唱者的演唱宛如一架精美的天平:歌唱的声音与歌唱的技巧如同天平的称重物,而平衡歌唱天平的砝码则是歌唱情感的表述,两者绝不可偏废,更不得或缺,这是民族声乐的基本原则。

“乐者也,情之不可变者也。”歌唱的情感是歌唱的精髓,也是歌唱的灵魂。一首好的民族声乐作品,要想博得广大欣赏者的喜爱,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歌唱声音与较好的歌唱技巧,同时更必须具备与歌曲情感要求相匹配的情感表达,首先要破译民族声乐作品中歌词的情感内涵,然后循着作品曲调的情感流程,调动积极的演唱技术手段,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加以诠释。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通过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技巧,完整地将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倾述、演绎给广大欣赏者;只有完整地把持住歌唱情感的表达,才真正地把持住了演唱与演唱艺术作品的契合点。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白居易这发自唐代的叩问,至今仍在民族声乐教育界与演唱界有着振聋发聩的效应,究其原因:演唱者只是把演唱当做歌唱声音与歌唱技巧的展示,而没有深刻理解歌曲内涵,没有对歌曲内涵与歌曲外延进行开掘,没有把歌唱技巧与歌唱情感的宣泄加以同等对待,进而形成“有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清·李渔《闲情偶记》)

二、歌唱情感演绎的基本方法

究竟怎样做才能解情于曲,释情于歌,寄情于曲,放情于歌呢?

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由歌词与曲调两部分组合而成的,歌曲的曲调是由歌词有感而发创作得来的。歌词决定曲调,歌词的情感走势决定着曲调情感的走向,有了好的歌词才能有好的曲调。

(一)置身于歌曲创作的历史时期,体味时代赋予歌曲的情感基调

不同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不同的思想情感又催生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其中也涵盖了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歌词与歌曲曲调作品,这些歌词、曲调都直接表现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歌词和曲调从诞生之日起就印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之前,一定要对歌曲的歌词、曲调创作进行考证,还要对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情感基本特征进行考证。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历史时期,就有三种不同的情感基调: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和三座大山的压迫,人们的主流情感基调基本是哀怨、愤怒、昂奋。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但同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翻身做主人的希望,也创作了一批反映人们这一心情的作品,如《东方红》《翻身道情》等。

二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和美好家园的建立,人们的主流思想情感基调是喜悦、激昂、颂扬。这一历史时期的作品枚不胜举,最主要的代表作有《歌唱祖国》《祖国颂》。

三是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由于祖国日益强大,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的思想情感基调也转向了赞颂、励志和陶冶情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歌词创作,已经由过去标语口号式的宣传转向更加人性化的情绪宣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为己任而尽情放歌。这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有《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演唱者在诵读这些作品的歌词时,更要注重歌词情感内涵、更要注意对歌曲情感进行人性化地宣泄,否则,将愧对历史赋予的责任、愧对时代寄予的重托。

不一样的历史背景,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感受会缔造出不一样的宣泄方式;不一样的宣泄方式也就奠定了不一样的情感基础,把握住了这样的情感基础也就把握住了歌曲的基本命脉。

(二)置身于歌曲描绘的实情实景,体味歌词与旋律赋予歌曲的情感底蕴

歌词,高度凝练的诗;诗言志,歌传情。一首好的歌词不仅咏颂起来朗朗上口,也会令人振奋、令人陶醉。它抑或似惊涛击岸,给人以震撼,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力量;她抑或似清风抚柳,给人以清悠,给人以甜美,给人以享受。为准确把握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情感,首先必须多咏诵。

现代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多以写“五情”为主:爱国情、乡情、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作品爱得浓烈,爱得深沉,在深邃的爱恋中,释放着正能量。

歌唱是听觉反应和潜视觉的再现。一首好的歌词,就像一幅清秀、俊美、隽永的画卷,使人心驰神往。如民族声乐作品《唱给你一支歌》a唱段,就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恬静幽静的山水画:

咏颂这样歌词就像欣赏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只要演唱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会真的看见美丽的家园那秀美的景色:静静的小村、悠悠的小河、袅袅的炊烟、蹒跚的白鹅。置身于这样的景色,面对这宁静的意境,歌曲的曲作者也会在宁静、平缓、辽远、回忆的情感主线引领下,将曲调缓缓地舒展开来,终结成曲。

有了歌词和曲调的情感架构,演唱者就是在歌曲歌词和曲调的基础上,辅以自身对作品的解析,将自己“看”到的美丽家园的景色,用声音再现出来;把作品的真实情感和经二度创作升华的真情实感传递给欣赏者,用“声音的彩笔”在欣赏者的心中绘出美丽家园的景色,用声音的魅力在欣赏者的心中催起情感的波澜。因此要用“心”去体味词与曲,用“心”去解读词与曲。用感恩的心、思念的心去与美丽家园沟通对话,这样方可真正诠释出歌曲的深刻内涵,才能与欣赏者达成情感共鸣、情感交流乃至情感互动,这是民族声乐一贯倡导的“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三)置身于歌词语气表述的意识流,体味重点词汇与重点字带给歌唱情感的冲击

所谓语气,是思想情感支配状态下语句的发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二是一定的声音形式。然而,支撑语气两个构件却有三个要点:1.语气以内心情感的色彩和分量为灵魂,这里的色彩是指或喜或悲,这里的分量是指或大喜或大悲;2.语气以具体的声音形式为载体,这里的具体声音是指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3.语气存在于一个有具体语境的语句中,这里的具体语境是指整段语言表述或在一个完整句子表述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从语言角度综合起来看,语气共有四种形态:陈述式语气、疑问式语气、祈使式语气、感叹式语气。其中,陈述式语气是指向倾诉对象说明一件事或是表明一个态度时的情感和声音状态;疑问式语气是指心存疑虑地向被怀疑对象查问或是满腹狐疑地对自己设问时的情感和声音状态;祈使式语气是指为实现某种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向他人表述心态时的情感和声音状态;感叹式语气是指被某件事或某个人(物)所感动发出由衷慨叹时的情感和声音状态。由此可见,语气时刻都在传达着人的喜、怒、哀、乐、欲、恶、惧等思想情感。

民族声乐艺术家普遍认为,民族声乐演唱其实是用美化的声音和夸张的语气在“说”故事、“说”感受。因此,在一定意义来讲,唱歌即为“说”歌,特别是叙事性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或讲诉性、倾诉性民族声乐作品只有“说”得好,才能唱得好。这里的“说”,其实是要求初学者把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语气唱好,在这里特别强调“说”的目的,就在于人们在日常说话时,无论是呼吸、喉头、口腔等都处于放松的状态,即便是情绪再激动,但是,其发声系统和共鸣腔体还是处于自然状态中。而这种发声系统和共鸣腔体的自然放松的状态,正是搞好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歌词的语境酿就了演唱语气,而支撑演唱语气的却是歌词短句或自然句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字。如歌剧《白毛女》的开头句“恨是高山,仇是海”中的“恨”和“仇”就是重点字、“高山”和“海”是重点词,这一切均源自黄世仁杀死了杨白劳,又强暴了喜儿,这深仇大恨比山高、比海深。正确解读这些重点字、重点词语的情感内涵,并驾驭其带来的情感冲击,就能准确演绎歌曲的情感内涵。

准确找出重点字、重点词语,必须仰赖于从头至尾反复地咏颂歌词,并在不断的咏颂中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对演唱语气的准确把握。

(四)置身于歌曲节奏、速度、力度的漩涡中,体味因歌曲变化所赋予的情感冲击

1.对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认识

民族声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是作曲家情绪和歌曲情感的外化,也是搞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演唱的生命力所在。

为了完整地体现歌曲曲作者的情感,歌曲作者在歌曲创作时会把歌曲演唱时的节奏、速度、力度标识得非常清楚,演唱者一定要按照歌曲要求去唱:该愉悦时就愉悦,该愤怒时就愤怒;该快时就快,该慢时就慢;该强时就强,该弱时就弱。只要演唱得适度,在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漩涡冲击下,演唱者都能较准确地再现作曲家真正的艺术情感。

成功的艺术作品一般都构建于“变幻”的基础之上。“变幻”可给艺术作品平添独特的艺术魅力。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也是一样,倘若演唱者能够熟读歌词,真正把握歌词情感基本走向;能够熟记歌曲曲调,真正掌握歌曲情感基本要点,在词、曲作家原始情感启迪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情感布局加以重新设置。对民族声乐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等进行必要的再整合,才可以更恰当地宣泄演唱者个人的思想情感。

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

此前间奏提示为快速,但部分演唱家却在间奏后将“千家万户”的演唱速度突然放慢一倍,加之对“千”“万”“把”这样字的重力渲染,不单可以全面展示出陕北人民真心实意、欢天喜地迎接红军的欢乐场面,还可以充分激起广大听众内心的情感波澜。这样的变幻在增添演唱情感张力的同时,也赋以人更多的遐想空间。搞好民族声乐演唱,就是需要这种创新、这种变幻,只有这样民族声乐艺术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2.对中国戏曲板式结构的认识

谈及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节奏、节拍和速度,不能不说到中国戏曲的板式结构:从舞台上呈现的民族声乐作品看,当代许多优秀民族声乐作品在音乐结构上多都继承、发展了传统民族音乐变奏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了戏曲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加之演唱者按照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板式结构要求给予适度的解读,对宣泄歌曲复杂的艺术情感都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戏曲的板式变化通常由“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的基本序列构成,其中散板在单位分钟内,无固定节拍数;慢板为40—69节拍/分钟;中板为69—116节拍/分钟;快板为132—176节拍/分钟。

戏剧板式结构由“板”和“眼”构成,“板”是强拍,“眼”是弱拍;戏曲板式结构基本类型:一板眼(一板一眼),2/4拍子;三眼板(一板三眼),4/4拍子;无眼板(有板无眼)1/4、1/8拍子和散板。其中,一眼板适度中庸,旋律相对简洁,适于抒情和叙事;三眼板速度缓慢,旋律连绵婉转,长于抒情;无板无眼速度快,节奏紧凑,字多腔少,用于表现情绪激动;散板节奏自由,表现形式丰富,善于表现戏剧性情绪。戏曲的板式变化与歌曲描述的人物内心情感节奏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如耳熟能详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孟姜女》中的“大雪纷飞北风疾,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从秋走到年关过,不见丈夫在那里”一段,就是用戏剧板式结构的节奏谱写而成,通过演员“紧拉慢唱”的表演,把衣衫褴褛的孟姜女冒着暴风雪四处寻夫送寒衣的急迫、悲苍的情感和“声声血泪声声唤”的呐喊,描述得淋漓尽致;由戏曲板式结构催涌起的演唱激情,震撼欣赏者的心扉。

在欣赏一曲经典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时,不难发现:其表达情感流程的曲线走向,与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基本契合,从中折射出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涵义。

结语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承接于传统。演唱者为了丰盈自己的生活阅历,积淀丰厚的情感底蕴,就应该在异彩纷呈的中华传统文化里,不断地汲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全面解读歌词、理解歌曲、实施完美歌唱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在生活中,演唱者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技能;学会善于放飞“想象”翅膀的技能,因为“想象”和“感受”同样都是解悟歌曲情感的基础。

[1]丁雅贤.心灵的歌唱[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1:120-135.

[2]何琪.论歌唱情感的艺术表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5):97-99.

[3]黄永勤.歌唱情感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及其训练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6):118-121.

[4]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25.

【责任编辑李菁】

J616

A

1674-5450(2015)05-0164-03

2015-04-22

杨玲,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声乐研究。

猜你喜欢

曲调语气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布谷鸟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