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1-18姚胜青
姚胜青
(淅川县中医院 內四科 河南南阳 474450)
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类型,主要是由心脏传导性和自律性的降低引起。相关资料显示,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者,无需治疗,患者可自行痊愈,对于心动过缓者,则需进行对症治疗[1]。随着近年来我国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医方剂在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领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淅川县中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淅川县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且辨证为心肾阳虚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为27~74岁,平均为(59.2±11.7)岁,包括6例窦性心动过缓,15例病态窦房综合征,9例单纯传导阻滞。观察组30例,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为29~71岁,平均(57.4±10.5)岁,包括7例窦性心动过缓,1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单纯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3天均停止使用影响心率的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加减进行治疗:包括斧子10 g,麻黄15 g,细辛10 g,熟地黄15 g,鹿角胶5 g,肉桂10 g,白芥子10 g,甘草15 g,1剂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宝丸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心宝丸(由广东太安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丸60 mg,产品批号为Z44021843)口服,主要成分包括诃子肉、石菖蒲、荜苃、醋制香附、醋制乳香、丁香、檀香、麦冬、人参、冰片、酒制蟾酥、沉香、苏合香,每日3丸,3次/日。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估:①痊愈:患者经治疗,其24 h平均心率提高至每分钟60次以上;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其24 h平均心率的提高最小值在每分钟5次以上;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其24 h平均心率无明显改善,或有恶化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对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多种类型,患者普遍表现为24 h平均心率减慢[2]。现代医学主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其治疗,通过给予患者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其效果较为明显,但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且治疗成本较高[3]。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主要为阴寒内盛,心肾阳虚,患者多存在脉搏迟缓表现。因此临床治疗应以化瘀通脉、益气温阳为主,同时联合祛湿、散寒以增强临床疗效[4]。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源自《伤寒论》,具有补肾阳之效;阳和汤源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通经脉、散寒湿、补肾阳的作用。两方合用,能够有效发挥散寒祛瘀、温经通脉、助阳补火的功效。方中的主要成分附子具有抑阴回阳之效,促进一身之气流动,药效峻猛;熟地具有生发元气、益血生精、温补营血的作用,使得附子有所发;鹿角胶则可强壮筋骨,填精补髓,具有补肝益肾之效;麻黄具有祛除寒邪、调节血脉的作用,能够增强附子的阳气生发作用,同时联合白芥子以消痰散滞,对附子、细辛的峻猛药效进行制约,以缓和药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该结果表明,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1]王喆.缓慢性心律失常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093.
[2]鲍益铭.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2,27(5):6-7.
[3]宋菊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75.
[4]张常喜,杨爱丽.心衰汤治疗合并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59-5260.
[5]房凌海,黄海荣,孙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4,(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