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服务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探讨*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移动泛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13LX394)研究成果之一。

2015-11-18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专业化



知识服务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探讨*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移动泛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13LX394)研究成果之一。

白明凤

摘要知识服务需要专业化的图书馆员,也为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带来了新机遇。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专业化面临许多障碍,影响着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有效开展。因此,通过多种路径促进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发展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知识服务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

分类号G251.6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 Knowledge Service Times

Bai Mingfeng

Abstract While knowledge service needs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it provides new chances for their professionalization as well.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is confronting many obstacles, which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 Therefore, it is a realistic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librarians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in order to carry out knowledge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Keywords Knowledge service. Librarian. Professionalization.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知识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传承和社会管理的各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做好知识服务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正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向个性化信息需求服务转变,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向职业专业化道路发展。

1 知识服务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的必要性

1.1知识服务的含义和特点

知识服务是知识的服务者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对问题环境的分析,借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向用户提供经过创新加工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的一种集成性服务。它往往以知识的搜集、分析和重组为基础,以知识的创新为取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的,帮助客户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知识服务不同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知识服务是以用户特定需求为驱动的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满足用户对知识的特定需求和问题的切实解决,用户的满意度则是检验知识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唯一标准。第二,知识服务是以复合性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知识服务的目标是解决用户的问题,服务者根据用户的问题来分析用户所需要的知识,通过搜索、分析将各种相关知识聚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专业性方案。第三,知识服务是以知识增值为内容的创新性服务。知识服务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增值,知识的创新增值是由知识的服务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分析和加工而创新出具有全新价值的知识产品以解决用户的问题来实现的。第四,知识服务是以全程参与为特点的交互性服务。知识服务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服务者不断地搜集、分析和加工用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直至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户的积极参与,双方持续的信息交流,才有助于方案的优化和问题的解决。

1.2知识服务需要专业化的高校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灵魂,也是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因素。美国人认为,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建筑物占5%,知识信息资源占20%,馆员则占75%[1]。知识服务的实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存储,也需要对知识进行开发和挖掘,更需要对知识的重组和创新,这些都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工作,需要图书馆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全面了解学科专业体系,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从知识的海洋中拾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参与到用户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是职业专业化标准的基本内容。在知识服务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专业化,首先表现在应具有知识服务的专业知识上,包括图书情报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服务心理学知识等专业基础性知识,以及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专业性知识。其次,应当具有知识服务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的组织能力、知识的传播能力、知识的开发能力、知识的创新能力等。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图书馆员在知识服务中必不可少的,是知识服务的基础,需要图书馆员在知识产品再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整体和能力体系。再次,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情意,热爱自己的职业,关注用户的需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敢于冲破旧有观念和体系的束缚,具有专业自我意识,不断反思,开拓创新。

综上所述,知识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普遍偏低,随调家属所占比例大,图情专业人员较少,多数馆员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对口,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强,仍习惯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编馆员队伍中,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学历馆员分别占在编馆员总数的1.79%、19.66%、50.23%、9.48%;与此同时,各高校图书馆还有不少的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和勤工助学学生,平均每所图书馆有合同制职工11.8人、临时工12.4人、勤工助学学生35.7人[2]。这种现状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要求,必须切实加以解决。因此,全面推进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发展成了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1.3知识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带来了新机遇

知识服务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要求和管理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它强调以服务用户为根本,以知识创新增值为手段,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目标;强调在知识服务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统一。这既对高校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又为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知识服务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员以更加敬业的精神积极参与其中,深入研究知识服务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知识服务的有效方式方法。在知识服务的实践中,每一个图书馆员都能得到锻炼,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有利于推进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的发展。

图书馆员的职业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化的过程,图书馆员只有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服务行为,才能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促进专业自我,不断适应知识服务的新要求。

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的障碍

2.1职业标准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明确、严格、统一的职业发展标准和操作规范,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图书馆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系,有相当多的图书馆员属于“照顾”性质进入图书馆工作,甚至还有不少的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作为其职业保证,从而造成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大大弱化了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程度,严重地影响到高校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和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阻碍着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3]。

2.2制度体系缺陷

图书馆制度体系是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专业化制度体系是规范和调节图书馆员职业行为、维持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制度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发展,但是,这些制度体系还无法满足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员专业化制度体系,在馆员的资格、聘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上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第一,入职从业门槛过低,没有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造成馆员的素质偏低,专业人员较少,特别是具有多科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的人才更少。第二,评价制度过于注重鉴别和判断,量化指标多,而缺少发展性评价;职称评聘过于注重学历、资历和科研成果,对业务知识和能力的考评流于形式;待遇收入没有直接与业绩挂钩,还存在“大锅饭”现象。第三,管理制度注重科层管理,造成各岗位工作按部就班,不利于馆员的专业自主。这些制度缺陷构成了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3组织文化异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4]。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实现图书馆目标、保证图书馆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图书馆员成长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对图书馆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化仍存在着不利于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消极因素,一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本应该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但“等、靠、要”的文化惰性束缚着组织的变革,阻碍着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在日常服务活动中,许多图书馆员主要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把求助他人看作是无能的表现,把帮助他人视为自以为是,缺乏互助共进、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限制了图书馆员的专业成长。三是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人情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图书馆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处在不同的人情差序格局中的个体往往是以不同的法则与不同类别的人进行交往,这必然影响到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阻碍着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2.4内在动力匮乏

图书馆员的职业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更需要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主体的持续进取与努力,但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中往往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为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5]。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缺乏必要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对图书馆的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甚至不乐于参加图书馆组织的有关活动;在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时缺乏耐心,对用户表现出疏离、冷漠的态度,造成用户的满意度下降。导致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图书馆员的收入和业绩不相符,收入低于期望值,因此影响到了图书馆员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第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也增加了网络自动服务设施,更多的人选用网络自助服务,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主要趋向应用研究,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在图书馆员安排方面注重新型岗位,由此对图书馆员的职业专业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3 促进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的路径选择

3.1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是图书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法律保障。在国外,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起源于英国,至今已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有效的实施,这一制度不但保证了图书馆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保证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6]。在我国,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首先应制定《图书馆法》,确立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动态标准,并严格执行此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法律制度上来规范政府、社会、学校和图书馆员的行为。其次,建立行业权威组织机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统筹协调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确保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工作的全面落实。再次,严格按照职业标准和专业学历教育要求评聘图书馆员,聘用的图书馆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备图书馆专业服务的能力和知识积累,以保证图书馆员的专业化水平。在高校图书馆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和非专业的动态划分与管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资格,从事专门性工作;非专业人员可适当降低要求,从事辅助性工作。

3.2增强图书馆员主体发展意愿

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图书馆员的主体发展意愿是影响其专业化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和内在动力。根据动机理论,图书馆员的专业意识越强烈,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就越高。在知识型、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员的服务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支撑,需要不断掌握先进的服务技术,探索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在职业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图书馆员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提高自身发展的意识,不断寻找自我突破的机会,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职业认同是图书馆员对职业目标、社会价值以及与该职业相关因素的看法,是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图书馆员主体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职业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和期望需要一致[7],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建立是通过图书馆员向用户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其需要的专业化信息知识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来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通过营造良好的事业氛围,搭建好馆员专业发展的平台来增强图书馆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图书馆员也要学会在服务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活动,向学习型、研究型服务主体转变,不断更新服务观念、优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自主能力,在职业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3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我国图书馆员的入职“门槛”较低,所以高校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加上在高校图书馆中缺乏必要的公共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理想。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应当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知识服务理念,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自觉遵守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将用户需求和知识服务放在第一位,以用户的满意度作为服务工作的基本标准。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现状和知识服务要求,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图书馆员充分认识到职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主动意识、协同意识和责任感。要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考评机制,全面、科学地考核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德,考察他们为用户服务时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了解用户对馆员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在高校图书馆,还应建立相应的公共监督机构和读者评议馆员制度,加强外部监督,推动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4构建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共同体

图书馆员的职业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它既需要个体的主观努力,也需要群体的协同互助,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一个以提高图书馆员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自主管理、共同提高为特点,由具有共同愿景和一定特质的图书馆员所组成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自愿参与,有着互学共进的愿望,通过交流分享他人的经验,通过合作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既能充分发挥个体在群体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个体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责任心和成就感,又能发挥团体的聚合功能,展示团队精神,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带动个体的发展与成长[8]。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在图书馆员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上,需要营造合作共进的图书馆文化,建立开放合作的组织形态,创建适合各个共同体发展的活动平台,形成科学的成果展示体系和评价制度,特别是要有专家型的领军人物的引领,发挥其作为一个共同体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此外,也要重视图书馆员虚拟共同体的作用,引导馆员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到周围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促进共同体的专业发展向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

3.5完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

一个人只有通过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图书馆员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能力,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些都离不开继续教育。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岗位特点和馆员的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馆员再学习制度,明确图书馆员在职学习的时间、要求和实施办法。其次,根据图书馆员的不同发展状态实施分层培训,对那些具备较高学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人员,可针对其专业特长制定个性化的继续教育计划,注重专业性提高;对那些低学历、低能力与低素质的馆员,首先侧重思想素质的培训提高,同时针对其所在业务部门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进行强化培训[9]。培训方式可以是脱产培训,也可以是在职培训;可以是专家引领,也可以是同伴互助和自学反思。再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中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开设相关讲座等形式来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适应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

3.6实施图书馆员分类评价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员分类评价制度,明确分类评价的标准,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实施分类评价,避免了馆员评价中的一刀切现象,使所有馆员都能扬长避短,主动发展。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员分类评价制度,重点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为此,要综合考虑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员的具体情况,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历职称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基本标准,在这个基本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分别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分类考核指标要能够满足编、流、阅、咨询等职能部门的有机结合,能够鼓励馆员在某一领域发挥其自身优势、特长与兴趣,而不是片面的强调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对各项评价指标赋予适当的权重,力求平衡,允许和鼓励馆员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而其他方面达到基本的标准。

4 结语

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还是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馆员都是图书馆的灵魂,是实现图

书馆价值的核心力量。随着知识服务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更加的全面化、具体化和专业化,知识服务的转变要求高校图书馆切实加强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的建设,需要从制度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教育、建立发展共同体和评价体制等方面开展工作,消除职业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提高图书馆员的主体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推动高校图书馆职业专业化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秀.知识服务需要德才兼备的图书馆员[J].医学情报工作,2006(1):46-48.

[2]王波,吴汉华,姚晓霞,等.201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EB/OL].[2014-09-06].http://www.scal.edu.cn/tjpg/ 201311060956.

[3]蓝明刚.对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2(11):151-152,165.

[4]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2.

[5]王瑞颖.浅析新时代我国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6):27-29.

[6]王秀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0(2):81-83,11.

[7]吴兆文,朱林.论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2):72-75.

[8]林润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5):29-30.

[9]谢运洁.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新思路[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6):114-116.

白明凤贺州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广西贺州,542899。

收稿日期:(2015-01-23编校:刘明)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专业化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