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2015-11-18王海涛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气导纯音咽鼓管

王海涛

(许昌市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方面的多发病、常见病,是非化脓性炎性病的一种。发病初期,患者全身症状不十分明显,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而耽误治疗,或长期治疗不当,可能引起病变,如发生中耳硬化、粘连等,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介入性操作、药物治疗等。其中,介入性操作如鼓室置管、鼓膜穿刺等易引发继发性感染、鼓膜萎缩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临床更多地考虑进行药物治疗[1]。本研究探讨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面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为单耳患病,符合临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肾功能不全、中耳胆脂瘤、血液系统疾病、鼻息肉、鼓室粘连硬化、重症糖尿病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均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进行声导抗测试,显示为C 型或B 型曲线。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阻塞感、耳闷、听力下降、低音调耳鸣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 ~50 岁,平均(30.24 ±4.25)岁;病程10 d ~3 个月,平均(1.01 ±0.54)个月;其中,左耳19 例、右耳21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 ~51 岁,平均(29.51 ±5.11)岁;病程14 d ~3 个月,平均(1.03 ±0.61)个月;其中,左耳17 例、右耳23 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积极的原发病和邻近病灶治疗。如给予患者浓度为1%的麻黄碱滴鼻治疗,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则给予激素类药物、抗生素治疗。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等对症治疗,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指导患者取端坐位,将患侧耳面向术者,叮嘱患者头稍稍向前倾。对外耳道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注射器(带有鼓膜穿刺针头,5 ml 长度)于鼓膜后下限进行穿刺,注入盐酸氨溴索15 mg(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60)。注射完毕后叮嘱患者取平卧位,休息约半小时后可起身。该治疗每周进行1 次,4 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对患者进行为期90 d 的随访,并进行纯音测试和声导抗测试,了解0.50、1.00、1.50、2.00 kHz 频率的气导听力变化情况,并以此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评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定 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然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纯音测听结果显示患者的气导听力提高20 dB,声导抗测试为A 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耳鸣、耳闷、耳阻塞感等消失或明显改善为显效。纯音测听结果显示患者的气导听力提高10 dB,但低于10 dB,声导抗测试为A 型或C 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耳鸣、耳闷、耳阻塞感等有一定改善的为有效。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也未见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的为无效[3]。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表示定量资料,并行t 检验,用χ2表示定性资料,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0.50、1.00、1.50、2.00 kHz 频率的平均气导听力提高分别为(19.68 ±6.35)、(14.58 ±4.06)、(13.36 ±4.36)、(11.87 ±4.60)dB;对照组相应的为(7.32 ±6.23)、(6.42 ±6.04)、(5.96 ±4.03)、(5.63 ±4.33)dB。观察组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提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而对照组仅为72.50%,前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2 例患者出现耳内短暂闷胀,但均为轻微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得以好转,不良反应率为5. 00%,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常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其病因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以及免疫反应等有关联,且绝大多数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4]。该病是造成成人或儿童耳聋的重要因素,治疗关键是尽早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以达到改善咽鼓管功能的目的。目前,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鼻部充血剂等,并成为主要治疗方向,但治疗整体效果欠佳。

盐酸氨溴索俗称沐舒坦,盐酸溴环己胺醇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属于黏液溶解剂的一种。利用盐酸氨溴索能促进中耳黏膜类表面活性物质和咽鼓管的合成和分泌,并能有效调节黏液毯溶胶层与凝胶层之间的比重,对改善咽鼓管通气和功能,促进黏液纤毛饿运输等方面发挥作用[5]。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因此受到广泛认可。

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进行纯音测听不同频率的气导听力程度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仅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72.50%),且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且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1]卢江洪.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203 -204.

[2]吴小飞.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5 -36.

[3]胡明,马元煦,程岩,等.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和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分泌性中耳炎90 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12 -3213.

[4]余朝阳.盐酸氨溴索口服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8):1142 -1143.

[5]陈岚,王建中.鼓室注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1):57 -58.

猜你喜欢

气导纯音咽鼓管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骨导语音库的建立与骨气导语音的互信息分析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和术后听力恢复相关性研究*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正常青年人气骨导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的特性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