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爱情困局及其出路探析
2015-11-20肖锦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开篇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不仅统摄全篇,引起故事,还用孔雀失偶徘徊反顾暗示夫妻别离,又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哀的感情基调。全诗叙述了恩爱幸福的小夫妻焦仲卿、刘兰芝在双方封建专制家长的阻挠下,最终以双双殉情的方式来结束一切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都让人感慨,更让人伤怀。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不应简单断言,还应做一番认真探析。
作为人妻,刘兰芝无疑是端庄贤淑的,对婆婆“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一心只想“供养卒大恩”,可谓明理孝顺。面对这样的好儿媳,焦母为何会对她积怨深重,嫌恶不已,多次表示“遣去慎莫留”的蛮横无情呢?一方面是封建家长专制的传统思想作怪。兰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出身低微,在东汉门阀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这也许是婆婆“有钱就任性”的源头,但婆婆应该是早同意和接受了这一点差距的,不然兰芝与焦仲卿也成不了夫妻。虽然婆婆对兰芝的多次评价可能有失公正,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无主见、任人摆布、唯婆婆“马首是瞻”的人,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表面应允,骨子里坚决,以及遭到丈夫误解后无情嘲讽责备,兰芝以死明志等情节来看,兰芝的确是过于优秀的“独一个”!她不同于传统的平庸女子,平日肯定同样无法完全顺从于婆婆专横的统治欲,所以婆婆才愤愤不平:“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因为厌恶情感占了上风,婆婆的理智躲在了后面,开始罔顾事实,搬弄是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对儿子的正常申诉也置之不理,还直接亮明情感来源:“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对儿子的坚决态度恼羞成怒,只管自己不顾他人地恶言威胁:“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同时对儿子以利相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专断顽固也好,恩威并施也罢,她的确想除掉兰芝这一“眼中钉,肉中刺”。
另一方面,婆婆对兰芝的绝情恐怕还有无法言明的原因,那就是太爱儿子了。纵观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刘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他们的誓言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人最后更是义无反顾双双殉情,他们爱得多么纯真、深沉和痴迷!可是他们不明白爱得越深,对焦母的伤害就越深:焦母早年寡居,与一双儿女相依为命,作为母亲她无疑将所有情感和精力都用来哺育儿子;随着时间推移,年迈的母亲已把儿子当作了靠山,以致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产生了独占儿子情感的欲望,这种复杂的母爱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现在倒好,兰芝嫁进家门,儿子情感一点点倾向了儿媳,这种失意甚至是嫉妒之情怎可向他人倾诉?何况,儿子和儿媳太过恩爱,有时会不经意间“秀恩爱”,却不知这如同在焦母的心口上“撒盐”!
其实,兰芝的自身也有性格缺陷,她不仅忠于爱情,多才能干,而且还倔强好强。在东汉,出嫁女子被休回家是极难为情的事,大多数女子宁愿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不愿自毁前程。而兰芝却因不能忍受婆婆的驱使而自请回家——“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她宁愿被人误会和戳背,也不愿在婆家过不被宽容的日子。当丈夫安慰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她却回答“勿复重纷纭”,因为她知道,哪怕是自己主动离开,婆婆对自己的态度也不会改变。离别是分外痛苦和不舍的,但她在婆婆面前丝毫不示弱不服软,而是精心打扮;上堂辞别婆婆更是说了一番不卑不亢且略带不满的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明显柔中带刚;只有与小姑辞别时,才情不自抑“泪落连珠子”,而出门登车去,也是“泪落连珠子”。兰芝其实不想走,但她的倔强却为自己的爱情悲剧埋下了祸根!
当然,焦刘爱情陷入困局还有焦仲卿本人的原因。他对事情后果缺乏充足认识,对兰芝的支持欠坚决,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家里后院起火不勇当消防员还火上浇油,想着先到官府报到,不仅多次错失挽救兰芝的机会,还在母亲面前愤激刺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哪个当亲妈的这时不撞墙!这些都促使了自己出路被阻和兰芝以死殉情。此外,还有刘兄的原因,他热衷富贵,对妹妹的确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心,相反当太守差人说媒时,还极其露骨地说:“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一副市侩嘴脸令人生厌,对妹妹威胁之中明明带有逐客的口吻,这也促使了兰芝不得不以生命来实践自己的誓言。
然而,焦刘的爱情并非只有死路一条,“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的爱情困局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是外因毕竟为次,内因才是主,焦仲卿拘谨的言行和刘兰芝本身的倔强个性理应有所改变,一旦他们学会了换位考虑问题并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给危机更多点时间缓冲,他们的爱情出路就宽了。
按焦母的说法,“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焦仲卿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自己在做小吏,虽然职阶卑微,但毕竟有逐渐进入仕途的机遇,前途应该是光明的,却不明白“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对待家庭矛盾,面对爱情困局,他虽是深爱妻子,却无顽强毅力。对母亲的驱遣兰芝要求,先是婉“启”,继是“跪告”,待母亲“槌床便大怒”时,他却“默无声”退出,对妻子哽咽出下策“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他这样做,其实只是暂时逃避了现实,逃避了自己该负的责任,犹如饮鸩止渴,使事情滑向不可控的深渊。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也深爱着仲卿,知道仲卿同样深爱着她,儿女情深使她对现实还是抱有希望的,当仲卿和她告别时,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假如仲卿在母亲面前一开始就铁了心与兰芝继续幸福的婚姻生活,消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极力支持妻子留下,并多次态度更加坚决地启告母亲“终老不复取”,还当好妻子和母亲的和事佬,事情并不是没有改变发展方向的可能的。即便这样努力了,母亲还是一意孤行的话,他也大可不必苦逼妻子去殉情,应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理,可以先把公事放一放甚至放弃都不足惜,和兰芝出去生活一段时间。正是因为焦母具有浓厚的恋子情结,想念儿子时间长了,焦母应该会权衡利弊;如果他们夫妻二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后再回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焦母看见自己的孙子一定会心花怒放,将自己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孙子身上,时间长了,爱屋及乌,因对孙子疼爱而逐渐改变对兰芝的态度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此这般,这一大家子就真的找到了幸福的真谛了。endprint
解决爱情和现实矛盾的关键人物还是兰芝自己,西方有谚“上帝只救自救之人”,兰芝要想不被休弃,就要从焦母身上下功夫:首先,她要切身体会婆婆多年来的艰辛和特殊的爱子心理,在婆婆面前更加矜持,与丈夫不要太过“秀恩爱”,并经常性拉近丈夫与婆婆的感情,让焦仲卿可以花更多时间关心母亲,不让婆婆有被冷落的感觉;再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兰芝的倔强个性还是需收敛收敛,用自己的温情融化婆婆那颗铁石炼就的内心,温度高了,再硬的铁石都会融化成为柔水。毕竟焦母是爱自己的儿子的,她和刘兄的本意并不是想害死自己的亲人,这从焦刘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两人晚到的认可和祝福。所以,如果兰芝不那么过于刚烈和决绝,再努力学会沟通,例如经常性地和婆婆拉拉家常,打打洗脚水,送点小家什作情感投资,婆婆对家庭的“专制”还有什么意义?家庭就会由婆婆的“一言堂式专制”变成“全家总动员式股份制”,他们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也就避免发生了。
至于刘兄,兰芝其实也是欠缺交流的,即使兰芝还是被遣送回家,虽“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但长兄如父,她回家后虽有能力自谋生活,但只能依靠哥哥生活,这是她和哥哥之间的主要矛盾,包含有封建宗法制度下女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严重缺失的问题。但是兄妹毕竟是兄妹,只要当妹妹的不那么任性,一方面告之自己和焦仲卿的约定,明确表明自己的想法,打消哥哥以自己为富贵交易的梦想,另一方面让体察自己的母亲劝说哥哥,哥哥也难以违背母命,再者刘家基本温饱是绝对可以保证的,甚至还是小康生活水平,从兰芝嫁妆“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可知,哥哥养妹妹一段日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可否认,《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家长专制力量的强大、冷酷,肯定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为追求美满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作出的不懈斗争,但是落后势力越是强大和顽固时,就越要讲究鲁迅先生主张的“韧”的斗争策略。以殉情来表明抗争,与其说是斗争,不如说是逃避。
总之,焦刘二人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让人敬佩,可他们以死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行动方法是绝对不能赞赏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裴多菲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句诗有它的积极意义,但后面“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却值得商榷,生命都没有了,自由和爱情就没有追求到手的可能性了。爱情再美好,也不及生命和希望美好,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焦刘二人的爱情出路其实还是很明确的,实在没有必要用死亡来解决问题,终归是他们太过于年轻和轻率,容易意气用事。我们现代人了解了他们这场“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凄惨悲剧,不免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自由和权力得以保障的社会,从而更应该学会灵活变通,学会交流沟通,即使遇到再大的人生障碍,也要用一种更柔和的方式反抗生活的不如意,这也是本文探析的意义所在。
肖锦川,湖北航天高中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迄今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专业报刊发表论文168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