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群众体育供给机制实现方式的研究

2015-11-20苗治文郑东旭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非政府政府部门物品

苗治文,郑东旭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群众体育供给机制实现方式的研究

苗治文,郑东旭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群众体育发展是提高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必然要求,是满足群众体育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主要途径。而群众体育物品有效供给是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基础,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的保障。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当前群众体育供给机制进行研究,提出改善我国群众体育供给机制,应建立复合式的多元化供给机制:1)政府宏观调控供给公共物品;2)社会以市场调节提供私人物品;3)非政府组织通过协调和配合政府和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由此以不同主体的竞争与合作提高群众体育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实现群众体育充分而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群众体育;供给机制;实现方式

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群众体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群众体育遵循政府宏观调控,依托社会市场调节,坚持全民参与,以全民健身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中心工作,使体育在我国普及化进程中具有了深远的社会意义及内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群众对体育文化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大,使得体育需求多元化与体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更充分证明了改善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此,通过中国期刊网,以“群众体育”、“供给机制”等为关键词,查阅有关期刊论文30余篇,同时查阅了10余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和著作,为本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结合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需要,就群众体育供给方式这一问题访谈了国内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通过研究了解到,群众体育的供给是阻碍当代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完善体育供给机制是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时代命题。

1 群众体育产品的属性

群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1]。结合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根据物品类型不同,将群众体育物品归纳划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或准私人物品)。

所谓的公共物品一般情况下是指可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共同享用的物品,而不是为个人专门生产或使用的产品和劳务[2]。严格意义来讲,公共物品自身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2个特征,即对于1种公共物品不能排除人们共同使用,且当某一个体在享用1种公共物品的同时不会阻碍和减少另一个体使用它的能力。此类物品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效地以企业或个人的方式通过市场供给机制来完成,主要还是需要由政府部门来实现。例如国防建设、医疗体系等有形的物品和政策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无形的物品。群众体育公共物品主要有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基础场地设施和有助于其发展及实施的相关性政策、制度体系、法律以及科研等。

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它赋予了个人拥有并使用的权力,而其他具有潜在能力的消费者便不能获得,并且在不同的消费与生产单位之间潜移默化地区分出消费者和生产者。通常情况下,私人物品交易往往不会产生权威结构,通常是由个人和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的消费者一般以其自愿支付的金额来间接反映对物品的评价,卖者则是以其自身能够接受的价格来反映出物品的成本,例如运动时用的各种球拍、穿的运动服等。

准公共物品通常都是自身持有的较大的外部收益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物品,我们既不能将其归纳到公共物品中去,其又不属于纯粹的私人物品,因此我们把这类物品归纳为准公共物品[3]。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供给主体多元化,从理论角度来看,准公共物品主要应该采用由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相互协调、共同承担的方式进行供给。例如,健身中心中各种运动健身器械及体育场地设施等。

2 我国群众体育供给机制的主体

2.1 政府部门是我国群众体育供给的核心主体 从目前的产品属性来看,群众体育中公共物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公共物品主要依托政府部门供给,所以政府成为群众体育的主要供给力量。这些公共物品主要包含制度性的公共物品,例如保障人们有序、顺利进行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发展规划、法律法规、体育设施的维护等相关服务;能够激励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宣传所用的报刊、手册、海报等动力性物品;各类体育培训、体育科学研究、健身指导、体质监测服务等供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运动技能,以及满足人们体育活动必备的体育场馆、器械设施等都需要由政府作为核心进行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具有实现和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能力,其具有的普遍、广泛的公共利益性是其他社会团体或部门所不能完全具有的。由于政府部门通常是以社会基础性公共利益为主,且其他行政部门持有的相关权力也由政府给予,因此政府在群众体育公共物品供给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毋容置疑。由于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过大,而政府部门的能力有限,不能够满足群众所有的体育需求,所以政府部门只能选择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必须由政府部门投入才能有效发展的群众体育公共需求方面。

群众体育供给机制主体有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其中,政府部门是供给的核心主体。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一种社会秩序,以实现其统治和管理[4]。在群众体育供给中,政府部门依靠自身强制性和权威性的制度体系赋予其相应的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与公共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存关系”,他们彼此依存并且相互制约。正是在这种制约体系与“共存关系”的影响下使群众体育供给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供给政策在政府部门供给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的机制中起着主要作用,即决定着由谁生产、谁提供、谁使用以及使用什么。同时,政府也履行着宏观控制和监督的职能,控制和监督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程度,并且不同地方政府所具有的职责和职能权限都是由中央政府所明确和划分。自2009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以来,将群众体育供给机制中政府部门职能定位为“三纳入”,即将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纳入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健身工作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将健身相关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这进一步体现了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并明确考核各地方政府开展全民运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体育公共物品供给是体育部门的第1要务,也是体育部门的核心职责,并且体育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能是公共体育事务管理,我们可以将其角色定位为体育物品、产品的供给者与管理者。群众体育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和非营利性,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程又是围绕利益来进行,由此造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因此,基础领域的非营利性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可能由市场来承担,所以这部分供给主体只能由政府部门负责。

2.2 社会组织是群众体育供给中的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作为现在群众体育供给的主体,其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需求是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的不同需求需要从市场中得到满足,同时市场也需要依靠社会来发展。社会需求决定着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市场也有权选择是否进行这类物品的生产。所以,市场和社会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最终目的往往是获取利润最大化。因此,对于社会群众普遍喜爱的、参与者数量较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的群众体育物品,市场机制就可以以其主体之一的企业组织,将市场需要作为首要出发点,组织多种多样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对体育公共物品的需求为导向,借助并发挥市场作用来实现具有私人物品特点的群众体育物品供给。私人物品的普遍存在、不断增加以及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这部分物品主要由社会组织供给。但是,在我国传统体育供给是单一的由政府部门提供完成,政府根据公民对于体育的需求并综合民众偏好提供公共物品,而政府由于“理性经济人”的缘故致使体育供给出现“政府失灵”,且“政府失灵”在群众体育供给机制中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和缺失:1)供给的双边垄断;2)信息不对称;3)预算最大化。根据现已有的国际经验,当供给出现“政府失灵”时便会向社会求助,而市场化的合理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体育供给中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利用市场机制对竞争、价格等的调控作用来实现群众体育的公共资源配置。但是要想使市场调控对公共资源产生作用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而本身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市场失灵”,并且市场的趋利性和盲目性必然会使群众体育供给产生一定的弊端。在传统体制下,政府部门未能形成与市场共同参与供给的有效机制,使群众体育供给缺乏必要的市场因素,这不可避免地致使政府部门作为当时群众体育供给的唯一主体失去有效的市场竞争体系,从而导致群众体育供给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低下。要消除供给弊端,改善供给效率,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供给机制,而改革群众体育供给机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供给关系。

2.3 非政府组织是群众体育供给不可或缺的力量 非政府组织作为当代社会的第3支力量,在群众体育供给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作为联系和弥补政府与市场的存在,在供给体系中对政府和市场进行补充和平衡。非政府组织提供体育公共物品是在没有政府强制性和市场营利性的压力下进行的,仅是为了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有着自己的优势。例如,有较强的适应力、管理成本低、贴近基层等。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保障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性、合法性和不受侵害性,使其可以自愿提供群众体育公共物品。

从法理上讲,政府部门为维持社会公平,维护大众的普遍利益,在群众体育供给中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大多数群众的体育公共需求中,而无法关注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公共需要。市场作为供给主体提供群众体育公共物品往往是以收费的方式提供具有私人物品特性的差异化服务。因此,当出现部分群体的体育公共需求无法从政府和市场供给中得到满足时,则需要借助非政府组织,以公益性、自愿性和服务公众的性质充分而有效地集聚处于不同阶层的社会资源,为不同社会群体对体育公共物品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供给,从而促进社会供给的均衡。所以,非政府组织成为我国当代群众体育供给机制中的重要主体。

3 我国目前群众体育供给机制的主要特征

3.1 政府部门仍然处于供给的主导地位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公共供给无法满足公共需求的矛盾加大,全面而快速增长的公共物品需求已远远超过公共供给所能供应的,而在整个供给过程中体育公共资源的分配通常是由决策者们的“喜好”决定。所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与多层次的群众体育需求已不能由单一的“政府包办”供给满足。又由于政府部门以竞技体育成绩作为考核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使其出现竞技体育物品供给过多,群众体育供给较少[5]。

近年来,社会出现了一些发展迅速、具有能力提供一定程度的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的团体和组织,但这些团体和组织因受国家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不能完全发挥出在供给中的作用。例如,由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是具体实施各竞技项目的中坚力量,且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又细化分工管理着98个运动项目[6],由于国家政策编制人员、经费以及事业单位建制的局限性,使得各中心不可能投入或增加过多经费和人员来进行相关运动项目的管理,而部分管理中心在资源配备缺乏的情况下忙于体育竞赛和活动而缺少对项目的规划。长此以往,各管理中心会随着活动项目和频度的增加而限制供给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的行为。虽然许多社会组织已经逐步开始走进并深入社会和农村,但多数组织难以摆脱相关制度的束缚,不能有效发挥出各组织和团体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与体育相关的大多数企业因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受到市场机制的限制,也不能发挥群众体育供给者的角色作用。

目前,我国体育部门在群众体育供给领域中虽然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政府部门许多管理特征,但是却始终难以完全走出“满足自身需求为中心”的管理价值理念,其扮演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然而伴随着这种观念的不断升华与强化,也必将孕育出“腐败、浪费”等不良现象,但群众体育公共物品自身的公益性使其供给难以完全依靠市场及其他社会组织来实现。群众体育供给价值理念已逐渐走向以人民群众需求为核心的行政理念,这对带动群众体育发展、构建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完善供给机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群众体育公共物品在产品数量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公共物品的自身属性决定其供给仍需要依靠政府部门来完成。所以,在群众体育供给中,由群众体育公共物品性质以及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决定,实现有效的供给机制仍需强化政府供给职能和作用,进一步表明政府在群众体育供给中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3.2 群众体育供给与需求多元化矛盾仍然突出 群众体育有效供给数量是评判供给质量和供给水平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我国群众体育供给部门存在着许多缺陷,供给与需求相背离,导致供给盲目性与无效性等问题的出现。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供给部门在供给中供给体系“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和控制,并且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公共领域供给中不能有效、顺利介入,这使原本供给总量不足的群众体育又出现缺乏有效供给的新矛盾。虽然我国财政在体育事业方面拨款总额明显增加,可是在总财政拨款比例中体育事业却有所下降,始终没有超过24%,远低于发达国家49.5%和中等收入国家42.1%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27.5%的水平[7]。加之与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使用范围广阔性相比,国家在人均体育经费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充足。例如,从2001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有5元,到2013全国体育事业支出为299.0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0.2%,而在这其中群众体育支出只有27.65亿元,人均仅为2.12元[8]。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总面积39.83亿平方米,以2013年末全国人口13.61亿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9]。而2003年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85万个,总面积13.2亿

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m2[10]。数据显示,2013年较2003年在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上将近翻了1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根据中国相关协会公布的有效数据,2014年底全国拥有142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社会指导员大约为1/1 000人,其中还不能保证所有指导员都完全符合要求[11]。尽管这与20世纪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并且体育行政部门也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以改善和提高供给质量,但是体育供给与群众的体育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3.3 群众体育供给的不均衡 群众体育供给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物质与非物质、经济与公共性等多个方面。我国政府和社会通常是重视财政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基础的群众体育物质性建设,很少会在制度体系、人员分配及建设、信息的宣传等方面给予财力或物力的投入,这种现象在我国局部地区体现比较明显。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在群众体育供给方面的投资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表1)。

表1 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占有体育场地分布情况[9]

从数据可以看出,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占有体育场地数量较多,占地面积也较大,而其他企业单位及民间非政府组织占有场地数量就显得微乎其微。

按照区域划分,也能够体现出供给不均衡 (表2、表3)。

表2 全国体育场地个数分布情况[9]

表3 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分布情况[9]

按照城市与农村或者是经济水平发达程度来划分,也能够体现出供给不均衡(表4)。

从数据可以分析得知,区域性供给不均衡是导致部分地区(主要是乡村地区)缺少或没有公共体育场所和设施,阻碍群众体育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

3.4 群众体育供给制度的不完善 群众体育供给机制缺乏相应完整的供给制度,尚不能实现有效的供给体系,阻碍或降低了供给的效率。制度的不完善也使行政部门无法对群众体育供给的工作绩效进行有力评价,监督体系、奖励制度以及供给的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设较为滞后,限制了群众体育供给水平,阻碍了供给效率的提高。政府在利用市场机制供给公共体育模式中,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开始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体育供给职能交由市场主体行使,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这些形式在供给公共体育物品的过程中不够规范,问题较多,致使供给难以持续地进行[13]。政府这种放责不放权的供给制度限制了许多民间组织对群众体育的供给。另外,我国目前群众体育供给体系依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供给机制影响。例如,过于集中的权力致使体育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很难完成全面而系统性的管理,并且少数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失业的“体制内”职工可以享受到由国家提供的部分社会福利,而较多的农村群体以及许多非国有企业、单位等“体制外”人群则难以享受到由政府投资建造的社会公共福利,这种“体制内、外”或“单位体系制度”的延续和存留从根本上限制着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社会供给的范畴。

4 我国群众体育供给机制的实现方式

4.1 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提供公共物品 群众体育政策、群众体育制度体系、群众体育相关法律、群众体育基础科研、满足群众体育基础性活动的体育场地设施等都属于群众体育的公共物品,这些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14]。作为群众体育供给核心地位的政府部门,供给不仅是满足和解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也是完成和履行自身相应的政治任务,在供给中应当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制度等的实施以及宏观调控来保障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1)在群众体育供给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在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明确政府责任。与此同时,体育相关的主管部门也应根据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而提供相应的群众体育公共物品,发挥其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调控,实现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划分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事权与职责,进一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群众体育发展受国家政策指引,将全民健身路径作为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切入点,同时政府还大力提倡和支持各地方建设有助于改善和提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条件的综合性室内体育场馆。例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大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也间接反映出政府在群众体育供给中的主导作用。

2)应完善我国群众体育供给体制,不断改善体育部门的一系列税收制度,制订相对完整的操作流程和体系。当前,我国体育部门主要分为政府部门直属管理的体育行政组织或企业;由私人经营管理,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或组织;再就是公共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或企业以及社会自发性非营利的组织或社团。而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群众体育公共物品供给,政府部门可以用采购的方式将社会组织纳入自身服务名单中,使政府能够向私人经营、公共经营以及自发性的社会组织、团体、企业提供持续性制度化资助,以便于完善体育产业持续链条式发展,实现社会组织供给的现实基础。另外,还应在体制上取消或者降低群众体育相关法规中的许多限制因素或准入门槛,例如社会体育组织的申请以及体育活动资金的限制等这样有助于更多的体育社会组织在政府的监督和政策的引导下成为合法有效的组织,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部门、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以及公益性组织的和谐发展,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应加强体育社会化治理,促进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作用,以二者相互协作的方式提供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公共物品。市场本身具有营造体育物品供给秩序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决定了市场与政府部门、市场与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多维视角下形成的多中心治理结构模式。政府要做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需要将原本过多在政府手中的权力下放到基层,实现多中心管理的模式。政府、市场以及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3大主角,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而3者之间也同时存在着相互协调和制约,但是却不能相互替代。而除了必须由政府供给的基础性体育公共物品之外,其他公益性较强的项目还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来鼓励由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等来提供,并且还应给予承担部分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相应的资源支持。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强化法律政策,宏观调控群众体育的发展和需求,为相关的体育社会组织或协会的发展以及规范创造良好的保障。

表4 城市与农村体育场地分布情况[9,12]

4)应建立体育管理体系,探寻适合我国群众体育体制发展的新道路,扩大群众体育权利的有效使用范围,将高效、公平、合理的群众体育资源提供给社会。实现我国体育转型,需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当前体育发展现状逐渐加快群众体育改革步伐,构建符合当代群众体育发展需求、有助于带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供给机制。进一步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引导下以政府为辅,以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为主的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合办体育的新格局。同时,应将群众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放到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中,加强政府的监督与引导。另外,应将政府部门和学校持有的体育场地、场馆等基础设施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但是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加以制约和管理,以便于充分、持久、有效地利用现有体育资源。

5)应增加我国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就我国目前经济水平发展的总体程度来看,社会群体的整体消费水平将逐渐提高,因此体育人群消费指数也将上升,这不仅能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也会带动体育总消费额度持续上涨。但社会的需求总量是巨大的,一些公共体育资源的经费投入需要政府来承担,因此只有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革体育资金融资制度,建立体育资源合理配套体系,加强体育资源后期利用保护机制,确保体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利用率,才能使更多人的体育权力得以实现[15]。对于实现群众体育的有效供给,政府还应改善当前体育公共资源供给的合理性,需将体育经费及设施投入更多地倾向于小康社会和农村建设,使体育供给在基层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应该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能力,降低场馆及器械的损坏率,提高相关资源的边际效应,使已有的体育资源实现长期高效的利用,尽可能在不浪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保证群众体育公共物品供给的持久和有效性。

4.2 社会组织通过市场调节提供私人物品 社会组织通常采用市场交易的方式完成群众体育供给。市场供给的本质往往是通过不同市场主体,在结合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以自愿的方式进行交易,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获取经济效益。市场供给群众体育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私人经营的营利性组织以及个人“经济人”效益。按照经济学观点供给与需求是构成市场运行的基本要素,市场交易必须是双方基于市场价格上自愿选择[16]。因此,市场供给群众体育公共物品的“经济人”是在能够为自身带来一定利益的基础上,在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下来为群众体育进行供给,而消费者为满足自身某种体育需求,以自身付费的形式通过市场“购买”来实现。但是消费主体要求这类体育物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排除其他未付费者使用,假如这类物品的“购买”不能够阻止其他未付费者使用,那么更多的消费者将趋于“搭便车”,而这种现象将阻碍市场供给的动力。因此,结合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与市场“经纪人”动机是实现群众体育物品市场机制供给的有效手段。

从群众体育市场供给具体实现过程来讲,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同时受到群众体育物品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政府部门、市场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都可能成为供给中资金投入方面的主体。而在群众体育供给中为有效解决或降低供给生产经营的风险性,可以通过现代市场企业制度中的相关产权制度,让群众体育供给者在明确自身产权的基础上以股权投资形式或者是债权投资形式进行群众体育供给,进一步形成体育供给主体产权多元化。许多现代化企业或组织将自身有效控制权以及剩余索取权进行具体化,以实现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动力、约束以及相互制衡机制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保证企业高效有序运行。群众体育市场供给主体也会依据当前群众体育市场上经营资本、运动人群、场地场馆、体育器械等要素的相关价格水平,考虑自身资本实力和拥有条件,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来选择市场交易方式或自身内部一体化生产方式进行供给。在群众体育市场供给经营策略方面,当群众体育物品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能够给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时,将会吸引更多市场生产经营商来竞争,而生产经营商必将会通过对经营策略的不断创新来获取群众体育物品供给市场最大限度的利益。通过改进和创新产品、完善经营理念、拓宽供给渠道以及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模式等为不同的体育消费人群提供不同需求,最终达到占领体育市场的目的,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群众体育公共物品市场的有效供给。

群众体育市场机制供给有效性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内部条件,其需要对市场相关法规进行完善来维护群众体育供给市场的有序性。市场相关法规既包括市场自律性规章制度,还包括政府所制定的有关法律。另外,“市场失灵”是市场供给群众体育物品的弊端之一,因此需要借助政府作用进行控制和协调。而实现群众体育市场供给的有效性则必须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并且充分发挥和利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能力和强制性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4.3 非政府组织通过协调配合政府与社会提供准公共品非政府组织供给群众体育物品通常是注重整个社会的整体效益,一般都是市场不愿意提供而政府又没有足够精力去投资管理的基础性体育物品,这类物品通常会使特定人群受益,并且自身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特征。市场供给群众体育往往通过2种机制:1)自治机制,通常是根据供给的自身性质决定;2)委托代理机制,是由政府部门或者社会组织、企业团体等进行组织、委托而形成的一种群众体育成供给机制。在整个体育供给中,供给目标设定需要考虑市场对群众体育供给需求的实现以及部分特定人群的需求。换句话讲,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前提是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导致部分人群的体育需求未得到满足。但是非政府组织无法运用类似政府强制性的法规政策来实现供给的组织目标,所以只能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委托代理以及借助市场组织及个人的资金资助来实现其组织目标。另外,非政府组织供给群众体育目标是为了满足人们基础性体育需求,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群众基础性公共利益,政府和市场有责任与非政府组织一起实现人类共同的社会福利,因而在非政府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中的政府政策和市场资金的资助是可能而且必不可少的[6]。非政府组织群众体育供给机制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来实现供给机制的有效转换,对输入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达成供给目标,而非政府组织中输出的体育资源则可视为为社会提供群众体育公共物品,满足群众体育需求并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供给机制的创新是有效评估供给绩效水平的关键,完善供给体系是衡量供给质量的前提保障。当政府部门和市场机制同时处于失灵状态时,非政府组织以其自愿性作为弥补和平衡“失灵”而存在的价值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政府部门和市场机制以委托的形式,通过资源资助方式将非政府组织作为代理人来提供本应由他们自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非政府组织自愿供给群众体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身筹资提供,或者接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待遇,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资助等形式来实现供给。因此,可以明确得出,当政府的力量不能满足群众体育的需求,市场也无法进行供给时,应充分调动民间团体的力量,通过政府部门资助,利用市场委托的形式完成供给。

5 结 语

群众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时代命题,应不断改善我国群众体育供给现状,构建相对完善的供给机制,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倡导社会力量、引入民间组织参与群众体育供给建设,对供给体系采用政府购买、项目补助、资金融合、特许经营以及一些相关性定向资助等多种模式来吸引市场竞争体系的融入,以改善供给效率、提高供给质量,最终形成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为主导供给群众体育公共物品,以市场调节提供私人物品,非政府组织协调配合政府和市场提供准公共品的局面;进一步完善市场、社会参与公共体育供给的激励引导机制和监管机制,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在供给体系中的分工、互补、竞争与合作[17]。从而发挥不同供给主体优势,完善群众体育供给模式,利用不同供给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群众体育供给效率和质量。

[1]中国财经.国务院鼓励体育产业引入民资 2025年规模超5万亿[EB/OL]. http://finance.china.com.cn// news/20141020/2736897.shtml,2014-10-20.

[2]马宏俊.基于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构建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24.

[3]徐开春,刘丙权,江志强.关于体育院系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85-86.

[4]韩英,张雅君,黄丹霞.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习[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8(4):77-80.

[5]陈立利.大学生社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27-32.

[6]马晓红.苏州市经营型健身俱乐部瑜珈教练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7]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8]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103.

[9]刘军山,孟万金.关于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质量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 11-13.

[10]冯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评价初探[J].曲靖师专学报,2000(3):64-66.

[11]金健秋,车保仁,于军.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4):44-47.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Mass Sports Supply Mechanism in China

MIAO Zhi-Wen, ZHENG Dong-X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and health level of whole nation, also a main approach to meet mass sports public demand and realize public interest. Effective supply of mass sports equipment is basis of national strategy to increase national fitness, guarantee to meet public diversified sports demand.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pecialist interview, this thesis studies current mass sports supply mechanism, proposes diversified compound supply mechanism to improve mass sports supply in China. 1) Public goods supply guided by government macro-control. 2) Private goods supply guided by social market regulation. 3) Quasi-public goods supply guided by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o as to improve mass sports supply efficiency and quality b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realizing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mass sports; supply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G811.4

A

1004-7662(2015 )06- 0001- 07

2015-05-26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全运效应对辽宁省群众体育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L12DTY009)。

苗治文,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非政府政府部门物品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良性关系构建路径分析
称物品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