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015-11-17杨全瑞孙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生活活动语文

杨全瑞 孙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102-01

在现在的语文学习中,很多教师感叹语文难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觉得枯燥乏味,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师把课本当教条,没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实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目的。把语文学习与小学生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一、开展好读书活动

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兴趣,同时,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己写的好文章、好词、好句、好故事与同学分享,这就相当于大大豐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并且要求学生用采集本收集起来,以待日后温故知新。

二、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学习语文

校园文化建设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校园里的黑板报、宣传栏,走廊上温馨的提示语、名言警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读书角以及习作园地等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

三、在班级、学校的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校的一切活动少不了学生,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中,都有所见、所闻、所感,这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六一儿童节、艺术节、国庆节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积极投稿。办手抄报、绘画、演小品、相声、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形式,都能使学生感到活动愉快而有意义,也使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利用社会资源学习语文

社会资源包罗万象,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如:食品包装袋上的名称、路牌、春联、歇后语、街头广告语、商店名称、产品说明书、民间故事以及外出旅游时听导游介绍的名胜古迹、人文地理等等,都是活生生的语文。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解决或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的一种活动方式。社会实践活动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为把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沟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地域风情,体会友情和亲情等,既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我们家乡每年都要举办油菜花节,我就要求班级学生利用双休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游览欣赏,并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家乡古建筑以及家乡土特产,然后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导游”“我为家乡土特产做广告”的班会活动,这样,既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又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六、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

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比如,“母亲节”到了,可以策划“母亲节”作文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假期可以布置做“过年”或“暑假”主题作业,形式可以是文章、绘画等。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作业”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家庭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总之,生活中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生活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