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书从来继世长——以江苏知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为例

2015-11-18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文图书馆大学生



诗书从来继世长——以江苏知名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为例

蔡思明马德静

摘要论文选取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江苏地区的五所高校,考察其人文阅读推广的开展状况,并结合阅读文化学的经典阅读理念,对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经典阅读

分类号G252.1

Reading to Pass down for Generations:Taking Well-known University Library's Reading Promo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Cai Siming,Ma Dejing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ding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f five college libraries in Jiangsu. Based on the classics reading theory of reading culturology, it puts several suggestions on college reading promotion.

Keywords College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Classics reading.

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是对江苏省多年来开展全民阅读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对于全民阅读推广中的重要环节——校园阅读推广,《决定》也作出了规范和要求:学校应当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校园主题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1]。在大学校园阅读推广中,作为校园信息中心、交流场所和文化象征的高校图书馆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开展校园阅读推广的主要力量。伴随着校园阅读推广的广泛开展,各地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1 活跃在大学校园中的“90 后”大学生读者群体

时至今日,“90后”已成为大学生读者的主体。他们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长的一代,是信息技术最广泛的受众。生长在“信息时代”的这个读者群体在阅读观念、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方面也呈现出这一代人独有的风貌。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曾对20世纪、21世纪之交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行了总结:阅读进入了“休闲时代”,与学习求知性的阅读相比,休闲性的阅读需要在快节奏的环境中成了主导性的动机;阅读过程随意性也有所增强,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流行阅读替代了经典阅读;新媒体崛起,数字阅读成为新型的阅读方式,使得人们对文本的选择更倾向于分散和多元[2]。这些特点在“90后”大学生读者身上也有所呈现。

来自学业、科研和求职等种种压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阅读时间。一项面向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没时间”是妨碍大学生阅读的一项重要原因[3]。有约5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时间阅读,24%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过大成为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

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专业性阅读、功利性阅读、浅阅读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一方面出于对学业和就业的考虑,专业书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点,职场竞争类的书籍广受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阅读面。另一方面,娱乐化、从众化、追星式、追新式的阅读在大学生中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引发不少研究者的担忧和关注[4]。

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无疑是具有“90后”特色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除去学习、研究等实用型阅读,娱乐休闲和获取资讯是其主要的动机。在这样的阅读中,大学生仔细阅读的内容较少,快速浏览的占多数[5],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有所降低[6],使“90后”大学生的阅读具有了“轻阅读”“浅阅读”和“泛阅读”的色彩。

种种现象似乎表明,“90后”大学生们在集体无意识的浮躁心态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诱引下,成了在信息汪洋中迷了航的冲浪人,失去了跋涉书山学海的传统阅读精神。但一些调查分析表明,尽管信息时代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风貌,阅读依然是新生代大学生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益智明理的主要途径[7-8]。

调查还表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依然是大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90后”大学生的阅读依然依赖图书馆的相关服务[9]。同时,大学生对阅读形成了种种困惑亟待解答和引导。2014年南京邮电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读者会积极阅读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27%的读者反映在受到鼓舞的时候特别想阅读,24%的读者会因为老师和朋友的推荐去阅读一本书。

总之,“90后”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呈现多种载体、多种终端并存的多元化状态。阅读媒介与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休闲娱乐性内容主要通过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经典名著和专业知识则主要通过纸质出版物来阅读[9]。阅读依然是他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主要途径,图书馆是他们阅读的重要场所。同时,大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迷茫和困惑,使得他们愿意接受专业的阅读引导,而这种推广和引导,理所应当地是图书馆所应承担的责任。

2 江苏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江苏省各类型院校图书馆,依托各校的人文历史和各馆的特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其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五所高校图书馆从不同角度开展的阅读活动,可作为江苏院校图书馆在此方面予以推广和效仿的典范。

南京大学自2006年起每年10月举办读书节,每届为期一周。该活动是南京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之一,亦是南大图书馆每年的盛大节日。南大读书节的常规性活动有读书征文、名家讲座、年度“优秀读者”评选、“唤醒沉睡的借阅卡”等。除此之外,每年也会推出新的活动,为各届读书节注入新鲜的元素。2012年,“南京大学读书节”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第九届读书节中,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揭晓了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基本书目,引领南大的经典阅读文化。

东南大学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举办“爱书人的春天”读书节,至2014年,已连续举办六届,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主要有“心语·畅听”朗读会和善渊读书会“围炉夜话”,并于2009年创办馆刊《书乐园》,搭建了电子版(有声)、纸质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阅读推广平台。近年来,该馆正逐渐将阅读推广向常态化方向发展。2014年,东大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11月开设“敬文讲坛”,是一个通识性文化知识传播的平台,注重通俗性、实用性、学术性,截止到2014年6月,该讲坛已开展了165期[10]。除此之外,由该校校友韩潋、王薇艳发起,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真人图书馆”,倡导一种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来完成对图书的阅读。此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每年向读者推荐不一样的真人书籍。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以建设书香校园,构建常态化阅读推广模式为目的,树立了以馆训“知书达理”为核心的阅读理念。在该理念的引领下,图书馆充分将阅读文化融入到图书馆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贯穿全年的“校庆季”“入学季”“毕业季”主题阅读推广活动。2013年10月,图书馆推出馆刊《书林驿》,搭建了阅读推广的有力平台。由此,图书馆形成了“一个平台”和“三个季节”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

为推进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本科生经典名著研读计划图书漂流活动”。活动的漂流书来自于全校师生和校友的捐赠,图书馆对校内进行实地考察后,选定六处人流量大,具有展示性的公共场所,设置图书漂流台。图书馆和团委共同对漂流协会骨干进行培训,设置漂流规则。该校还将阅读与学分建设挂钩,学校为此专门开设校内“学习在线”网站,专设读书报告板块,开通互评功能,让师生们互评打分。

除了以上五所高校图书馆,江苏省其他院校图书馆也均在阅读推广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14年,江苏省高校图工委读者工作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关于阅读推广优秀案例的评选,经过征集,江苏省院校图书馆共提交了70个案例,组委会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7个。从获奖案例可见,江苏省院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丰富、各具特色。例如,常州大学图书馆锁定地方文化,开展“印象常州”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河海大学图书馆、盐城工学院图书馆等均以“经典阅读”为中心;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分别围绕《西游记》《弟子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针对外籍读者开展“阅读无国界筑梦在南农”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南通大学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开展“读书节”“读书月”系列活动等等。由此可见,江苏省院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上,或以某个主题为中心,或以某些特定图书为主题,或针对某些特定读者,足以见得该省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的丰富性。

3 大学校园阅读推广的价值取向在于人文经典图书的阅读

从以上阅读推广案例中可以看出,许多高校都以经典阅读作为其阅读推广活动的立足点。而无论从读书传统、文明传承,还是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意和健全人格的角度看来,人文经典图书(即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人文著作)的阅读也都应当成为大学校园阅读推广的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

3.1经典阅读是中外共有的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有着丰厚的读书文化,“敬惜字纸”是一项重要的传统。古代读书人强调“重古训、尊先法”,对前人圣贤的大道理看得特别重。在中国科举时代,经书一直是科举时代最重要的教科书,成为读书人踏入官场的阶梯。经籍和读书还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它使人有教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地位、权力或者特征[11]。

及至近代,传统经典已不再是青年学生的主要读物了,但关于经典阅读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梁启超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要熟读成诵。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则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11]

在美国,经典名著的阅读同样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美国学者认为,阅读人文经典是一个人进入精英阶层所必备、与别人沟通的条件。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研究,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因此每个本科大学生,首先都必须接受高度强化的西方古典和经典教育[12]。

早在20世纪初期,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的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的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一个哲学和社会理论名著选目。20世纪4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直到今天,有一些大学仍然继续开设[11]。

可见,通过阅读人文经典著作认识世界,获取本民族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价值和观念,并使其成为个人教养的一部分,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共识。现代大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重要目的,这需要大学生从狭窄的专业钻研中走出来,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获得多方面的认识,从而达到“文化自觉”的地步[13]。而获得这些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古今中外各种人文经典著作的深入阅读。

3.2人文经典著作是温补人类心神的“十全大补丸”

阅读人文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传承文明和文化,更在于人文经典著作对大学生心神的温补和滋养功效。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书籍能引发人的一系列的审美情绪,使读者与其产生心理共鸣,向读者提供积极的暗示,甚至能引导读者进入豁然觉悟的境地。那些经历了时空的检验、关注人类普遍情感和问题的“经典好书”,在人生经验、温情、信念、智慧和启迪等方面为读者带来的收益也愈加丰富多元。那些能强烈吸引、深刻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人文经典,总能使人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摆脱肤泛琐屑的感情纠缠。借人文经典甘甜而微辛的书香,可以疗俗救庸,可以医愚治蠢,也可以振聋发聩,甚至还可以发挥出救苦救难、重塑人生的精神文明之功[14]。

由于经典名著经过时间的过滤和一代代人的阅读,社会历史的规律、人生的失败教训和成功总结尽在其中,因此阅读一部人文经典著作,便是汲取作者最卓越的智慧和最精湛的见解。

西谚有“我即我所读”(You are what you read.)之说。阅读的力量在于它悄然改变着人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形成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影响性格,而性格中的判断力和选择力等因素是足以改变“命运”的东西[14]。阅读对“命运”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也可是负向的。“信息爆炸”时代中充斥着海量庞杂无序的信息,带来了“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的危机。人文经典阅读无疑是化解危机,使“读书”与“阅网”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文字情意”和“亲书情怀”,让人沉潜专致、全心一意于知识天地中严肃思考和表达,避免陷入浮躁喧嚣的信息世界而不自知[15]。

总之,读书是一种带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读书风貌总是与时代思想的潮流息息相关。但如徐雁教授所说,引领当今阅读文化风尚的,似乎是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然而贯注其中的软件,依然是昔日的知识,先知的智慧,圣人的思想,人类借助人文经典求知受教、益思增慧的本质却没有任何改变,随着学龄、学历与阅历的与时俱长,“一个生命不息、阅读不止的终身学习者,总有向中外传统经典和文化名著之林中,回觅书香、咀嚼诗味、寻根文脉的一天。”[7]

4 江苏省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建议

4.1重视阅读推广的人文关怀

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目的不在于提升院校的知名度,抑或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其最终目的应是引导大学生读者亲近好书,通过阅读去开阔其视野,提升其知识素养。

徐雁教授在《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一书中对于“文学好书”的人文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说:“‘文学好书’所宣扬的普世至要的仁义礼智、宽容博爱、慈善同情,乃至人间稀缺的仗义行侠、拯困救厄、快意恩仇,有可能疗救尘世间不幸遭受创伤的脆弱情感,乃至解放名缰利锁下的凡俗心灵,进而引导和提升人的精神,到一个能够自我心理抚慰平复向真、善、美的家园。”[16]王余光教授在《阅读,与经典同行》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论述,他说“经典作品能够使人们的心情更加宁静,对待生活更加从容,更加真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能使我们获得一个温暖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17]并提议拥有丰富经典文献和良好阅读环境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动设立经典阅览室,将经典文献集中存放展示,围绕经典文献开展相关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形成融集中展示、阅读指导、读书沙龙、小规模研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经典阅读空间,为学校本科生开设或协助开设经典教育课程[18]。

因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要深入读者内心,必须考虑如何将好书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传递给读者,真正地去充实和丰盈读者的精神世界。

4.2设立专职阅读推广岗位

王余光教授2007年在《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文中提出,图书馆在大众阅读中应该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营造阅读氛围,让图书馆成为每个读书人的理想居所[19]。可见,推广阅读理应是图书馆的应尽职责之一。然而目前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极其不稳定,大多是由馆内各部门临时组建起来的工作团队,往往因为某些特定的节日或活动来临之际,才被迫开展相关阅读活动。大多数时候,图书馆仍然只是图书借还的一个基地。

本文介绍的江苏省五所高校图书馆的优秀案例,之所以在校内外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活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是很显然,临时阅读推广人员因有其他本职工作,无暇关注行业阅读动态,无法保证读者持续性的阅读服务。因此,图书馆应设立阅读推广专职岗位,真正地承担起阅读推广的职责。

4.3建设主题化的阅读共享空间

徐雁教授在谈到文学好书的阅读推广时,对于各图书馆有如下建议:“各级各类图书馆要千方百计地致力于使文学书刊‘流通’起来的工作,要以积极推广文学书刊为‘抓手’,借助‘全民阅读’活动为‘推手’,致力于改变图书馆将日益沦为‘文献收藏馆’或‘阅网大机房’的不良前景。”其实,徐教授在公开讲座中已经多次建议各图书馆设立“人物传记阅读室”以及以阅读疗愈为宗旨的“心灵书吧”,而王余光教授也曾多次建议图书馆建立“经典阅览室”。无论是“人物传记阅读室”或“经典阅览室”,两位学者的主张实质是建议图书馆应该有其特色化的阅读共享空间。关于此,台湾中兴大学的“兴阅坊”可作为各馆予以借鉴的模式。

据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婷在《“兴阅坊”:台湾中兴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20]中的介绍,兴阅坊由11个主题区域组成,其中“知识吧”汇集最新图书和精选的外文小说,其实质是将陈列于阅览室的新书架独立成区,设有多个板块的主题阅读区域,分为“抢眼好书”“主题阅读”“西文轻阅读”和“大学生必读”四个模块。另外还设有“悦读区”,提供软性阅读空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供“商业趋势”“休闲游憩”“心灵健康”等各种主题的书籍,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4.4建设具有本校或本馆特色的常态化阅读推广模式

2014年12月10日,在豆瓣网名为“做书”的小站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图书馆管理员才是最靠谱的阅读顾问》的文章,引起各大社交网站广为转载和分享。文中提到美国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共有40多位图书馆员从事着读者BookMatch的请求,他们为读者推荐着令人“惊艳”的图书,让读者开始质疑算法当道的时代,在担当阅读顾问上,机器还是人力比较靠谱?

其实在各大图书馆,也有无数图书馆员在背后默默担任着“阅读顾问”的角色,可大多数读者似乎还是更青睐各大书商、媒体的图书排行榜,对于图书馆员推荐的图书重视不够。那么,图书馆该如何吸引读者,超越机器算法,成为读者眼中靠谱的阅读顾问呢?此案例给国内图书馆的警示是,应该改变图书馆临时性阅读推广工作,建立起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模式,突破图书馆传统业务,结合馆藏开展特色化阅读推广服务。

4.5多方合作,拉近图书馆和读者的距离

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离不开读者,同样阅读推广工作更加需要读者的参与。高校拥有如“读书协会”之类的社团,它所聚集的都是一群热爱读书、热爱阅读的有心之人,图书馆应该以此团队为基础,组建“大学生阅读社”,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下,推动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例如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另外一大亮点即“开卷招投标——让学生做阅读主人”,由图书馆拟定每次活动的主题和基本形式,然后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和社团进行招标,学生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由图书馆最后进行审批。这种活动机制,给学生社团施加竞争压力,一方面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极好地拉近了图书馆和读者的距离。另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书读花间人博雅——北京大学图书馆2013年好书榜精选书目/阅读摄影展”,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青年摄影协会合作,精选30余幅以“阅读的少女”为主题的经典画作,形成了一系列生动的模仿秀,所有展览模特均为北京大学在校学生。该展览一经发布后,通过在校海报、微博、微信、人人、北大BBS、北大官方主页等宣传,获得了校内外广泛好评,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身边的图书馆,极大地增加了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亲近感。

参考文献:

[1]中国江苏网.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EB/OL].[2014-12-28].http:// 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12/01/022764499. shtml.

[2]王余光,汪琴.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J].图书情报知识,2005(4):5-8.

[3]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4):48-52.

[4]余人.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分析[J].编辑学刊,2014(3):31.

[5]丁枝秀.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6所高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5):75-78.

[6]李新祥.加强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引导和研究[J].编辑学刊,2014(3):30-31.

[7]徐雁.知识奠基与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J].图书馆杂志,2012(9):45-52,22.

[8]岳修志.当代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1-85.

[9]张卫,邓香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实证分析:一个基于上海大学生的国民阅读分析视角[J].编辑学刊,2012(5)33-36.

[10]敬文讲坛.敬文讲坛简介[EB/OL].[2014-12-20].http://202.119.108.211/jwjt/ShowNewsInfo.aspx?newsId=11.

[11]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M]//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6-42.

[12]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0-225.

[13]杨振宁.序一:大学教育与文化自觉[M]//甘阳,陈来,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

[14]徐雁.“文学是一种大众的幸福事业”:文学疗愈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M]//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1-191.

[15]徐雁.“读书种子”的培育与图书的“可读性”问题: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M]//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44-153.

[16]徐雁.温补人类心神的“十全大补丸”:文学好书、经典名著与阅读推广[M]//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54-160.

[17]王姗姗,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4(6):4-7.

[18]王余光,王媛.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与经典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5-10.

[19]王余光.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M]//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3-15.

[20]张婷.“兴阅坊”:台湾中兴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6-10.

蔡思明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江苏南京,210023。

马德静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

收稿日期:(2015-02-04编校:刘明)

猜你喜欢

人文图书馆大学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方丽洪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图书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人文社科
去图书馆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