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师生相处之道

2015-11-17黄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师生中职教师

黄萍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116-03

近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的不易,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学生保持一种舒服的关系,构建师生幸福方程式:师+生=幸福,促进师生共同拥有幸福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的,很多时候由于师生缺乏沟通交流,磕磕绊绊,到处充满着不舒服的感觉。我也遇见过这种情况多次,感同身受。作为一名教师和学生,总是要相处的,双方不可避免这个话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是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因为大家知道,在当今这和平建设年代,他人让对方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他人成功的程度。就举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平常师生碰面时轻轻的问候,或点头或微笑,一声上课时再平常不过的“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无不让人幸福感满满。我还记得自己当过班主任的班级开同学会时,与好久不见的同学们亲切的拥抱,讲得最多的、听得最多的是感谢与开心。看看同学们一个个上进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气,禁不住热泪盈眶,试想谁会不动容呢?以上例子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情形。怎样让师生关系变得如此融洽呢?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爱心,更需要学生的尊重和正能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中职师生相处之道的几个要点。

一、学生永远是教育的灵魂

正因为有以上的认知,我觉得要关注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一年年过去,一拨拨的70后、80后、90后学生来了,学成后又迈向他们新的人生旅途。他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时代的烙印已刻在他们的身上。曾经有位70后学生说她有十二个同胞兄妹,这让现在的人难以想象;80后学生中,城里独生子女多,农村的孩子兄弟姐妹也不多(最多两个),学生大都是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娇生惯养,生活中依赖性强;更不用说特立独行的有主见的90后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他们来校都处在黄金般的16、17、18岁,他们有梦想,他们太青春,他们正在成长,正在求学的他们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

以前学生就不再多说了。就拿眼前的学生来讲,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有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他们肯努力,他们的未来将非常美好,因为他们碰上一个好年代。事实上,当今的中国需要他们,大家看以下几个现状吧:1.中国高级技工占工人比例为百分之五,而发达国家为35%~40%;2.中国30%优秀人才在企业(而美国为80%);3.杭州月薪找不到合适的数控操作工;4.唐山5000元月薪招不到电焊工;5.沈阳的首席工人制,一二级的技术能手平均为年薪10万等等。也就是说,中职学生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具备技能和经验的高级技工含金量非常高。其实,多年前社会上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只不过这几年供求关系更紧张而已。有谁会说职高生的未来不是梦?教师对这种对学生利好的讯息应该了解,也应对学生广而告之。这样学生们才会有目的地在学习生活中加把劲,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文化修养,为以后做准备。

实话实说,中职生文化知识普遍较薄弱。有的学生会讲,他来职业学校只要学些技术就行,不升学。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总的原则就是:若有这方面条件(专业和文化结合)初步达到高职考要求,尽量让学生去搏一把,因为上大学要比不上大学好。如今的中国产业结构正在升级,比如互联网技术中,缺的是APP研发人才和淘宝运营人才,可想而知对从事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者,一定的大学阅历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利。还有个好消息是,本科院校多为高职倾斜。

其次,社会上对职高生的看法有误区,认为他们追求不高或毫无追求。其实说这些话的人没有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事实上,职高生渴望成功的心一直在跳动,他们需要更多的舞台展示自己,“我也不错哦!”这是他们的心声。记得我有一次在课堂中不经意提到本校XX同学喜获全国计算机大赛互联网页设计(Dveamweaver)项目一等奖(全国权20人获此殊荣)这件事,所教班级学生个个踌躇满志,有学生甚至马上表示:“这没什么,我也行!”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他们的决心,在第二年的专业各项比赛中捷报频传,来年的高职考试成绩也是相当喜人,很多学生都考上了自己满意的院校。在他们的身上,我也倾注很多心血,师生关系非常好。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用心学,不辜负老师希望”,而老师则表示“我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你们进步”,这样的学生已经体会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切都是美好的。

二、教师要深入地思考,要有自己的主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不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数学文化的传播者。我推崇的是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文化教育观,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只是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教书匠”,而是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者。

很久以前与一名学生偶然交谈中,他们说了一句话:“老师,你对我们是真的好,但我觉得你的想法和教法有点out了”,这让我猛然惊醒,之前还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学生有点尴尬解释说:“老师,你不十分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世风格,也是你不够了解的”。是哦,自己什么问题也没有,只不过学生不同罢了,当今社会与我年轻时候的社会太不同了。我要感谢这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并加以好好利用。

教师的第一舞台在课堂,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力强,是教师的用心所在,相信学生会体会到。若上课多讲讲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肯定效果更好。因为兴趣是人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最终来源,是无论人们能力高低,也不论外界评价如何,都依然乐此不疲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兴趣。

就拿上面的事例说吧,该班刚开始可不是这样的。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一个一个学生,一群心高气傲的男孩,而数学更是他们眼中的“猛虎”。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不屈服,决定要改变一下。首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决心,从细节入手,上好每节课,课后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興趣所在,帮助他们培养兴趣、提高兴趣。由于双方的努力,慢慢地学生变得有信心了,也开朗多了,精神面貌越来越好。很多时候,学生都会自觉回应教师的要求,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此时班集体发挥很大的能量。其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需深入地思考,要有自己的主张,坚持住。而让人最最惊喜的是学生方面的互动(学生榜样作用和带头作用影响力有时可能大于教师,是惊人的),是化学变化,整个班级都是其乐融融的。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幸福)

著名的美国生涯辅导理论家约翰·霍兰德说过:“虽然我们做了几十年的研究,但预测个人职业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却是问问这个人自己想做什么。”请告诉学生:接受现实,挑一个兴趣去优化它,坚持下来就一定能成功。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工作,学会做人”。这是新世纪的教育理念,也是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内心充实的,有理想的,充满想象的,有激情,情商智商双面发展的,将来对社会有用的新世纪人才。不是有句老话嘛:“行行出状元”。如今社会的发展中新职业层出不穷,如短信写手、职业领路人、代驾等,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

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渐渐向“实现个体幸福最大化,追求个体标准差异”转移,人们有必要相信,作为一名教师要转变固有观念,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学生,了解自己,注重方式方法,通过整合变为一个有一个有爱心,有魅力的人。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一直认为教师是获得幸福更多的一方,因为与学生在一起,他们会变得更年轻,更有冲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师生中职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麻辣师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圆我教师梦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