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女性腐败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基于近400个报道案例的分析

2015-11-22于铁山

关键词:情妇腐败官员

于铁山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广东 广州 510275)

引言

长期以来,权力的主体以男性为主,权力被认为是男性的游戏。但是随着女性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女性在权力场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共产党的女党员人数为1 295.6 万人,占党员总人口数的18.6%;2004年底,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县(处)级和地(厅)级干部中女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6.9%和12.6%,女正、副市长(专员、州长)共368 人;省(部)级以上女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的9.9%。[1]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女性干部的权力腐败逐渐浮现,引发各方关注,仅2014年见诸于报道的女性腐败官员就达20 余人,如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云,中共辽宁省第十一届纪委委员、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小普,山西高平市委原书记、原市长杨晓波等。

以往关于腐败的研究帙卷浩繁,而从性别视角探讨腐败问题的文献却寥寥无几,汪琦等通过女性腐败的新闻报道归纳出女性腐败的形式,即女性官员腐败及女性作为参与者的权力腐败。[2]这种归类基本涵盖了女性与权力腐败的关系。长期以来关于性别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在美国,研究发现女性在劳动力大军与国会议员中比例越高,越有助于降低腐败。[3]然而近年来查处的女性腐败案件则表明女性腐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围绕女性官员出现了“美容腐败”,即因为美容而引发的贪污、受贿案件。[4]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女性腐败的现状与历史演变历程,特别想探讨女性权力腐败的社会成因。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性别腐败研究囿于研究资料的获取,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文试图尝试通过文献研究法,探讨女性腐败问题。考虑到无法获取官方有关性别腐败的资料,如历年《统计年鉴》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均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尝试通过选择《中国妇女报》中公开报道的腐败案例建立数据库,这一方法在国外广泛采用,国内这方面的经典研究可以参考公婷的成果。[5]

我们选择《中国妇女报》的原因有二:一是该报关注现实生活中各种与妇女有关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当然也包括女性官员的权力腐败问题;二是通过该报10年来的相关女性腐败报道可以清晰勾勒出女性权力腐败的历史变迁过程。不同于《检察日报》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报,《中国妇女报》在腐败新闻的报道方面明显经过了人为的筛选,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我们无法测量腐败的总体情况,但通过对报道的腐败现象进行一定的量化,特别是对女性腐败案例的文本分析则能够引起人们对于性别腐败的更多思考。

一、数据库概括

2000~2009年《中国妇女报》共有约375 例有关腐败的新闻报道,其中涉及到女性的新闻报道共53例,女性腐败的占比为14%。分析这些报道,我们发现与女性有关的腐败新闻报道主要包括三方面:(1)权力主体是女性官员的腐败情况;(2)权力的衍生主体是女性的腐败情况,包括情妇、配偶与女儿涉腐;(3)权力客体是女性的腐败情况,主要指腐败的受害对象是女性,其中最典型为官员性侵女性等。就报道的年份而言,腐败报道的年份变迁与女性腐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见图1)。

图1 《中国妇女报》腐败报道总体概况(2000~2009年)

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9年(缺2001年与2008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00年的腐败立案数是4.51 万元,2002年是3.64 万元,2003年是2.07 万元,2004年是3.96 万元,2005年是4.38 万元,2006年是4.14 万元,2007年是3.37 万元,2009年是3.35万元。我国的历年腐败立案数如图2 所示。

比较图1 与图2 可知,历年的腐败立案数与新闻报道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进一步说明用新闻报道数来研究女性腐败的科学性。

图2 我国历年腐败立案情况(2000~2009年)

从腐败的内容上来看,至少有十个方面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表现为:(1)计生问题10 例,如超生与乱收费问题,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等;(2)重大安全事故21 例,例如“四川合江翻船事故”“江污染事故”“广西南丹特大事故”“安徽蚌埠防汛”“陕西凤翔血铅事件”“煤矿矿难事故”“邯郸6·3矿难”“黑龙江双城11·21 特大交通事故”“湖南凤凰县坍塌桥事故”“唐山刘官屯特大矿难”“三鹿事件”等;(3)村委会问题8 例,包括村委会涉黑、贪污公款、嫖娼等问题;(4)官员参与赌博5 例;(5)贪污受贿58 例;(6)腐败案件查处概述33 例;(7)官员大操大办3 例;(8)公款消费3 例,如公款按摩与桑拿等;(9)贿选4 例,如山西运城贿选、广西灌阳县贿选等;(10)涉嫌造假8 例,包括教师资格造假、统计造假、文凭造假等。具体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腐败类型及其数量

数据显示:女性腐败报道在2000~2009年经历了先升后降、迂回上升的态势,女性报道占比最高年份出现在2001年,达到29%,随后开始下降到2002年的9%,2003~2005年则又处于上升时期,进入2006年后,女性腐败报道占比不断上升,到2009年已达到12%,具体见图4。

图4 女性腐败新闻占比

二、女性腐败类型分析

与男性腐败相比,根据女性在权力腐败中的角色可将女性腐败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权力主体的女性腐败,主要是指女性干部的腐败,这是考察女性腐败的重点;二是作为权力衍生的女性腐败,包括了妻子衍生权力腐败与情妇衍生权力腐败,研究这一类腐败可以为预防男性腐败提供借鉴意义;三是女性作为权力腐败对象的女性腐败,主要是指女性作为腐败的受害者。三种类型情况的分布详见图5。

众所周知,根据女性在权力腐败环节中所处位置,前两类属于女性腐败的主体,第三类属于女性腐败的客体。虽然两者都属于女性腐败的范畴,但两者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

图5 女性腐败类型

(一)女性腐败的主体

1.女性官员腐败

女性官员腐败现象比较突出。从图5 可知,女性干部腐败案为16 起,占比约为31%,从报道的内容来看,女性腐败官员涵盖了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与镇科级等不同级别,涉案金额从十几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见表1),其中蒋艳萍号称湖南第一女巨贪。

表1 女性干部权力腐败案例

2.权力衍生的女性腐败

权力衍生的女性腐败高达41%,其中夫妻共同腐败案例为13 起,占比25%,包括夫妻双方均为公职人员的共有6 对。分别是欧阳松与白建怡、肖作新与周继美、戚火贵与符荣英、王维义与夏虹、许志锐与赵赣华、杨湘洪与游捷等(见表2)。

情妇腐败案为8 起,占比16%。无论是夫妻共同作案,还是情妇参与都是权力滥用之殇。从涉案的金额来看,衍生权力的金额特别巨大,甚至有情妇与妻子共同参与权力腐败行为,如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许志锐的妻子赵赣华受贿54.5 万元,情妇则收受17 万元。陕西榆林一区建设局长秦怀文共超生5 孩子,其中妻子生有3个女儿,情妇马某生1 子1 女。妻子与情妇“和平共处”也是部分案例的特点。

情妇衍生权力腐败涵盖了“权”“钱”“性”,根据情妇在权力腐败中的角色不同,这类腐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官员与情妇之间限于“权色交易”,情妇并未主动寻求权力寻租,即官员往往给予情妇钱财等好处,情妇报之以美色;二是情妇主动参与腐败,如在承接工程、工作调动等方面为他人提供便利,李平就是这类腐败的典型,具体见表3。

表2 夫妻衍生权力腐败案例

表3 情妇衍生权力腐败案例

(二)女性腐败的客体

女性作为受害者的腐败案为16 起,占比31%。与前两类不同,在第三类中,女性作为权力腐败的受害者往往成为权力泛滥行使的对象,其中官员对于女性的性侵最为突出,共有4 例强暴案,这类腐败呈现出双重特征:一方面女性受侵害彰显了男权主义的肆虐,在男性干部看来,女性是被压制的对象;另一方面这是公权力不受制约对于女性的肆意伤害所致。这类腐败案件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这些女性而言,她们广泛承受外在男性霸权与内在自我认同的夹击,与甘于情妇角色的女性不同,她们并不认同这一行为,而是努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具体案例见表4。

表4 女性作为受害对象的权力腐败案例

续表4 女性作为受害对象的权力腐败案例

无论是“东莞打工妹”“夜总会小姐”“幼女”“外来女工”“空乘人员”“女生”都代表了女性符号,她们所受到伤害是女性角色标签的再生产,她们抵御侵害的能力很弱,她们的权益更容易受到社会的漠视。不受制约的权力将直接威胁到女性人身安全,16 起相关腐败案例表明制约权力的机制尚未健全。

三、女性腐败的特征与成因

犯罪社会学理论如“冰山理论”“骑士理论”“妇女解放运动”“修正的妇女解放运动”与“权力控制理论”等对于女性犯罪具有一定的解释力。[6]在此基础上传统的理论倾向于从两性生理和心理的特质来解释越轨问题上的性别差异,特别突出性别的制度特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认为传统性别角色的规定在现代社会得到一定的释放增加了女性越轨的机会,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则将女性的越轨归咎于改变生活的各种力量的增加,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是引起犯罪的基本原因。[7]这些理论观点为研究女性腐败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众所周知,权力腐败的根源是权力的不受制约,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2000~2009年《中国妇女报》有关女性腐败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腐败的结构性特征。

(一)角色的失范与女性腐败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看法,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的自主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不断显现,[8]在此背景下,女性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担任领导职务,这无疑拓展了女性角色的边界,赋予了女性角色更为丰富的内涵。

女性官员的腐败与其角色认识存在很大关系,众所周知,男女的心理差别来源于社会角色的不同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以及对性别角色的学习。所谓角色的失范是指一个人扮演某种或多种角色时,偏离了社会对于其角色的期待,打破社会对角色的规范现象,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作为权力主体的女性干部身上。首先,从社会分工来看,与男性干部相比,女性的角色不利于女性干部晋升到重要领导岗位,这一传统观念无疑带来了女性角色的失范,相比于男性,女性在职位上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当职业目标无法达鹄,则可能寻求经济、心理层面的满足。其次,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于女性的塑造影响很大,这表现在女性干部角色与其家庭角色之间可能出现的失范现象,如中国纺织总会会长、政协常委吴文英纵容儿子违章购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刘艺霞伙同丈夫犯罪都属于角色的失范。担任公职的女性官员相对于丈夫是妻子身份,相对于儿女是母亲身份,相对于群众则是公仆身份,在公私身份转换之间,特别是多重的角色带来的角色紧张,容易出现角色的失调,除了角色的自我调整之外,也需加强角色的规范与监督。

(二)角色的弱势与女性腐败

与女性权力主体或衍生的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腐败受害对象的女性折射出女性角色在当前社会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尽管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已经纳入法律的制度框架,然而女性的社会客观地位仍然趋于弱势,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优势地位不仅表现在情妇对于男性腐败官员的依附与权力寻租,同时男性对于女性的性侵行为如殴打、强暴与陪舞、调戏与杀害等是女性群体弱势地位的脚注。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而言,她们的弱势地位亟需制度的保障。

在家庭关系中,传统的性别角色要求以男性为中心;在职场关系中,女性则更多就职于非中心、非关键的部门与岗位;在权力关系中,女性干部与非干部女性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出现了一方面是女性驾驭权力谋利,另一方面是女性因为权力不受制约的释放所带来的伤害。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妇女报》在2000~2009年报道的约375 例腐败新闻,分析了这近400 例腐败报道的类型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女性腐败的报道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说明女性腐败现象日益突出,为此我们重点分析了50 余例女性腐败的报道。研究发现:女性权力腐败高发是角色失范的内生效应与权力不受制约的混合产物,而女性作为权力腐败受害者的社会事实则是女性角色整体弱势地位的生动描写。为此亟需规范女性干部的权力行使,同时还要重视权力腐败对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2005年3月11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女性的视角提出了应对权力腐败的指导方针。针对女性腐败的特征与社会成因,破解反腐困境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权力主体的权力行使方面,针对女性角色的失范问题,对女性干部加强廉政宣传与讲座。在观念层面针对权力来源的错位要重新纠正,针对部分女性官员对于权力性质公私不分,则通过教育与培训予以消除;在行为层面增加群众认同以达到社会的监督作用;在制度层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女性官员晋升机制。

二是权力的制约方面,鉴于现有女性的弱势地位,真正落实权力监督机制刻不容缓。从角色理论而言,女性自我角色定义与自我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女性官员而言,需要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新闻的报道往往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而来,从而具有选择偏差;二是新闻报道的的信息有时候过于简略,存在描述偏差。这应在研究的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5-08-25(3).

[2]汪琦.性别与腐败——以中国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4(7):5-15.

[3]HUNG-EN SUNG.Sex or Fairer System?[J].Gender and Corruption Revisited Social Force,2003,82(2):703-723.

[4]“美容腐败”撂倒12 名女性官员[N].检察日报,2012-12-19(4).

[5]公婷,吴木銮.我国2000~2009年腐败案例研究报告——基于2 800 余个报道案例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2(4):204-220.

[6]王金玲.女性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3.

[7]杜芳琴,王政.社会性别:第2 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216-217.

[8]唐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6-97.

猜你喜欢

情妇腐败官员
“警界精英”携情妇“免分免罚”受贿上千万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做我的情妇吧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贪官的“情妇”
被情妇“打”翻的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