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
2015-11-19麻淑涛
王 凤 麻淑涛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不久前,某高职学院出台内退的文件意见征集稿,有些公共英语教师就询问提前退休的条件,希望自己能够提前退休,虽然最终并未出台任何内退文件。然而,正是这场提前退休的小插曲,“职业倦怠”这个概念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随后了解到:在1974年美国的临床心理学专家Freudenberger就提出了“职业倦怠”,随后Maslach和Jackson等学者针对“职业倦怠”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将职业倦怠分为:情感衰竭或情感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非人性化或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低的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国内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我国才有了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其显示在调查的十五个行业中,高校教师倦怠指数高居第三名。近些年,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数在逐年上升,但是针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很少,截止2010年甚至在核心期刊上从未有文章涉及。本文将在成因分析和缓解策略上陈述一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个人观点,希望对该方面的研究做一点补充。
1、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1 社会认知度低造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高职教育是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体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同时,不断国内化并且摸索发展前进,虽然近年高等教育扩招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社会意识仍然认为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二、三流的地位,考生家长中的认知程度较低,社会接受度也远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正是由于这样的认知程度,造成了高职教师的尴尬处境,将自己定位为高校教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定位为高中教师,又与教育管理制度相悖,因此部分教师自信心受挫,职业方向感不明确,促使职业倦怠生成。
1.2 学院不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1.2.1 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高职学生面临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过关率就成了学院考核公共英语教研室的一项指标,这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因为自古有云“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笔者工作的高职学院中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过了四、六级的学生是自己能力强,过不了B级的学生是老师没教好”,这也是一些领导所认同的观点,因此,在管理方面只强调教师教学能力,忽视了学生英语基础程度,造成教师全力教学,学生尽力反抗,过关率未有起色,认定教师教学能力低,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加剧职业倦怠感行进的脚步。
1.2.2 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近几年教学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绩效量化考核体制,将教师一年的工作任务考核分为:教学、科研、论文和业务学习等模块,而且有重科研、强调论文发表的趋势,使得高职教师面临科研课题研究、论文书写这些量化考核的硬性指标,为了保证薪酬待遇,必须分身兼顾教学和科研两大方面,但现实中公共英语教师人数众多,能够参与的课题、获得的资金渠道和发表文章的期刊都数量有限,导致公共英语方面的课题申报成功率低,文章发表难度大,久而久之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遭到挫败,职业倦怠感陡然上升。
1.2.3 进修学习制度重专业轻公共课程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为了更好的进行科研、教学,同时也为了提升自己的职称,进修学习是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在大力发展高职的大形势之下,进修、出国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专业课教师接近半数以上都有出国进修的机会,但是能够得到进修、出国机会的公共英语教师却很少,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对比如表1.1所示。面对这样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公共英语教师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职业倦怠感持续上升。
1.3 教学参与者的原因造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1.3.1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在校学习的学生人数众多,而公共英语教师承担了整个学院全体学生的公共课程,人均课时量都超过20课时/周,任务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每日忙于备课、应付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学生,重复教学内容,导致公共英语教师的基础知识无法提高,甚至还有所倒退,会使公共英语教师的知识习得成就感丧失,挫败感增强,职业倦怠感有增无减。
表1.1 出国人员比例对比表
1.3.2 教师教科研压力大
长期以来,高职学院的公共英语教师习惯了备课、课堂、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少涉及科研课题的主持参与,而现今评定职称、年终考核,科研都是一项硬性指标,为了职称、考核,很多教师被动的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其中不乏一些教师甚至连课题申请书都不知道该如何完成。面对巨大的科研压力,会有一些教师难以承受,从心理上不赞同甚至反感科研,这种心理推动职业倦怠的蔓延。
1.3.3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加剧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高校扩招十年有余,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2011年以前,高职录取分数线在300分左右,到了2013年已经降到了150分,2011-2013陕西省高职录取分数线具体见表1.2所示。
表1.2 陕西省2011年~2013年高职录取分数线
同时,高职院校还招收一部分三校生(他们初中学过三年英语,基础非常差),面对这样的生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在加剧,例如,精心准备的课堂导入部分,学生不理解,没有互动,久而久之精心教学的积极性被冲淡,进而消失殆尽,职业挫败感悄然而生,倦怠感进一步加强。
2、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
2.1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高职教育在国外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理论知识,高职教育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1990-1993年探索阶段;(2)1993-1999年体系形成阶段;(3)2000-2004年教改成熟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理实一体化建设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安排比例也基本形成了体系,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扎实汲取的同时,可以掌握基本完备的一整套实际操作技巧。然而,这样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被学生家长及社会认可,在他们眼中高职院校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品。因此,只有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高职社会认可度,才能使高职教师的尴尬处境得以缓解,去除地位不如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阴影,缓解职业倦怠产生的社会基础。
2.2 学院管理政策应适当倾斜于公共课程教师
2.2.1 正确定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全面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因此,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入学时基础的影响,过关率是双方结合后的一种参数,学院管理层应正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为教师创建人性化工作环境,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有了工作的动力,倦怠情绪自然会得到缓解。
2.2.2 完善考核、进修制度
首先,公共课科研申请难的现实应缓解。既然科研、论文已经列入绩效考核的范围,那公共课科研项目难申请的局面就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对公共课研究的科研经费;学院也应该创造机会,形成专业教师带动公共英语教师的模式,“手把手”的教会公共英语教师项目课题的确定、申报和研修科研方式方法,缓解公共英语教师面对科研的为难情绪,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研、论文发表的行列中。
其次,进修、出国的名额适当向公共英语教师倾斜。目前,高职院校经常组织教师利用暑期出国培训、在国内参与培训课程或者进工厂下企业锻炼双师型教师,然而,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数都被抛弃在外,形成了专业教师出国机会多得应接不暇,公共英语教师进修学习机会难觅的局面。
2.3 教学参与者共同努力促进公共英语教与学不断发展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正视自己面对的职业倦怠问题,摆正心态,积极应对,找出解决的方法,同时还应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终身学习型的道路,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研究。早在1926年,Bukingham在《教师的研究》著作中就曾提出“教师是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理论。
3、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是一种职业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推进。因此,解决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邵万红.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解构[J].内江科技,2010(2).
[2]万镭.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
[3]童颜,冷小利.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