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2015-11-20江学淮
江学淮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21)
2012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 000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在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番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六个翻番”的目标之一,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这就要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三大产业部门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与之进行匹配,否则就会造成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出现不协调发展的局面。[1]
国内专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的讨论层面,赵鸿雁,杨福根、周琦,魏项健、程庆、黄欠等,吴其旺、倪合金,吴慈生、沈玉龙、李洋等主要分析了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发展机遇等[2]61-64,[3]179-181,[4]124-126,[5]140-143,[6]20-22,国内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关联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以安徽省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模型,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化研究,对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执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安全产业等,这些领域的发展与三大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提供了支持,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了农、林、牧、渔业的绿色发展;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信息电子、装备制造、材料化工、轻工等多个产业部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可以拓宽工业增长的产业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国家工业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资本主导型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化解各种制约因素, 带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在第三产业中,财税、金融、服务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关联度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综述
灰色关联理论是一种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目前灰色关联理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何健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江苏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7]170-174钱明霞分析了江苏装备工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8]18-22姚鸿雁等分析了上海市装备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9]63-64张光明等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江苏船舶工业与三大产业的关系;[10]94-98然而现有文献中还未涉及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分析。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模型
1.确定相应的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作为参考数列X0(k),
X0(k)={x0(1),x0(2),…,x0(n)},n=4;其中x0(1)为2009年战略新兴产业的总产值,x0(n)为2012年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值。
以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X1(k)、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2(k)、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3(k)为比较序列:
X1(k)={x1(1),x1(2),…,x1(n)}
X2(k)={x2(1),x2(2),…,x2(n)}
X3(k)={x3(1),x3(2),…,x3(n)}
2.消除量纲,求各序列的初值像
3.求系统的参考序列X0(k)与各相关比较序列X1(k)、X2(k)、X3(k)之间的绝对差值
从而得到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
4.求关联系数
ξ 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1 ~0.5。
5.求X0(k)与X1(k)、X2(k)、X3(k)的灰色关联度
一般情况下,当0<γ≤0.35 为弱关联,0.35<γ≤0.65 为中度关联,0.65<γ≤1.0 为强关联。[11]62-89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模型在安徽省的应用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资金,建立了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引导各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良好局面。[12]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产值突破5 000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1%,对全省三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关联度模型分别计算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度, 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表1 安徽省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相关数据(亿元)
1.根据表1,确定相应的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2.求各序列的初值像,如表2
表2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初值像
3.比较数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如表3
表3 比较数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
从以上的结果中可以得到 ;
4.求关联系数的计算值,如表4
表4 关联系数的计算值
5.计算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如表5
表5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
排序的结果为:γ02>γ03>γ01。
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关联度结果的分析
(一)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关联度的整体分析
1.由计算的结果:γ01=0.596459、γ02=0.67755、γ03=0.599037,可以说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联系紧密,对第一、二、三产业都有贡献度。
2.由排序的结果:γ02>γ03>γ01,可以说明在2009年到2012年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
(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大产业关联度的分层次分析
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一产业关联度分析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一产业关联度为γ01=0.596459,处于中度关联,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第一产业发展的贡献十分明显。这和主观认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第一产业达不到强中度关联的程度,实际情况却不然,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1)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兴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从全国范围来看,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农业部已经把安徽省列为全国物联网区域试验试点省份。目前,安徽省已组织力量将全省农业气象数据、农业遥感监测数据、农业网络数据、农业知识(模型、案例、规则、方法等)、农民合作社基础数据、安徽行政村基础数据、安徽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等数据进行共享式整合,并按照公共事业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分成四大类,为省级农村信息化大平台提供了数据支撑。[13](2)安徽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安徽农村太阳能市场巨大,农村新能源的利用已经引起了省政府足够的重视,2013年安徽省的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八,人口总数接近7 000 万;其中将近7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近些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全省人民的努力下,安徽农村经济全面飞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逐年增长,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农民开始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品质,太阳能、沼气这些干净、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开始逐渐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安徽省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支持农民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3)生物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安徽省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十一五” 以来,全省生物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生物产业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秸秆、玉米芯等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发生物医学材料、基因工程药物,加大农作物良种选育力度,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新型饲料添加剂、水处理絮凝剂等农用生物制品和生物环保产品等。[14]
2.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分析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二产业关联度为γ02=0.67755,处于强度关联,且大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的关联度。主观上认为是合理的。
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在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启动内需,为安徽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工业领域新兴产业主要是指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的新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新产业。最近几年,安徽省加快工业领域结构战略性转型取得了明显成绩, 在改造传统产业进行升级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15]至2012年, 全省新兴产业产值达到了3 000 多亿元,年均增长30%,占整个新兴产业的近60%,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
3.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分析
安徽省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为γ03=0.599037,处于中度关联,大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主观上认为是合理的。
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这些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安徽省每年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资金,从2010年到2015年,每年安排5 亿元。
[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3-08-16].http://gjss.ndrc.gov.cn/zcgh/dfghzc/gdxggh/t20120328_471627.htm.
[2]赵鸿雁.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发展机遇和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1(1).
[3]杨福根,周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4]魏项健,程庆,黄欠,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
[5]吴其旺,倪合金.安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研究[J].现代营销,2011(12).
[6]吴慈生,沈玉龙,李洋,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安徽科技,2010(2).
[7]何健.江苏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3).
[8]钱明霞.江苏装备工业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
[9]姚鸿雁,朱启贵.上海市装备工业与国民经济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8).
[10]张光明,江巍.江苏船舶工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度计算与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4,14(1).
[11]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2]2012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0 亿元[EB/OL].[2013-09 -06].http://newscenter.southcn.com/n/2013 -05/14/content_68876001.htm.
[13]安徽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EB/OL].[2014-03-14].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05/15/c_115779411.htm.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4-05-17].http://www.110.com/fagui/law_362326.html.
[15]安徽省工业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培育计划[EB/OL].[2014-04-12].http://istock.jrj.com.cn/article,000859,147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