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工艺脱氮除磷过程控制参数

2015-11-18贾艳萍贾心倩张兰河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控制参数硝化反应器

贾艳萍,贾心倩,张兰河,宗 庆

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近年来,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优势[1]。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沉降性能好,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SBR工艺过程主要包括5个阶段: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排泥期和闲置期,传统的控制方法均是按时间实现SBR工艺的过程控制,这显然不合理。因为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很大,如果按反应时间控制SBR工艺的运行,会出现进水浓度低时,由于曝气时间长导致能耗大;进水浓度高时,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污水生物处理是供氧和耗氧、氧化与还原同时进行的过程,脱氮除磷过程均伴随着酸度和碱度的产生。研究表明[1],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方式可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和脱氮除磷。厌氧阶段,聚磷菌进行还原反应,一方面释磷,另一方面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使其发酵产酸;好氧阶段,聚磷菌吸磷使总磷(TP)下降,系统中以硝化细菌为主,同时由于有机物降解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系统溶解氧(DO)发生变化;缺氧阶段,TP不发生变化,系统中以反硝化细菌为主。因此,控制过程与DO、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pH值密切相关[2,3]。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控制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过程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探索[4,5]。Wareham等[6,7]利用ORP和pH值作为控制参数调节和优化污泥厌氧/缺氧工艺的运行;Akin等[8]采用ORP和pH值作为系统缺氧和好氧阶段的控制参数,发现ORP可作为系统缺氧阶段的控制参数,而pH值可指示好氧阶段硝化作用的进行程度,判断硝化作用的终点。高景峰等[9]采用pH值和ORP作为SBR工艺脱氮过程的控制参数,在碳源充足时,pH值的曲线不断上升,反硝化结束后持续下降;ORP曲线在反硝化结束时,急速下降并出现拐点,二者结合控制反硝化时间。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利用AOA工艺的过程参数对有机物降解及脱氮过程的控制[10,11],对于利用过程参数控制SBR系统同步脱氮除磷的研究尚少,尤其对SBR系统AOA运行方式下利用DO,pH值和ORP的变化作为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工作探索SBR工艺AOA运行方式下,DO,ORP和pH值的变化与生物脱氮除磷的关系,揭示利用DO,ORP和pH值作为SBR工艺AOA运行方式过程控制和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可行性,为实现SBR工艺的在线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1 实验部分

1.1 废水指标

合成废水采用CH3COOH作为碳源(COD,400~500 mg/L),NH4Cl作为氮源(NH4+-N,45~55 mg/L),KH2PO4和K2HPO4作为磷源(PO43--P,15~20 mg/L),利用CaCl2,MgSO4,EDTA,CuSO4和MnCl2等作为微量元素的来源,其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分别是CaCl2·2H2O 0.07 g/L,MgSO4·7H2O 0.06 g/L,EDTA 0.003 g/L,CuSO4·5H2O 0.012 g/L,MnCl2·4H2O 0.03 g/L。pH 值为7.75,为了监控硝化-反硝化过程中pH 值的变化,未添加额外的酸或碱。

1.2 实验装置与运行条件

采用SBR 反应器,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SBR 反应器采用有机玻璃制成,内径为15 cm,有效容积为4 L。SBR 运行周期均为12 h,瞬间进水→厌氧(240 min)→好氧(390 min)→缺氧(60 min)→沉降(30 min)→瞬间排水,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每一周期的反应时间,通过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泵的进气流量,厌氧条件下通入N2,进水量和排水量均为2.5 L,反应器在室温下操作,无温度控制措施,污泥龄为15 d,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器温度在20~25 ℃。污泥取自吉林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在实验前1~3 个月进行了污泥的驯化,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为2 800~3 000 mg/L。

图1 SBR 实验装置Fig.1 SBR experimental setup

1.3 主要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化学需氧量(COD)采用重铬酸钾法,NH4+-N 浓度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NO2--N 浓度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NO3--N 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TN)浓度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PO43--P 浓度采用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DO采用JYD-1A 型溶解氧测定仪测定,pH 值采用pHs-2C 型pH 计测定,ORP利用德国WTW 公司生产的ORP分析仪来进行监测。

2 结果与讨论

SBR 系统采用AOA 方式连续运行3 个月后,出水平均COD,PO43--P,TN 和NH4+-N 分别为20,1.1,11.7 和3.7 mg/L,COD,PO43--P,TN 和NH4+-N 的去除率分别为95.5%,92.7%,77.4%和92.4%。在反应器达到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基础上,考察一个运行周期中pH 值,DO和ORP的变化规律。

2.1 一个运行周期中pH 值和DO 的变化规律

SBR 工艺一个周期内pH 值和DO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pH 值在厌氧段开始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有机酸被吸收利用及聚磷酸被降解时产生了H+,导致了pH 值降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在厌氧阶段末期(3~4 h)趋于稳定(pH 值为7.5),有机物降解的好氧速率达到最低值[0.05 mg/(g·h)],此点可作为厌氧释磷的终点,此时有机物难以继续降解,磷的释放完成。厌氧阶段聚磷菌占优势,主要进行磷的释放,厌氧阶段结束后进入好氧阶段。因此,可以根据pH 值的变化决定厌氧时间的长短,不必按常规的时间程序控制,可提高效率。进入好氧阶段后,曝气开始,pH 值从7.5 开始下降,这主要由于发生了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产生的H+量大于好氧吸磷产生OH-量,导致pH 值下降;好氧阶段开始(1~2 h),硝化作用进行了75%~80%,随着NH4+-N 转化为NO3--N 和NO2--N(NOx--N 为48.5 mg/L),pH 值降到最低值(7.0),氨氮降低至最低值3.1 mg/L(氨谷),此时pH 值最低点与氨谷点相吻合,这个点可作为硝化作用的终点。硝化作用结束后,不再产生H+,pH 值开始快速上升,这是因为硝化反应结束,不再消耗碱度,反应器中碱度不断上升,pH 值不断增加,达到一个恒定的平台(8.0),此点与磷酸盐吸收的最大值相对应,可作为磷吸收的终点。在好氧阶段结束后,进入缺氧段,pH 值继续上升,这是由于反硝化产生碱度,导致pH 值升高,因此,利用pH 值的变化能够判断硝化作用的进行程度,同时可利用pH 值达到稳定平台的这一点作为好氧阶段除磷过程的终点。沉降开始(11.5~12 h),pH 值略有降低(从8.1 降至7.9)这主要由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了二氧化碳的积累,积累的二氧化碳导致了pH 值降低。

在厌氧期间,进水DO迅速降低至0。进入好氧阶段后,随着曝气的开始,DO曲线的变化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4.0~8.5 h),反应开始1 h 内,DO增加较慢,仅达到了0.1 mg/L,在反应进行至2 h 后,DO达到1 mg/L。同时,在好氧阶段开始2 h 内,硝化反应速率最大[2.38 mg/(g·h)],硝化作用完成了78.3%,这表明硝化作用由异养硝化细菌与自养硝化细菌共同完成,这与Zhao 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DO 继续升高,在8.5 h 时达到2.25 mg/L,这是由于反应初始,随着氨氮的降解,硝化细菌进行硝化反应的速率不断减小,耗氧速率远远小于供氧速率。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根据溶解氧的变化及时调节曝气量,使耗氧速率接近供氧速率,节约能源;第二阶段(8.5~10.5 h),DO缓慢上升并逐渐趋于平稳(约2.4 mg/L),这一方面由于COD的快速降解消耗了大量的DO,使反应速率在硝化后期低于反应初期速率,DO维持恒定;另一方面随着硝化反应的进行,大量氨氮被氧化。随着底物浓度的降低,硝化后期氨氮的反应速率低于反应初期速率,DO维持恒定。同时在整个好氧阶段观察到,磷吸收速率的变化取决于硝化作用。在低DO下(0~1 mg/L),随着硝化作用的完成,磷吸收率随DO的增加而增加,当DO在9.5~10.5 h 期间达到一个稳定的平台时,磷的吸收率达到最大值(92.7%),继续曝气,磷去除率也不再增加,因此可利用DO的这一变化特点作为曝气结束的监测信号,此点同时也作为好氧阶段除磷过程的终点。这一方面避免了传统的时间控制中存在进水COD高时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的缺点;另一方面避免了进水COD浓度低时,由于曝气时间过长而增加能耗的问题。随后进入缺氧阶段,随着反硝化反应的进行,COD的降解消耗了大量的DO,DO迅速降低至0.1 mg/L。

图2 在一个运行周期中pH 值和DO 的变化Fig.2 Changes of pH value and DO in an operation cycle

2.2 一个运行周期中ORP 的变化规律

一个运行周期中不同阶段ORP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厌氧期间,ORP的变化呈现开始快速下降,由27 mV 下降至-216 mV(0~3 h),随后速率变缓,呈现一个平台,这是由于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释磷反应和底物的消耗均为还原反应,导致ORP下降,当ORP曲线在厌氧阶段下降至最低点(即达到这个平台)时,标志着磷酸盐的释放结束,可将此点与pH 值曲线的变化相结合判断厌氧段释磷的终点。随后系统进入好氧段(4~10.5 h),随着曝气的进行,ORP一直升高,无法作为硝化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这是由于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还原态物质不断被氧化分解。Kishida 等[13]研究指出,ORP与DO的对数呈线性相关。当DO(在9.5 h 时)趋于平缓时,ORP升高速率明显减缓,这主要由于随着硝化反应的完成,还原态物质的不断减少,相应氧化态物质的产生量不断减少,导致ORP在反应后期上升变缓,最终在9.5 h 达到稳定,形成一个平台。随后系统进入缺氧阶段,ORP在短时间内(0.5 h)快速下降,并在缺氧阶段结束时下降为-47 mV。这一方面由于COD的降低导致反硝化结束时ORP快速下降;另一方面由于DO的迅速耗尽导致ORP的快速下降,氧化态的NOx--N被还原成N2,缺氧段结束时,NOx--N 基本耗尽,这标志着系统内反硝化过程的结束,随后进入沉降阶段,ORP值略有上升。因此,能够通过ORP的变化来控制缺氧阶段的时间。相比之下,pH 值在缺氧阶段的变化很小(从7.98 到8.1),这与水中残余的碳源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pH 值不能作为缺氧阶段时间控制的有效参数。

图3 一个运行周期中ORP 的变化Fig.3 Changes of ORP in an operation cycle

2.3 实时控制效果的验证

为了更好地建立脱氮除磷的控制措施,验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当进水COD为485 mg/L,TN为51.7 mg/L,PO43--P为15 mg/L时,在一个周期内(12 h),每间隔15 min监测pH值,ORP,DO,PO43--P,NO3--N,NO2--N,NH4+-N,TN及COD的变化,判断厌氧段磷的释放与好氧段磷的吸收,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的终点,结果如图4,5,6和7所示。

图4 监控实验中pH值和ORP的变化Fig.4 Changes of pH value and ORP in monitoring experiments

图5 监控实验中DO的变化Fig.5 Changes of DO in monitoring experiments

图6 监控实验中COD,PO43--P和TN的变化Fig.6 Changes of COD, PO43--P and TN in monitoring experiments

图7 监控实验中NO3-N,NO2--N 和NH4+-N 的变化Fig.7 Changes of NO3--N, NO2--N and NH4+-N In monitoring experiments

由图4可知,当反应时间为1~3 h时,pH值由7.89开始不断降低至7.52,并保持稳定(3~4 h),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4~7.5 h),pH值继续降低至最低值7.0后不断上升;ORP由45 mV不断降低,在反应进行至3 h时达到最低值-190 mV,其后在厌氧阶段始终维持在这一水平,进入好氧阶段后不断上升,并在10 h时上升至最大值140 mV,形成一个稳定的平台,进入缺氧阶段后继续下降。由图5可知,好氧段(4~10.5 h),随着曝气的开始,DO不断增加,在9.5 h时达到最大值(2.32 mg/L),继续曝气,DO值不再增加,形成一个稳定的平台。由图6可知,当反应运行3 h时,释磷量达到最大值49.5 mg/L。综合图4~7可看出,pH值曲线与ORP曲线均由开始不断下降至3 h时,到达最低点呈现一个平台,两条曲线呈现平台的转折点可作为厌氧段释磷的终点,此点磷的释放完成;好氧段(4~10.5 h),当反应器运行至7.5 h时,出水NH4+-N为3.7 mg/L,NH4+-N 的去除率为94.3%,此时对应pH值曲线的最低点(7.0),可将此点作为硝化作用的终点。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氨氮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当反应器运行至10.5 h时,出水NO3--N,TN,COD和PO43--P分别为31.8,35.83,21.8和1.1 mg/L,COD与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95.5%和92.7%;随着运行时间继续增加,COD和PO43--P的去除率保持稳定,此时DO曲线与ORP曲线均达到最大值并呈现一个平台,可将此作为曝气结束的信号以及好氧段吸磷的终点。因此,在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方式中,利用DO,pH值和ORP作为控制参数实时控制,可有效控制厌氧、好氧和缺氧段的反应时间,并能保证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3 结 论

a)在厌氧阶段进水DO迅速降至零左右,pH值和ORP在厌氧段不断减少并最终达到一个平台,厌氧段可将pH值曲线与ORP曲线下降至平台的转折点,二者结合确定厌氧段的时间和释磷的终点(此时磷酸盐的释放量最大为49.5 mg/L),磷的释放完成。

b)在好氧段利用pH值曲线的最低点确定硝化作用的终点,此时氨氮浓度降低到最小值3.68 mg/L;硝化作用结束后,利用DO,pH值及ORP曲线均上升至一个稳定平台三者相结合作为曝气时间结束的信号,并确定好氧吸磷的终点,COD与PO43--P浓度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1.8和1.1 mg/L。

c)在缺氧段pH值变化较小,ORP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可通过ORP值的变化确定缺氧段的时间,并通过ORP曲线在缺氧段的最低点来确定反硝化过程的终点,此时NO3--N浓度接近零。

[1]王淑莹, 顾升波, 杨 庆, 等.SBR 工艺实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6):1122-1130.Wang Shuying, Gu Shengbo, Yang Qing, 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real tim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9, 29(6):1122-1130.

[2]Yu R F, Liaw S L, Cheng W Y, et al.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SBR applying real time contro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0, 126(8):943-948.

[3]Cho B C, Chang C N, Liaw S L, et al.The feasible sequential control strategy of treating high strength organic nitrogen waste water with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43(3):115-122.

[4]Chen K C, Chen C Y, Peng J W, et al.Real time control of an immobilized cell reactor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using ORP[J].Water Research, 2002, 36(1):230-238.

[5]杨 庆, 彭永臻, 王淑莹, 等.SBR 法短程深度脱氮过程分析与控制模式的建立[J].环境科学, 2009, 30(4):1084-1089.Yang Qing, Peng Yongzhen, Wang Shuying, et al.Analysis and establishment of control modes of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in SBR[J].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9, 30(4):1084-1089.

[6]Wareham D G, Mavinic D S, Hall K J.Sludge digestion using ORP regulated aerobic-anoxic cycles[J].Water Research, 1994, 28(2):373-384.

[7]Al-Ghusain I, Hao O.Use of pH as control parameter for aerobic/anoxic sludge diges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5,121(3):225-235.

[8]Akin B S, Ugurlu A.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J].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40(8):2873-2878.

[9]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莹, 等.以DO、ORP、pH 控制SBR 法的脱氮过程[J].中国给水排水, 2001, 17(4):6-11.Gao Jingfeng, Peng Yongzhen, Wang Shuying, et al.Using dissolved oxygen,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and pH value for control nitrogen removal in SBR process[J].China Water &Wastewater, 2001, 17(4):6-11.

[10]彭 轶, 彭永臻, 吴昌永, 等.A2/O 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J].环境工程学报, 2008, 2(6):752-756.Peng Yi, Peng Yongzhen, Wu Changyong, et al.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A2/O process[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8, 2(6):752-756.

[11]李明堂, 刘梦洋, 曹国军, 等.耐冷菌强化去除农田径流污染水体中氮磷的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5):160-163.Li Mingtang, Liu Mengyang, Cao Guojun, et al.Study on removal simul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water polluted with runoff from farm land by a psychrotolerant bacterium[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 26(5):160-163.

[12]Zhao W H, Mavinic S D, Oldham K W, et al.Controlling factors for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a two-stage intermittent aeration process treating domestic sewage[J].Water Research, 1999, 33(4):961-970.

[13]Kishida N, Kim J M, Chen M, et al.Effectiveness of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and pH a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arameters for nitrogen removal in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J].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3, 96(3):285-290.

猜你喜欢

控制参数硝化反应器
Birkhoff系统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1)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MBBR中进水有机负荷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PCB线路板含镍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基于PI与准PR调节的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设计
基于模糊控制的一阶倒立摆系统稳定控制研究
脱氮菌Flavobacterium SP.FL211T的筛选与硝化特性研究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
加氢反应器大型简体锻造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