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例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2015-11-19苏清炎
苏清炎
【摘要】目的总结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2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年龄分布,<40岁占69.9%,病程<1周313例(51.1%),1~2周171例(27.9%),>2周128例(20.9%),发热、胸痛、咳嗽、活动后气促发生率分别为76%、66%、61.9%、43%,单侧胸水占91%,双侧胸水占9%,中小量胸水占91.3%,大量胸水占8.7%,非血性胸水占96.2%,血性胸水占3.8%,合并肺结核占29.1%,合并肺外结核占7.8%,胸水ADA>45占85.9%,PPD试验强阳性占31.5%,血沉>20mm/h占78.9%。结论充分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可以提高诊断水平,争取尽早治疗机会,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057-03
结核性胸膜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病,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之一。结核性胸膜炎若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治疗预后大多良好,而延迟诊断和不规范治疗则可转变为慢性包裹性胸膜炎,或发展为胸膜结核瘤,甚至结核性脓胸,使肺功能明显减退,对患者危害较大。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对于及时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从而减少肺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总结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提供依据。该文收集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并最终确诊结核性胸膜炎6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住院并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12例,男性398例,女性214例,男女比例≈1.9,40岁以下428例(69.9%),40-60岁91例(14.9%),60岁以上93例(15.2%);年龄8-86岁,平均37.6岁。
1.2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主要依据:①有胸痛、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或结核病密切接触史;②有胸腔积液的体征、X线或CT表现及超声证实胸腔积液;③胸腔积液经实验室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经病理、检验等排除心衰、风湿、类风湿、肿瘤、病毒及非抗酸杆菌等所致的胸腔积液;④规律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改善,胸水明显吸收好转。
1.3 观察指标
记录612例结核性胸膜炎的各种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各种阳性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612例患者中,发热占465例(76%),其中高热62例(13.3%),中度发热160例(34.4%),低热243例(52.3%),胸痛404例(66%),咳嗽379例(61.9%),其中重度咳嗽23例(6.1%),中度咳嗽121例(31.9%),轻度咳嗽235例(62%),咳痰126例(20.6%),活动后气促263例(43%),盗汗107例(17.5%),无症状者占59例(9.6%);病程<1周313例(51.1%),1-2周171例(27.9%),>2周128例(20.9%)。
2.2 影像学和(或)超声检查
单侧胸水557例(91%),其中右侧胸水290例(52.1%),左侧胸水267例(47.9%),双侧胸水55例(9%),其中大量胸水53例(8.7%),中等量胸水343例(56%),少量胸水216例(35.3%);合并肺结核178例(29.1%),合并肺外结核(除结核性胸膜炎)48例(7.8%)。
2.3 实验室检查
612例患者均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水均呈渗出液改变,淋巴细胞比例>75 %者532例(86.9%),血性胸水23例(3.8%),非血性胸水占589例(96.2%),结核性脓胸21例(34%),胸水ADA>45 U526例(85.9%),30-45U59例(9.6%),胸水ADA最低23.6U;该组病例中行PPD试验共562例,72h检查反应结果。局部硬结直径0-5mm者63例(11.2%),5-9mm者89例(15.8%),10-19mm者217例(38.6%),≥20mm或有水泡、坏死者193例(34.3%);所有患者均行血沉检测,其中血沉>20mm/h占483例(78.9%),最高达128mm/h,平均39.6mm/h。
2.4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均给予“HRZE或HLZE”方案抗结核治疗,疗程9个月,其中完成疗程590例,另外18例未完成疗程者,共治疗3-6个月不等,4例出院后无法获得其治疗情况;胸水治疗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部分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INH、地塞米松”;576例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胸水基本吸收,另外26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胸水吸收不完全,再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所有能获得资料的患者最后胸水均吸收稳定,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胸膜疾病之一,在各种不同病因的胸腔渗液中占30%-60%,在肺外结核中的比例仅次于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其中绝大部分可以发现胸腔积液,因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易于形成结核性脓胸、胸膜肥厚、支气管胸膜瘘等,使肺功能明显减退,危害较大,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该报道显示,40岁以下病人428例(69.9%),40-60岁91例(14.9%),60岁以上93例(15.2%),年龄8-86岁,平均37.6岁,与相关报道一致,说明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年轻人,是青少年胸水最常见的病因。
该资料分析显示,病程<2周者共占79%,提示结核性胸膜炎大多数呈急性亚急性起病,与谢惠安等所述一致。该组病例中,发热占76%,其中低中等度发热占86.7%,胸痛占66%,咳嗽占6l.9%,其中轻中度咳嗽占93.9%,咳痰126例(20.6%),活动后气促263例(43%),说明发热、胸痛、咳嗽、活动后气促是结核性胸膜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以低中等度发热为主,咳嗽以十咳为主,咳痰少见,故对于临床上无结核性胸膜炎常见临床症状者应引起重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误诊漏诊。结核性胸膜炎以单侧多见,左右两侧发病几率基本相近,且以中、小量胸水多见;有报道显示良性血性胸腔积液中结核感染居首位,该组资料显示,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血性胸水少见,故在临床上对于血性胸水患者仍应注意鉴别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并不少见,有作者报道近1/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合并肺内结核;该组资料显示合并肺结核比例达29.1%,与此大致相近,合并肺外结核7.8%,也不少见,故临床上发现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尤其对于涂阳肺结核或病理确诊的肺外结核,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腺苷脱氨酶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据梁清涛等报道,胸腔积液ADA值≥30U为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5.4%,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99.2%,阴性预测值82.9%.说明以胸腔积液ADA≥30 U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即使在发病率较低的欧美国家,胸水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组资料显示,胸水ADA>45U526例(85.9%),30-45U59例(9.6%),胸水淋巴细胞比例>75%占86.9%,说明胸水ADA>30U对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特异度达95.5%,与上述报道相仿;对于胸水ADA>45U,胸水淋巴细胞比例>75%,绝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因胸水ADS检测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对提高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PPD试验是诊断是否有结核感染的传统方法,但其特异性低。PPD试验阴性表示未受结核菌感染或曾感染但已生物学治愈,
另外,临床上PPD试验阴性,但感染结核的依据十分确切,这是一种假阴性,主要见于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以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机体免疫缺陷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该组资料显示PPD阴性占11.2%,考虑主要与老年人比例较高可能有关。
血沉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但本组资料全部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其中血沉大于20mm/h占483例(78.9%),最高达128mm/h,平均39.6mm/h,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共有433例患者复杏血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平均为78%,说明血沉可以作为疗效判定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全面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胸水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资料,能够对结核性胸膜炎尽早做出诊断,从而能够等到及时正规抗结核治疗,减少慢性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广泛粘连肥厚、肺功能减损等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