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域外语导游人力资源供需及缓解途径分析
2015-11-17沈文秀
沈文秀
[摘要]近年来,旅游经济强县在江苏省层出不穷。2014年青奥会在江苏南京的召开,为江苏又带来新一轮入境游热潮,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但外语导游人才的缺乏却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江苏省涉外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涉外导游缺失原因,进一步探索缓解外语导游荒的途径。
[关键词]江苏县域;外语导游;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54-02
一、引言
2005年8月,国家旅游局提出了针对区县旅游的“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大省,江苏2014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5.7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总收入8145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9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与9%。在这种环境下,江苏涌现很多旅游强县,比如昆山,因拥有“中国第一水乡”著称的周庄,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亿元;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引擎,打造注意力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处于江苏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第二方阵的县、市也从旅游的“辐射效应”中找到了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的突破口。处于苏南地区的宜兴、溧阳、丹阳、句容等主打山水旅游,苏北、苏中的盱眙、姜堰、高邮、如皋主打生态旅游,一时间百花齐放,形成了江苏独特的县域旅游现象。2014年青奥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入境游热潮,这从客观上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江苏涉外导游人才需求带来了挑战。
二、江苏省涉外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外语导游总量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入境游以健康良好的态势迅速发展。据数据显示,2011年江苏接待入境旅游者73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2.8%,接待的总人次数列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入境游客的增多,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外语导游需求问题。据苏州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在全市近4000名持证导游人员中,有655名外语导游,占16.4%。从扬州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扬州市共有导游2454人,外语导游仅为338人,仅占扬州导游总数的13.7%。以上百分比全国平均百分比相比略高,但有固定工作的兼职导游占一定的比例,外语导游“人不敷出,左右支绌”的现象在每年旅游旺季或在一些重大旅游项目时就能出现。以此同时,这两个比例与苏州、扬州这两个作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外语导游的需求比也有较大差距。镇江市外语导游数量比仅占镇江市注册导游人数的5%。外语导游人员的严重缺乏,严重限制了我省入境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语种导游人才稀缺
南京市旅委2014年导游年审资料显示,南京具备良好外语既能的导游不多,1.5万名导游中,只有850名英语导游,119名小语种导游。尤其是芬兰语、泰国语这样比较“冷门”的小语种涉外导游,更是凤毛麟角。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拥有近70名导游,仅有不到10人懂英语,懂日、韩、法语等的导游都没有。更别说懂小语种的导游了,因此在旅游旺季根本无法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即使像苏州这样的城市,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涉外游客的接待上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类似于意大利语、俄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的导游,旺季时缺口经常会超过30%。
(三)外语导游人才流动性大
由于旅游市场季节性很强,淡季的时候涉外导游因无团带导致收入降低,造成收入极不稳定,因此流失率较高,所以旺季又出现许多旅行团找不到涉外导游带团。专职外语导游,更是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这部分导游以女性居多,由于导游工作的特点,女导游职业生涯一般较短,基本上是刚毕业后担任初级导游,婚后大部分做文职或干脆就转行了。
三、江苏省涉外导游缺乏原因分析
(一)导游行业各种保障制度不健全,收入不稳定。导游职业目前没有职称体系,导游向上发展的空间很小;部分旅行社甚至都不给导游办理“三险一金”,导游在单位找不到归属感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导游个人的发展。由于旅游业季节性特点,入境客源不稳定,这致导游收入起伏不定。而旅游旺季时间较短,淡季较长,因此旅行社本身对外语导游也缺乏重视。导游收入普遍是底薪+补贴,通常情况下外语导游与中文导游带团补贴是3:1。但旅行社由于经济原因更看重导游带团次数,外语导游如果带团次数少,收入甚至会比中文导游还低。由于客源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等因素,目前江苏省经验丰富的外语导游不愿长待,不少原来在县市工作的外语导游纷纷外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目前省内仅一些大旅行社会“养”自己的涉外导游,小的旅行社尤其是县市的小旅行社,涉外导游一般都靠“租”,也就是有需要才会去找人,这也是外语导游流失的一大原因。
(二)合格的涉外导游要求素质比较高,不仅要求语言精通,还要对对应国家的文化、习俗、习惯有相当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应变能力来处理旅途中发生的意外。通常,刚毕业的小语种导游很多只具备了语言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应变能力不足,因此多数旅行社不愿意用年轻导游,尤其是刚刚毕业的。第二,对于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一般可以选择到外企就业,工作稳定,收入也高,所以很少有人将收入水平不稳定,又奔波的导游行业当成就业的第一选择。第三,涉外导游资格证是那些愿意从事外语导游事业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按照国家规定,要取得涉外导游资格证,不仅要具有专业导游资格,良好的外语,以及对所在国文化、习俗的了解。因此,能顺利通过这个资格考试的人少之又少。
(三)外语导游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导游人才培养与市场导向不挂钩。历年来很多本、专科高校在开设旅游专业,但是实行多语种教学模式的高校却很少且招生的人数也有限。与此同时,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光都朝向外贸、外语培训等方面,对旅游业普遍关注较少。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冲突导致目前涉外导游市场上,一方面是旅游企业面临涉外导游人才匮乏的困境;另一方面,各大院校又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缺乏需求的毕业生。endprint
四、缓解外语导游荒的途径分析
(一)筑好人才留用平台
旅游管理部门从宏观层面上规范旅行社经营,创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建立合理的外语导游薪金制度,以留住外语导游人才。提高外语导游员的薪金,健全各项保险及福利制度,增强外语导游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二是完善导游晋级制度,拓展导游个人的发展空间,建立涉外导游职称评定机制,使导游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三是引用竞争制、淘汰制,激发外语导游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保障导游服务质量。
(二)加强社会外语导游队伍建设,开展多渠道政策扶持
1.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依托性很强的产业,比如说气候、季节等,因此旅游业不可避免地存在淡季和旺季,因此对导游的需求也存在淡季和旺季。社会导游的出现能够起到填补旺季导游缺失的的作用。社会导游在缓解导游荒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由于社会导游流动性和松散性,无法实现旅游局对其统一管理及监督,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导游队伍建设。首先,在旅游旺季,可借调高校已取得导游证的另外鼓励外语人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加入社会导游行列。
2.旅游行政部门积极引导社会导游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提供不定期学习和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以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旅游行政部门可介入,要求旅行社支付社会导游带团补贴,以确保其基本的权益。发挥导游协会作用,发挥社会导游的呼声,积极为其与相关旅游企业和部门沟通联系,进一步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扩展外语导游培养规模,提升人才输出质量
高校可建立专业特色鲜明的跨学科的导游学专业。外语教学和旅游教学融合,弥补各自为政的缺陷,走培养实用、专业化的外语导游人才的路子,竭力培养复合技能型导游人才。
1.打造“双语型”教师队伍,拓展国际视域。高校可建立双语型教学队伍,把旅游专业知识教学、外语语言能力教学和社会工作实践这三者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产学结合”。高校与企业、政府单位共同实施教学。高校可有计划派遣教师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旅游一线挂职锻炼,打造“双师型”教师。聘请旅行社等一线人员进高校任课,打造业务能力强、实践知识广博的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做到高校“四双”教学一校企双边授课、双边指导、双边监控、双向评估。
2.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编写特色鲜明的实用教材。分解外语导游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以外语导游实际工作任务及流程等来合理制定课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将旅游课程实训等一系列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穿插于外语导游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