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

2015-11-18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料学习者图书馆



MOOC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

杨文建

摘要MOOC模式的大发展代表了社会对于大众化教育和在线学习方式的期待与认可。高校在MOOC课程制作以及开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当发挥自身在版权参考、用户培训、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并融入到MOOC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同时通过移动服务平台等新技术手段辅助MOOC教学,积极推广图书馆资源,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实现新社会环境下的服务拓展。

关键词MOOC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MobiMOOC MLearning

分类号G258.6

The Services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MOOC Mode

Yang Wenjian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OC model is on behalf of the community to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accreditation for popular education and online learning. Universit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nning and process MOOC courses. As the major literature information center of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play its role in copyright reference, user training, reference service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MOOC.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mobile service platform and other new technology means to assist MOOC teaching,to actively promote the library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resources and expand the service under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s MOOC.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expansion. MobiMOOC. MLearning.

0 引言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亦称“慕课”)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单一面授教育模式,对于实现教育大众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所重点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应用,MOOC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1]。MOOC对于高等教育巨大的推动作用来源于其清晰地展示了未来的在线教育模式[2],至于其是作为发展传统高等教育的辅助手段还是替代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我们还不得而知。但MOOC的大规模发展使得图书馆服务也必然随之产生变化,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变化。

1 起源与发展现状

MOOC理念来源于联通主义(Connectivism)。其正式命名被认定为2008年由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对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所作的在网络上开设关于“联通主义和连通性知识”课程形式的定义(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3]。MOOC的基本特性是开放的和在线的,即“参与者分布于世界各地且不固定,课程材料来源于网络,开放性的,通过主题讨论或在线交流等模式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4]这一定义恰好体现了联通主义对于学习的定义。

MOOC的全面发展始于2011年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三门计算机类在线大规模免费开放课程,其中的“人工智能导论”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多人注册,揭开了MOOC发展的序幕。到2012年,发展为edX(edxonline.org)、Udacity(udacity.com)和Coursera(coursera.org)三大MOOC平台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有人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次年,欧洲11国联合组建了OpenupED.eu平台,有超过166门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多种语言供用户选择。国内MOOC的发展起源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13年相继加入edX的举措,此后带动了国内MOOC的发展。其后,北京大学自主创建了自己的MOOC平台,果壳网也提供了edX、Udacity、Coursera、OpenupED.eu等诸多大型MOOC平台的整合推荐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国内MOOC的发展。

2 MOOC的分类、特征与组成要素

MOOC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是全面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基于连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育均等化,同时给予学习者高度的自主性,以大量网络资源为主要学习材料,通过主题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达成学习效果的模式。但由于其通常不给学分,所以未能获得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认可。

2.1分类与特征

MOOC是原有的远程教育模式的进一步规模化与延伸,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开放教育的思想。而由于MOOC的发展时期与教学理念的不同,也可以将其分为cMOOC(建构于联通主义思想)和xMOOC(建构于行为主义思想)两种[5]。cMOOC主要以自由创建、创造性、自主性的社会性网络学习为特点,主张创新知识认知和理解;xMOOC模型则强调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视频演示、小测验、阶段性考试为手段,主张对知识点进行重复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4]。通常的研究都是基于xMOOC,且并不严格区分cMOOC和xMOOC所带来的差异。

MOOC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即课程目标、协调人(组织者)、话题(主题)、时间安排(讨论、自学课程安排)、作业(小测试或考试)等[6]。Stephen Downes指出MOOC的基本表征就在于汇聚、混合、转用、推动分享[7],在一个学习平台上,没有人数、时间、准入条件限制,适合个性化教学,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最终用户通过基于某个主题的海量在线资源的团体讨论学习获得知识,完成课程学习。

2.2组成要素

对于MOOC的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从角色上划分,可以分为授课人员、学习者、主题、学习材料和情境[8];(2)从涉及事物的性质上分,可以分为物的要素(平台与工具、课程信息、学习活动)和人的要素(课程教师、学习者、课程协调人)[6];(3)基于功能构成划分,可分为学习者(无准入限制)、讨论小组(可以通过Google、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加入讨论组)、导师/专家/协调员(课程的实施、组织、协调者)、平台(MOOC网站)、各种社交媒体工具、信息推送工具。

当前,对MOOC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从表面上的基于规模、资源和形式的研究转向了对于MOOC实现教学过程所涉及到的人的研究,以人为中心辅以教学效果、参与程度来实现对于MOOC的教学本质研究。

3 MOOC所代表的发展趋势

MOOC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模式从传统的面授向网络、远程、分时等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发展,而MOOC所代表的并非只是教学形式的转变,更多的则是社会对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期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慧环境建设的期望。如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等新技术推动下的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9]。(2)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期望。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对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移动学习的可碎片化学习的特征使得用户的学习过程更为自主化和自由化,开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孕育了自由、参与、创新与变革[10]。(3)微视频、微课成为数字资源建设新的增长点。在MOOC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国内部分数字资源商也在积极地对资源内容、表现形式进行转型,如超星等国内知名资源商也在积极响应微课、微视频的发展,同时人民邮电出版社的Proedu也在积极探寻基于微课的服务模式。(4)自主学习成为新热点。MOOC以及网络教育所代表的另一个趋势就是自主学习,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终身学习的推动和促进。

4 MOOC面临的不足

MOOC的发展极其迅速,从2008年相关雏形成型到2012年的大规模发展,短短数年时间,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极其剧烈。但这种席卷全球的热潮之下,也暴露了MOOC的一些不足。(1)低完成率。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相比,即使是国外知名MOOC平台,其MOOC的课程完成率大多不到10%,高注册数量与低完成率形成了明显的对比[11]。(2)讨论偏向性明显。由于同一时间段内参与讨论的个体可能很多,授课人员难以把握和指引讨论主题的发展,容易出现明显的主题偏向。(3)评分手段不完善。当前MOOC评分机制中所采用的机器评分(不适合人文学科)和同行评分(执行难度大)都具有较大的局限。(4)缺乏监督。一是课程本身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变相地缺乏对于学习者的身份认证与学习过程监督。(5)资源不够规范。MOOC所采用的资料一部分来自于网络,在知识的严谨程度和相关资源的合理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持,需要高校的相应资源作为补充。(6)版权监管难。MOOC所援引的来自于互联网的资料并不意味着都属与开放版权资源,版权问题难以避免。虽然MOOC存在这些不足,却为图书馆的介入指明了方向,图书馆可以针对其中的部分不足拓展自身服务。

5 MOOC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

MOOC对于高等教育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但反过来,国内部分高校积极投入到MOOC潮流,并从参与国外MOOC平台到自建MOOC平台,均表明了国内教育界对MOOC模式的肯定。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在MOOC发展的过程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以2013年OCLC所展开的关于MOOC给图书馆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的研讨会而言,与会者对于图书馆参与到MOOC课程中去并在课程资料的完善中起到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同时对于图书馆在MOOC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也有着相应的肯定,一并证实了MOOC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12]。所以,图书馆应当积极参与到MOOC课程的制定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辅助提升教学效果[13]。因此,图书馆的服务拓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版权顾问

目前,MOOC课程资料的主要来源一是网络、二是高校。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MOOC课程允许任何人参与学习并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同时提倡学习者知识共享,并利用信息推送工具推荐相应的资源、资料。但是任何资料的传播、复制、加工等都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构成了侵权,版权的这种私权属性和排他性恰恰与MOOC的开放(open)理念背道而驰,形成一种悖论[14]。版权问题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情况,以cMOOC而言,课程的制定与组织者往往是个人或小群体,他们所涉及的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和自身的知识积累,缺乏大规模资源支撑,主要涉及网络资源的版权问题;对于xMOOC而言,课程的构建与开设均依托于其背后的高校或大型组织,MOOC资料的来源可以是课程讲授人的资料,也可以是高校拥有版权的资料。由于资料来源复杂,基本包含了全有或全无两种版权状态,目前对MOOC课程的版权而言,较为折中的办法是将整个MOOC课程作为高校和授课人员共同拥有版权[15]。而对于xMOOC而言,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课程原创版权的归属问题,包括来自于授课人员的资料和来自于学习者的资料,在MOOC环境下,一门课程的完善需要不断地收集课程资料,而由于来源可能是授课人员或学习者,就使得资料的版权问题变得很复杂;第二种是课程所使用资源的版权问题,可以直接由高校提供。

在一定程度上,国家对于运用于教育、科研等非盈利性活动资料的版权持放宽态度。就目前MOOC运行模式,对于授课人员、高校、学习者而言,符合版权放宽的原则;但对于某些属于经营性组织的MOOC平台,学生必须向组织者缴费以获得评估证明或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追述资料的版权问题。图书馆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版权问题,如:优先选用高校已购买版权或拥有自主版权的资源;使用版权已过期或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使用作者声明放弃版权的作品,如开放资源、共享资源;使用开放获取期刊上的文章或公益性的机构知识库的资料或资源。

5.2课程参考咨询员

前文提到,在OCLC关于图书馆与MOOC的关系的讨论中已经有学者肯定了图书馆的参与会对MOOC课程制作和实施起到积极作用。这也表明,图书馆通过加入到MOOC课程的制作和实施过程,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对课程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如OCLC关于图书馆在MOOC中的专题讨论会上所提出的:图书馆可以在与MOOC组成要素的合作过程中实现对MOOC的支撑,同时提升图书馆的被关注度,提高图书馆在这种新教育模式中的地位。从本质上讲,MOOC模式是一种资源、知识的集中传授模式,除来自互联网的资料外,图书馆资源是课程制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对于MOOC的具体教学过程而言,学习者能够接触到的个体只限于授课人员和其他学生,然而由于授课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单一辅导,这就导致产生了一定的资料获取失败的事件。如果通过在课程资料中标注资源来源以及提供图书馆参考咨询员的联系方式,让馆员辅助课程教学,将大大提升MOOC的教学效果[16]。更进一步的是,图书馆可以参照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设立嵌入式馆员,融入学习者的讨论小组,通过参与在线讨论,引导小组的讨论主题发展,实时提供参考资料,以保证讨论学习的效果。

5.3资源推广人员

对于图书馆而言,在大量购入资源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将资源进行推广,提高资源使用率。不论是传统服务模式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的目的都在于尽力拓宽用户获取资源的渠道,在提高资源使用率的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实现图书馆的价值。在MOOC模式下,图书馆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资源的可见度。一是提供资源发现系统(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自建的资源发现工具[17]或引进资源发现工具,如超星发现、维普智立方等),更好地展示资源;二是结合MOOC课程实际,通过资源推荐或授课人员引导阅读的方式,扩大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三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检索工具,对于大多数非高校的MOOC学习者而言,课程资料以外资源的获取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一站式检索,方便用户查找资源,多途径推广图书馆资源;四是通过构建MOOC课程相关学科的知识库,提供资源导航服务。图书馆员在推广资源的同时,也会在诸如引导学生判别、选择资源,提升资源获取能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5.4培训人员

图书馆除担任资源提供者身份外,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培训人员。MOOC的一个特殊性就在于其学习者可能来自于世界各地,学习者的语种、学习背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小班教学具有极大的差异,这种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差异或许也正是MOOC完成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图书馆应当在整个MOOC平台中充当专职培训人员的角色。正如OCLC在MOOC专题讨论会中对于图书馆所能开展的工作预期一样,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原有用户教育资料的加工整理,结合互联网资料获取的途径与特点制作出关于信息检索技能培训的MOOC课程;另外,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对于架设MOOC平台的大学介绍和常规知识推介,对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学习背景、语言方面的培训,协助学习者更快融入到课程环境中。学生的培训也不单单限定于课程外或是某个单一的课程项目,由于图书馆前期参与了MOOC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其他课程参与人员的培训或是演示资料获取过程来实现对授课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示范提升学习者使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的技能,达到培训效果[18]。5.5移动学习平台服务人员

从服务模式上讲,移动学习(mLearning)与MOOC可以共通。基于移动服务技术的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在空间上的限制,而MOOC是为了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认为MOOC和移动学习都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两者结合由此产生MobiMOOC的概念。当前,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社会需求,而作为终身学习的即时表现,随时学习成为了一种具体需求。当然,终身学习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时间安排;而非正式学习则不然,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实现。碎片化的移动学习较符合学习者的时间安排,也可以通过Web学习来实现,“基于Web的学习是个人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个人的、非正式的学习”[19],MobiMOOC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其融合了移动学习特点与网络学习的特点,符合了人们自主学习的需求,且Mobi-MOOC(以及其他MOOC)所代表的非正式学习使人们有可能接触到发生在非正式场合的学习[20]。所以,图书馆可以借助现有的MOOC平台,推广移动阅读、移动学习,并以此为契机推广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与移动阅读资源,完善移动学习服务平台。

6 结语

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和获取渠道的变化,加上智慧环境的不断充实,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资源的含义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于图书馆而言,资源不仅仅包括原有的纸质文献、数据库、自建资源,也包括网络资源、音频、视频等,甚至MOOC课程都可以作为一种资源。虽然MOOC的开展形式与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有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图书馆可以在MOOC各环节中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而我们更应当看到的是图书馆可以通过MOOC平台提供诸如版权参考、学科服务、培训服务等一系列有利于图书馆资源推广与利用的活动;同时,馆员应当主动参与到MOOC中去,发现图书馆与MOOC融合的新方式并主动提供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实现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秦鸿.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OL].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2-12].http://www.cnki.net/kcms/ doi/10.13530/j.cnki.jlis.140007.html.

[2]Carey K. Into the future with MOOC's[EB/OL].[2013-12-03]. http://chronicle.com/article/Into-the-Future-With-MOOCs/134080/.

[3]Sir John Daniel.Making Sense of MOOCs: 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 [EB/OL]. [2014-03-08].http://jime.open.ac.uk/jime/article/view Article/2012-18/htm.

[4]MOOC Wikipedi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EB/ OL]. [2014 -02 -25].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

[5]Hill P. Four Barriers that MOOCs must overcome to build a sustainable model[EB/OL].[2014-03-08]. http://mfeldstein.com/four -barriers -that -moocs -must-overcome-to-become-sustainable-model/.

[6]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5):30-36.

[7]Stephen Downes. Places to go: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J/OL].[2014-03-08].http://www.innovateonline.info/index.php?view=article&id=668.

[8]Rita Kop. The challenges to connectivist learning on open online networks:learning experiences during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1,12(3):19-38.

[9]伊安·约翰逊,陈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1):4-7.

[10]钟晓流,宋述强,焦丽.i-时代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计: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5-8.

[11]Watters A. MOOC mania:Debunking the hype around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EB/OL].[2014-02-18].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3/04/featured/got-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re -poised -to -change-the-face-of-education/.

[12]Kerry Wu.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 [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41(3):576-587.

[13]Gloria Creed-Dikeogu,Carolyn Clark.Are You MOOC-ing Yet? A Review for Academic Libraries[J]. Kansas Library Associa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Section Proceedings,2013,3(5):8-13.

[14]叶文芳,丁一.MOOC发展中的版权制度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2):13-17.

[15]MOOCs,Distance Education,and Copyright:Two Wrong Questions to Ask[EB/OL].[2014-01-10].http://copyright. columbia.edu/copyright/2012/11/09/MOOC-distance-education-and-copyright-two-wrong-questions-to-ask/.

[16]Janis P. Bellack.MOOCs:The Future Is Here[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13,52(1):3-4.

[17]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Services Strategic Plan 2010-2013[EB/OL].[2014-02-18].http:// www.columbia.edu/cu/lweb/img/assets/6675/CULIS_ Strategic_Plan_2010-2013.pdf.

[18]BruceE.Massis.What’sNewinLibraries:MOOCs and the library[J].New Library World,2013,114(5/6):267-270.

[19]Bell F.Conncctivism:Its place in theory-informe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 [EB/OL]. [2014 -02 -20].http://www.irrodl.org/index.php/irrodl/article/view/902/1664.

[20]Inge D E Waard,Apostolos Koutropoulos,Sean C Abajian.探索MOOC教学方法在mLearning中的运用[J].何伏刚,马东明,孙海民,译.中国远程教育,2012(3):23-29.

杨文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重庆,400067。

收稿日期:(2014-08-14编校:方玮)

猜你喜欢

资料学习者图书馆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图书馆
去图书馆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