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群建设中的课程要素分析
2015-11-19陈才锜
陈才锜
摘要:从化学学科内在规律总结、学科内涵发掘和化学教育功能发挥等因素出发,寻找课程群建立的依据,提出了必修课与四类功能性选修课(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作为课程脉络是建立化学课程群的一种可行的模式,分析了化学课程群建立与校本化课程目标、必修选修课、课程功能发挥、育人目标实现和教学方式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群建立对完善化学学科体系、发挥化学学科教育功能和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必修课程内容的重组和四类选修课的建设是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基础,课程群建设是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
关键词:化学课程群;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课程功能;化学观念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1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程群是指某种性质或担负相近教育功能、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由师生有计划地学习的课程集合,它通过知识的载体即教材实现对学生在思想、方法和认知结构方面的不断完善。课程群是与单一课程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1],是为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力和方法、智能和学习力等方面梳理,揭示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内容上、能力上和认知结构上对具有相关、递进和互补的课程进行系统建立,并加以整合而成的系列课程。目前,中学化学课程群建设研究和实践并不多,基本上是以散点式的选修课程开设为主。要建立课程群需在全面研究分析必修课与选修模块教学的内容和功能的结构性矛盾基础上,发挥现有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各模块的作用,提出课程之间的内容调整等对策[2],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化学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的建立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以便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智能、品行、身心三大发展水平。
1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与校本化课程目标相统一
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学科自身的思想方法体系是一完整体的学科教学体系,但学科教学体系通过学科课程群才能得以体现[3]。学科教学课程群的建构是需要校本化的,即要依赖所在学校的课程特色和文化、教师和学生情况及软硬件等实际制订校本化课程,所以学科的课程群必须要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体系一致,才能根据学校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开发课程,形成学科的校本化课程群。
笔者学校以培养“仁人志士、务本立事”为课程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的校本化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思想主线。笔者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时以“能力加速、自主发展”为学校内涵课程特色。校本化课程要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逐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决定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最终实现学生的能力加速、自主发展。“基于能力的教育与基于成绩的教育”是编写课程的不同着眼点,而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当围绕能力提升但不一定容易取得好成绩的内容
来设计[4]。
校本课程特色“能力加速”是有层次性的,其能力标准有三个层次:①基本能力水平得以提高;②特长智能水平得以加强;③学习力得以提升,三者构成了基本能力维度。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的能力目标,这三个层次能力目标:①八大基础能力的提高。笔者综合几十种能力分类,适合通过校本课程学习能加速提高的最基本的能力有八类,包括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化学学科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化自身的主体能力,化学学科的八大基础能力为:自然认知能力、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理论和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创新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能力。②八大智能水平提升[5]。校本化智能水平提高与化学学科目标一致,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逐步体验找到其适合自我发展的擅长智能,并通过课程学习强化其某些特长智能,并形成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最终形成自己稳定的职业倾向。这八大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节奏、身体运动、视觉空间、人际交往、自知自省和认识自然智能。③学习力的加速提升。个人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通过校本化学课程群中的部分化学课程的学习,开展协作与交往以练就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的品质;开展实践与活动以练就策略模式的建立与反思习惯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以明确奋斗目标,把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习力提升为主体的价值趋向。
每一个人的基础能力、智能水平和学习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能力提升中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实现个人特长智能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学生的兴趣点、个人的特长、个人的爱好,最终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形成个人的化学专业方向和今后的与化学有关的事业方向,强化自己的智能水平。通过化学必修和选修课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特长,强化自己的化学基础能力,逐步形成学习的意志、毅力、反思和创新,使其学习力不断增强,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2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统一
从化学课程体系看,仅必修课程无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只有通过各类选修课的功能联结与强化,逐步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化学的系列选修内容才能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化学思想或观念。反之,化学的系统思想可以通过课程群建立才能得以深入。笔者学校以“能力加速、自主发展”为主旨建设校本课程体系,则化学的课程群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以实现能力发展。从课程性质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要达到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必修课程的横向扩大——知识拓展;纵向加深——强化兴趣特长;能力提升——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知识应用——通过社会实践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必修课为主线分解出四类功能性课程,这四类性质的课程连同必修课程构成了校本课程体系的主脉络。
化学学科必修和四类选修课构成了化学课程群(属校本课程的子群)。四类选修课中:(1)知识拓展类,简称拓展课。包括大学化学课程、化学学科前沿发展课程、横向跨学科如生物化学等综合课程等。(2)职业技能类,简称技能课。熟悉化工技术和强化今后从事化学或与化工有关的职业的意识,包括化学技术、实验技能、精细化工等职业类型等课程。(3)兴趣特长类,简称特长课。内容包括化学兴趣类课程、化学研究类课程和化学竞赛类课程等。(4)社会实践类,简称实践课。包括创新性社团如电池研究室、矿物研究室等社团课程,社会实践调研类课程如化工产品、节能研究、保护环境等进入社会进行调研,与企事业单位研究室联合进行体验式研究等等。
通过四类选修课的建立,一是建立化学课程群的主脉络,通过必修课和四类选修课即可构建二维的课程群。二是让教师建立起对自己学科课程的系统认识,没有四类选修课的建立,对化学的课程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化学教学功能难以深入理解。三是让教研组建立起自己学科的完整课程体系。所有学科在一年的四学程中都有四类选修课,促使各教研组对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学科的课程体系,避免各学科以散点式开设选修课;四是让组里的教师有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开设自己研究的、自己专业的、自己感兴趣的选修校本精品课程,所有化学教师的各专业的特长均能发挥出来。五是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每一学科都建立起相应的四类选修课,学生的可选择余地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职业方向确定有更多的接触和实践机会。
必修课程为所有学生打好人生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学习力,四类选修课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强化知识拓展、知识加深、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形成和创新应用。
3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课程功能与学科内涵相统一
掌握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使之成为学生建立有用的基本观念,这赋予了化学课程群建设中挖掘内涵的重要任务。这些课程的内涵包括该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科功能和哲学思想,最后让学生建立起有用的化学观念。通过化学的学习尤其是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实现学生基础能力加速提高,进而形成为人所需的科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化学知识的拓展、能力提升和人发展所需的思想观念形成是需要课程作为载体而获得的。这些能力和观念的学习不仅是由必修课来承担,而且能力和观念的巩固和模式的形成是需要选修课深入而有层次地提供让学生有选择地活动体验的。所以,围绕着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和教育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必修课内容为主线,构建起化学校本化课程群,使学生在选择课程学习中实现能力发展、智能水平提高。为便于学生识别四类选修课程的性质,便于学生选择课程,可以对课程进行编号,每学程不断提供选修课程,则三年一轮的校本化精品课程就会逐步走向完整、精细和凸显其学科的教育功能。
4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课程功能与育人目标相统一
化学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知识、能力培养和教育功能目标,在编写和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每门功课的育人功能,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树立起人发展所需的观念和有用的思维模式。
建构化学课程群要进行要素分析,从不同维度构建课程。本文以能力、时间和课程性质三个维度构建化学课程群,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的教学时空维度、课程的教育功能维度和课程自身性质维度,三个维度整合为课程的总目标。
基本能力维度:前文提及的基本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特长智能和学习力的提高。通过系列课程实现学生的能力、智能和学习力不断提升。
时间过程维度:一是高中期间在规定化学课时数的前提下,完成公民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即花最少的时间使化学知识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培养理科工科职业意向的学生,即花费一定的学习时间,扩大选修课类型,提升学生理科工科的知识和一定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理科兴趣和特长,养成理科的素养;三是培养从事化学专业和从事化学有关的职业,这批学生花费在化学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多,尤其是对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要在一定知识深度的基础上,提升化学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完成高考的化学学科教学任务外,让学生及早熟悉化学专业的化学素养、化学技能和化学思维。
基本课程性质维度:是指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功能,考虑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编写和教学的维度。通过不同性质的课程有计划地提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所侧重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形成。化学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性质维度是化学必修内容和功能性选修内容系统安排的课程群,它以基本的知识课程、技能课程、能力提升课程、智能提升课程和思维思想提升课程构成的课程维度,我们常把课程归入四类课程中。这四类课程以学程时间为逻辑主线提供不同性质的课程或提供不同能力要求的课程,两两构成二维的课程矩阵,三维课程因素实现课程目标。
培养未来建设者赋予化学学科教学的重任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其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要关注三个维度。构成校本课程体系的因素很多,但课程目标的实现中,时间过程维度、课程性质维度和基本能力维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因素。
5 化学课程群建立要使课程功能与教育模式相统一
必修课和四类选修课的知识技能体系和教学功能不一样,其课堂教学模式也不一样。区别于必修课程教学,选修课应尽量以小班化教学为主、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以探究实践为主,做到少教授多活动、少讲解多探究、少传授多指导。
小组讨论、学生上课、课题研究、社会调查、边探究边做实验、网络学习等教学方法,是选修课程学习中的常见学习方法,选修课程不能全都是大班额上课、教师讲课、知识传授为主,而是要针对不同性质的选修课程采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如社会实践类以社团形式、模拟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企业合作开发等,采取“面对面或非面对面”的活动方式[6],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为主。
实现课程教育功能的最优化,化学学科教学必须遵循大班教学与小班活动相结合。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用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能力提高、智能提高,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课程群的建立系统地连接起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课程编写与课程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大班教学与小班活动、知识拓展与能力素质提升、能力加速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群的建立,揭示了化学内在的规律,发掘了化学教育功能,完善了中学化学的课程体系,创新了不同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效率,有效实现了育人目标。
化学课程群提供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形成和能力提高,积蓄学生自主发展所需的潜能。在化学课程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化学选修课,利于高效地使自己的特长智能得以强化,实现能力、素养和学习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3]郭必裕.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4~116.
[2]吴俊明,倪芳英.对高中化学课程模块的调查和思考[J].化学教学,2012,(5):6~9.
[4] John D. McNeil著.谢登斌,陈振中等译.课程导论(第六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朱汝葵等.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与立体化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以化学教学论为例[J].高教论坛,2011,(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