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媒体在科学普及中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5-11-21汪程程单俊豪崔珠珠郭海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微博科普

汪程程+单俊豪+崔珠珠+郭海玲

摘 要 立足于两种网络新媒体——科普网站和新浪科普微博,通过对科普网站和科普微博相关内容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网络新媒体在我国科学普及中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对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 科普;网络新媒体;微博;科普网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010-04

1 研究背景

中国科协2015年9月20日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国民科学素养提高缓慢是中国发展新时期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在传统媒体影响力日益减弱的今天,需要借助新方法、新技术来进行科普。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产生深刻变革。网络媒体如科普类网站及科普微博等具有传播信息迅速、传播门槛低等特点,成为科普主力军。然而近年来,科普类网站的科普信息可靠度受到公众质疑,微博“伪科学”传播频发,网络新媒体的科普能力及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团队也将注意力投射到了网络新媒体在科学普及中的发展现状上,并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

2 研究问题

虽然网络新媒体“伪科普”现象已十分普遍,但是对科普新媒体在我国公民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鲜有研究。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团队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当前主流的科普网站主要有综合类科普网站和学科类科普网站,网站主要针对相关专业人士以及对科普关注较高的普通网友,笔者团队主要关注的是科普网站的科学性及影响力;

2)对于科普微博,笔者团队同样主要关注其信息来源、影响力和科学性。

3 科普网络研究方法与过程

基于上述问题及阐述,笔者团队从科普新媒体中选择科普网站和科普微博(新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包括样本选取、评价维度制定,根据样本完成评价量表、研究结果分析及总结。

样本选取 样本的选取经历了三个过程:初次选取、再次选取和最终选取。

初次选取主要利用一些已知科普网站的友情链接、网站搜索和网络中现有的科普网站汇总进行科普网站的选取,初次选取了150余个“待定”科普网站。

再次选取时根据以下两条标准对初次选取的网站进行筛选:1)网址或者域名是否有错;2)网站长时间是否定期更新。

筛选后得到54个网站,笔者团队将被调查网站分为国家综合类、区域综合类、自然地理类和综合网站科普板块类四大类。

最终选取是在使用评价维度对各再次选取后剩留的网站进行评价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剔除了重合的网站(如剔除了微生物世界网站,由于其是中国生物大观园网站的一部分)及一些宣传介绍性的网站(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网站只是对科协的动态、新闻等内容进行发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普网站),最终筛选剩留42个网站。

最终的调查样本共计42个网站:

1)国家综合类,包括果壳网、蝌蚪五线谱、科学松鼠会、果脯网、环球科学、微科普、科学画报、科普简报、公众科普网、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网、CCTV科技频道;

2)自然地理类,包括科学松鼠会、环球科学、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教育网站、中国生物大观园、中国新能源网、中国遗传咨询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3)区域综合类,包括昌平科普惠民网、东莞科普网、泰州科普网、北京科普之窗;

4)综合网站科普板块类,包括科普_中华网科技频道、凤凰科技_科技频道_凤凰网、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科技频道_新华网、科教频道_酷6网、科学频道-搜狐IT、网易科技频道_有态度的科技门户、科教_央视网、网易探索、科学探索_腾讯科技频道_腾讯网、科普知识_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科学探索_科技_环球网、科技_新闻中心、科普_健康频道_凤凰网、科普频道_小精灵儿童网站、科普频道_科教网、大河网教育频道——科学普及。

评价维度制定过程 经综合考虑,本研究最终选择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克服定性指标固有缺陷,如主观性强,操作性差等,同时借助定量指标,增加研究的可信度与说服力[1]。最终笔者团队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网上资源,同时参照国内外的权威研究经验[2-3],以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形成一个综合了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统一的指标体系。此体系包含三个层级的指标: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最终评价维度设计如表1所示。

前五部分主要为定性评价,最后一部分为定量评价,笔者团队的评价指标是对他人优秀评价指标的再修改,主要集中在科普网站的权威性及准确性方面,对于其网站的基本情况及页面的使用性只是挑选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研究。

总体而言,针对本研究,对各项指标都设定了详细的判断标准。如判断其科普内容深度问题时,通过判断其文章是否引用文献、是否具有专业词汇、是否有对词汇的解释等具体标准,尽量避免在定性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性太强问题。

4 科普微博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样本选取 笔者团队将调查对象聚焦于新浪微博的科普账号。笔者团队利用新浪微博用户搜索功能,以“科普”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筛选原则为:选取粉丝量较多(大于500)的微博用户。经过筛选,笔者团队将科学松鼠会、中国科普网官方微博、中国气象科普、中国科普博览、浦东科普、紫金山天文台、上海科普、社科视窗、寒旱区网络科普天空、风能科普在线等10组机构微博以及京虎子、好奇博士、松鼠云无心、顾中一科普助理solier、吴兴川、温长路、刘夙、太蔟、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传播者、宁波大众科普等10组个人微博纳入调查范围。

评价维度制定过程 新浪微博的评价维度制定与前文网站的评价维度基本相同。由于微博和网站在功能、使用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因此,笔者团队删减了一些评价指标,仅仅保留和本调查相关的评价指标。其中主要删减了运营机制、用户支持与交互性、可使用性三个二级指标。

5 科普网站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样本网站使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重点分析样本网站科普的科学性与影响力。

总体描述 在42个样本网站中,55%为非营利类网站,运营者多为政府机构或教育机构;93%的网站的目标用户为全体公众,7%是针对特定人群,如特定针对儿童等。网站的用户水平排序分别为非专业人员(30个样本网站包含)、学科专家或兴趣爱好者(20个样本网站包含)和学校学生(5个样本网站包含)。

科普的科学性 对于样本网站科普的科学性,从科普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更新率、独特性和用户支持与交互性这五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科普内容的准确性,60%的样本网站科普资源信息的作者不明确或者没有标注;在余下的明确标注了信息资源作者的网站中,只有8个网站的作者包含了知名专家、学者,大多数资源的作者都是一般商务、新闻人士。并且有33%的样本网站的科普内容没有相关联的资源信息,科普信息资源的审核机制也大多并未公开,未免使读者存疑。可见样本网站科普的科学性并不充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42个样本网站中,没有一个网站的科普内容含有个人偏见,包括政治倾向、宗教倾向、广告色彩等。

对于科普内容的权威性,50%的样本网站的科普资源提供者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69%的信息可以验证出处,可以获得科普文章的来源信息或其版权所有者的姓名。此外,有26%的样本网站能够为读者就科普文章的易读性与著者联系,并且信息可以及时通知给著者。就权威性而言,样本网站体现得并不充分。

在更新率上,所调查的42个样本网站中,仅有2个网站的网络信息资源不能定期更新,仅有一个网站未标明最近更新日期。总体而言,样本网站的更新率较高,但也要考虑到样本选取的第二个阶段再次选取时已经参考了“网站长时间是否定期更新”这一标准。

在独特性上,74%的样本网站网页信息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有74%的样本网站有从别的资源中无法获得的信息资源。在对网站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网站,尤其是非政府机构运营的网站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有些网站以视频为主要媒介进行科普。很多网站的科普文章为原创文章,包含了此网站的独特观点。虽然原创文章并不一定更具权威性,但在谣言与误传较为严重的当今社会,保持科普的独特性、亲自去验证与实验、不随波逐流是很可贵的品质。

关于用户支持与交互性,大多数的样本网站都设置有评论区和个人主页等,少部分网站设置有特色网页等,极少数样本网站有提供作者邮件地址;36%的样本网站经常主动与用户联系,提供或获取各类相关信息;33%的样本网站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与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取得联系,反映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把自己的信息需求告诉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及时取得联系。

科普的影响力 对样本影响力的评价主要通过用户参与及评论情况来分析。42个样本网站中有22个网站有用户参与评论,22个有用户评论的样本网站的用户的每文评价评论量分布如表2所示。

仅从用户参与评论的情况上看,大部分样本网站的影响力并不大。

小结 科普网站在科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科普网站的评价分析可以看出,科普类网站多为官方运营,针对人群广泛,科普内容的类型覆盖广,有一定的深度,但总体而言深度较浅显。针对单一学科的科普类网站所占比重小,就此而言,科普网站的内容倾向“泛而浅”。另外,其科普的科学性还不够完善,包括信息资源来源不够明确,如大多数转载的科普文章并未详细标明出处,部分作者的署名为笔名而无法确定作者身份;资源作者权威性有待商榷;审核机制不够透明,与信息资源作者联系的机制缺乏。但也要看到存在的亮点,包括科普网站的独特性比较显著等。

从科普网站的影响力角度来说,其影响力并不客观。具体体现在与网友互动的板块开辟少,除了个别网站外,网友的参与度几乎都不高,与人气火爆的新媒体相比,并不占有优势。但其也是科普大军中有力的一员,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发展潜力。所调查的科普网站的使用性可圈可点,用户使用操作便捷。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政府机构运营的科普类网站,网站制作较劣质,用户体验较差,其发布的内容中政府新闻所占比例过大。

6 科普微博研究结果及分析

总体描述 笔者团队一共选取20组新浪微博用户,其中以机构名义注册的用户有10组,以个人名义注册的用户有10组,各占调查总体的50%。

作为科普信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1)样本的准确性指的是信息资源的作者是谁,信息是否被核实过,是否有相关联的信息资源。调查发现:10%的科普微博用户无法知道科普知识的作者;65%的科普微博用户的科普知识没有被核实过;40%的科普微博用户没有相关联的信息资源。

2)样本的权威性指的是资源提供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信息可否验证出处。调查发现:10%的科普微博用户的科普信息提供者有一定的学术背景,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其科普信息的作者均是知名学者;50%的用户无法验证科普微博信息的出处,其中部分科普信息来源于知名科普网站。

在此说明:衡量指标中的更新率、独特性和多媒体设计无法很好地反映科普微博用户发展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文章中不做赘述。

科普的影响力 科普微博用户的影响力指的是该用户拥有的粉丝量、微博的平均转发量和评论量。一组有公信力的微博用户应该具有雄厚的粉丝量,相对较高的微博转发量和评论量也证明该用户在宣传科普方面受到广大微博用户的信赖。

从内容转载量和评论量上看,只有科学松鼠会和好奇博士两组微博用户的微博内容平均转载量和平均评论量超过100;上海科普、浦东科普、社科视窗等11组微博内容几乎无人转载;风能科普在线、浦东科普等14组微博内容几乎无人评论。

从微博用户的粉丝量来看,在20组被调查用户中,中国气象科普网、中国科普网、浦东科普等9组用户的粉丝量少于1万人;中国科普博览、京虎子等5组微博用户粉丝量在1万~5万之间;上海科普和刘夙两组用户的粉丝量在5万~10万之间;紫金山天文台、松鼠云无心、温长路三组用户粉丝量在10万~50万之间;科学松鼠会和好奇博士粉丝量超过50万。科学松鼠会粉丝量最多,达到163万。

样本与科普主题的相关性 科普微博用户旨在向广大微博用户传播科普知识。微博内容与科普主题的相关程度直接影响了广大微博有用户获取科普知识的效果。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团队成员发现: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普博览、中国气象科普网、好奇博士、太簇五组科普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50%以上与科普知识无关,大部分为一些展会或会议的宣传,或者是作者的个人心情。

小结 新浪微博这种传播科普的新媒体无疑是科普传播的一种全新途径,在这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笔者团队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一些问题。

1)目前新浪微博所传播的科普知识略浅显。在调查结果中,35%的微博用户传播的科普知识仅仅是对某些现象的一些简单描述,65%的微博用户在现象后有适当阐释。调查中没有发现有微博用户能够对某一科普知识进行专业的学术解释。

2)相比于明星的新浪微博粉丝量,科普微博用户的粉丝量大为逊色。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用户粉丝量超过50万,40%的科普微博用户的粉丝量不超过1万。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科普知识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同时,科普微博用户所发布的科普知识转载量和评论量相对较少。这也表明,相比于新闻和明星,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

3)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团队发现20%的科普微博用户虽然打着科学普及之名,但实际上有50%以上的微博内容都与科普无关。这就使得公众在利用新浪微博这一科普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时遇到一定的困难。

7 总结与建议

从新媒体发布者的角度 作为信息的发布者,首先应具有的就是责任意识,一定要保证所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内容客观公正,避免主观性太强、混淆大众的是非判断;其次,新媒体的发布者还应努力成为“谣言的粉碎机”,勇敢地与伪科学作斗争。

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首先应做到的便是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培养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其次,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发布者,也应该承担一定的发布者责任。

从信息管理者层面的角度 作为信息管理者,首先应提倡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与此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其次应积极发展技术管理,运用技术去高效快捷地管理信息;最后是管理应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建立恰当的管理模式,高效运作。

从政府的角度 首先,政府需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减少民众的猜测,避免谣言的恶意散播;其次,政府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科普宣传的职责,加强网络科普宣传队伍的建设。此外,政府还应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言论的传播做出约束和威慑,为科普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

[1]孙爱民.科普网站评价标准研究[J].科普研究,2012(8):20-24.

[2]徐娜.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6):529-532.

[3]金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研究[J].情报杂志,2004(1):64-66.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微博科普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科普达人养成记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