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创新网络系统解耦及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2015-11-22王彦博博士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05003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3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集中度重构中心

■王彦博 博士 任 慧(、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 05003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 3300)

有关创新的有两个网络:一个是由研发人员组成的社会网络,本文中用合作网络代替;另一个是由知识元素组成的知识网络。在合作网络中,研发人员就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的链接就是研发人员之间的关系;在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的链接是知识元素之间的结合。

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之间的解耦关系

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不是同构的,是解耦的。研究人员的在合作网络的位置很可能与其知识元素在知识网络的位置不匹配。知识元素在研发人员之间的分步是不均匀的:一个知识元素趋向于被多个研发人员所持有,同时一个研发人员经常持有多个知识元素。两个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元素;两个知识元素可能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共享或通过研发人员之间的各种团体组织进行组合和重构。因此,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模式和知识元素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很大不同。

公司的研发人员在进行发明创新的活动中经常要与其他研发人员进行合作,这种工作方式会逐渐形成研发人员的合作网络(Nerkar & Paruchuri,2005)。一个研发人员在合作网络的位置和知识网络的位置通常是不相同的。一个公司的知识体系是由公司几代研发人员的积累得来的,通常优先于单个研发人员的知识体系。这种历史性的因素使得知识网络和合作网络之间的区别更加明显。图1描述了这两种网络的解耦特性。

最上面的部分代表了公司研发人员的合作网络,合作网络中的节点代表研发人员,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在发明创造的项目中两节点的优先合作连接。图1的中间部分表示研发人员A和B的知识元素组成的知识体系。研发人员的知识体系中的知识元素通过节点和链接与外界的知识网络进行连接和沟通。图的底部表示公司的知识网络,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知识元素,两个知识元素通过链接进行沟通。这两个研发人员的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元素都可以在知识网络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在这两个不同的网络中,这两个研发人员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这表明,知识网络和合作网络是可以被解耦的。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结构特性直接影响着知识元素之间组合的可能性和范围。结构洞的特性,也就是一般知识元素与核心知识元素之间的失联程度。中心集中度的特性,也就是有多少知识元素与核心知识元素联系在一起,这种中心集中度直接影响其他知识元素之间组合的可能性。

(一)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结构洞

研发人员在富于结构洞的知识领域进行创新,有利于创新的成功,但效率低下,这增加了探索创新的机会成本——现有知识元素之间的组合重构将消耗大量的时间、能量和注意力。研发人员的知识体系缺乏结构洞的话,会减少知识元素组合重构的机会,这种知识匮乏的状态会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激情,加强研发人员探寻新的知识元素和新的组合重构的可能性。因为研发的动力通常源于问题和危机(Cyert & March,1963;Kim,1998),核心研发人员通常会随着自身知识领域内的组合创新的机会的减少,而增强对新的知识元素的探寻力度。 而且,在自己核心的知识领域没有太多的结构洞,这也表示出核心的研发人员对于现有的知识领域中相关的知识元素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这种状态也有利于核心的研发人员进行新知识元素的探索,因为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积累形成的(Cohen & Levinthal,1990)。所以,一个研发人员如果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中存在较多的结构洞,表明该研发人员缺乏到外界探索新知识元素的能力,如图2虚线部分所示。

(二)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中心集中度

公司层面上的知识网络体系的中心集中度,也就是知识元素连接点的数量和规模。中心集中度显示了与其它知识元素进行组合重构的潜在可能性。一个知识元素如果具有较弱的中心集中度,那么它与其它知识元素组合重构的可能性会减少很多,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有:第一,较低的中心集中度预示着较低水平的信任。公司中研发人员之间在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或者商业价值方面缺少一定程度的信任,这直接影响知识元素之间的组合重构。第二,较低的中心集中度表明对于知识元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与其他知识元素进行组合重构的经验(Fleming,2001)。第三,较低的中心集中度会使得知识元素各自的关注点过于分散。因此,当研发人员所掌握知识元素的中心集中度较低时,他通过这些知识元素进行探索组合创新的机会会减少。但是,当中心集中度的程度变的很高的时候,研发人员的知识元素的中心集中度对新知识元素的探索有负面消极作用。当知识元素的中心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司的知识体系中的科学技术或者商业价值已经被消耗殆尽,进一步的组合重构的机会将逐渐枯竭(Kim &Kogut,1996)。所以,知识网络中的中心集中度与探索新的知识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倒U的函数关系,如图3虚线部分所示。

图1 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之间的解耦关系模型

图2 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结构洞对研发人员探索新的知识元素的影响关系

图3 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中心集中度对研发人员探索新的知识元素的影响关系

合作网络

多个具有相同结构特性的知识网络有可能包含着不同的合作网络,这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一)合作网络中研发人员的结构洞

在合作网络中,缺乏结构洞的研发人员,很难在创新活动中取得自主权(Burt,1992,2004;Shipilov,2009)。头脑风暴的相关研究证明了这点:第一类参与者被设定在一个具体的小组状态下,在物理上被聚集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二类参与者被设定在一个虚拟的小组状态下,在物理层面是各自分离的,同时各自分享自己的思维观点,实验表明在产生新鲜、奇异的观点方面,第一类明显弱于第二类(Cooper,1991)。造成具体的小组形式的劣势包括三方面的原因(Collaros &Anderson,1969):参与者会有意识地避免那些引起其他人负面反应的提议;参与者担心自己的贡献得不到认可而选择放弃努力;参与者担心当自己的主张暴露于公众后,不利于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观点。这种局限同样适用于缺乏结构洞的研发人员:稠密的连结网络趋向于具体化、趋同化的网络设置,具有鲜明的意见主导者,具有占统治地位的认知模式。意见领袖的影响和主流认知模式会降低研发人员探索新奇观点的愿望和效率(Janis,1972)。因此,公司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越多,同质化越小,研发人员的自主权越大,进而探索出来的新的知识元素也就越多,如图2实线所示。

(二)合作网络中研发人员的中心集中度

社会网络的高度中心性对探索性创新更多的是负面影响。第一,中心性具有的信息便利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有较强的相关性(Burt,1992)。当结构洞的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高度中心性形成,信息的好处会变小。第二,公司中那些受尊敬的和享有特权的中心研发人员,由于优先性可以更容易地获得创新发明的机会。因此,他们缺乏动力在公司现有存量的知识库以外探索新机会。同时,居于中心位置的研发人员更容易沉溺于当前流行的研究范式和认知模式(March,1991),因此,很难接受那些与主流研究模式不相关的新的知识元素。第三,具有高度中心性的研发人员通常是现存知识系统的专家,同时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在与其他研发人员工作中具有权威性。在公司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引入新的知识元素,容易导致公司的权威体系瓦解,威胁具有中心性的研发人员的地位(Burkhardt &Brass,1990)。因此,他们更愿意保持当前的知识体系,而不愿意接纳新的知识元素。基于上面三方面的原因:合作网络中研发人员的中心集中度越高,对于探索新的知识元素的动力越低,如图3实线所示。

本文的研究在解释企业创新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强调了在创新中知识嵌入式的重要作用:在公司的知识网络中研发人员的知识元素的结构特性对创新的影响。并且扩大了研究范围,将社会网络、知识元素和创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网络特性(结构洞和中心集中度)分析,揭示了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之间的解耦特性,进而更好地理解创新的内在机理,帮助企业掌握创新的本质,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

1.Carnabuci, G. The ecology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ow symbiosis and competition affect the growth of technology domains[J]. Social Forces, 2010,88

2.Carnabuci, G., & Bruggeman, J.Knowledge specialization, knowledge brokerage and the uneven growth of technology domains[J]. Social Forces, 2009,88

3.Kilduff, M., & Brass, D. J. Organizational social network research: Core ideas and key debat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

4.Lee, J. J. Heterogeneity, brokerage,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Endogenous form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ventor network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10,21

5.Phelps, C. C., Heidl, R., & Wadhwa,A. Knowledge, networks and knowledge network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38

6.王彦博,和金生.跨组织的知识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

7.王彦博,和金生.知识有机整合的过程模型及案例分析—以世界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开发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

猜你喜欢

集中度重构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京津冀县域人口集中度分析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