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EP与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2015-11-19冯刚

中外医疗 2015年22期
关键词:疝的术式腹股沟

冯刚

【摘要】目的比较TEP与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EP组与Lichtenstein组各50例,TEP组采用TEP术式进行手术,Licht-enstein组采用Lichtenstein术式进行手术,比较疗效。结果TEP组手术时间长于、住院费用高与Lichtenstein组(P0.05)。结论TEP与Lichtenstein术后比较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及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势,但是相对患者经济支H较高。

【关键词】TEP;Lichtenstein;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059-03

腹外疝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是腹腔内脏或者组织以及腹膜壁层组织通过腹壁或者盆壁的一些薄弱组织处向外突出形成,多发于与腹股沟位置,此位置的腹外疝被称为腹股沟疝,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术式较多.我国每年有200万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该研究对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探讨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以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标准。②为首次发病,疝无嵌顿。③年龄18岁以上,性别不限。将患者随机分为TEP组与Lichtenstein组各50例,TEP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3-73 (63.20±4.29)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 21.21±4.87)个月,斜疝31例、直疝16例、双侧疝3例,I型26例、II型21例、III型3例;Lichtenstein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4(63.11±4.89)岁,病程1个月-18年,平均(19.67±6.76)个月,斜疝33例、直疝11例、双侧疝6例,I型28例、II型14例、Ⅲ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疝的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TEP组采用TEP术式进行手术。先进行全麻,麻醉充分后在脐下1.5cm正中位置取一1cm切口逐层钝性分离直至在腹膜前间隙位置,置入10mm trocar,建立气腹,形成腹膜前间隙气腹,镜推法进一步扩大间隙,在脐与趾骨连线中上及中下的三分之一处各取一0.5cm切口,钝性分离置入5mm trocar,外侧到髂前上棘,内侧到耻骨联合,腹股沟三角充分暴露,斜疝剥离疝囊或者疝囊较大时将其与精索游离后结扎,精索腹壁化,直疝疝囊不处理,后置入12cm×14cm聚丙烯疝网片将耻骨肌孔覆盖,后将间隙内气体逐渐排出,使腹膜完整进帖网片固定网片,术毕。

1.2.2 Lichtenstein组采用Lichtenstein术式进行手术。麻醉采用腰硬联合或者腰麻,麻醉满意后在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上1.5-2cm位置取一5-6cm切口,逐层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上至腹内斜肌腱膜位置,下至腹股沟韧带反折位置,见到精索后进行游离,斜疝疝囊进行高位结扎,直疝疝囊不做处理,将10cm×12cm网片根据疝孔大小置于精索后位置固定在腹直肌前鞘和联合腱、髂耻束、腹股沟韧带,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内环重建,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8h、12h、24h不同时段疼痛程度,术后半年内复发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O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最痛。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TEP组手术时间长于、住院费用高于Lichtnstein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Lichtenstein组(P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VAS)评分比较

术后8h、12h、24h时VAS评分TEP组低于Lichtenstein组(P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内复发情况比较

TEP组术后发生2例尿潴留、1例切口位置异物感,并发症发生率6.00%,半年内无疝复发,Lichtenstein组术后无l例并发症发生,半年内无疝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38、X?=O.00,P>0.05)。

3 讨论

TEP、Lichtenstein是欧洲疝协会推荐的腹股沟疝在术式,但是两者侧重点不同,TEP是侧重于对耻骨孔的腹膜前修补,Lichtenstein是侧重于对腹股沟管后壁加强。TEP不进入腹腔,因此腹腔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是麻醉要采用全麻而且如疝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粘连因此增加手术操作难度,但是此术式中补片不需要固定,因此可避免神经等损失可能性,相对术后局部疼痛感较轻,患者术后恢复快。Lichtenstein术式麻醉科采用腰硬联合或者腰麻,相对麻醉风险性小,但是手术需要开腹,补片需要固定,术后局部疼痛感较轻明显,因此相对患者术后不舒服感更为明显,而且无腹腔镜手术条件的医院仍然是主流术式。有临床报道显示TEP术式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时比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早等优势,该研究对TEP与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TEP组手术时间为(82.31+20.74)min长于Lichtenstein组(63.92+13.47)min,住院费用(7940.74+2145.48)元高于Lichtenstein组(5476.82+1472.69)元,但是术中m血量为(123.03±24.5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6.20±4.83)d、住院时间为(4.74±1.58)d少于(短于)Lichtenstein组(123.03±24.55)mL、(16.20±4.83)d、(4.74±1.58)d,而且术后8h、12h、24h时疼痛程度TEP组低于Lichtenstein组,表明两者各有优缺点,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来看两者无明显不同,表明这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时疗效肯定,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TEP与Lichtenstein术后比较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及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势,与以上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TEP与Lichtenstein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能起到较好治疗作用.TEP与Lichtenstein术后比较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及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的优势,但是相对患者经济支出较高,采用何种术式要根据患者病情、术中操作技术成熟度等综合选择。

猜你喜欢

疝的术式腹股沟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