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浅析
2015-11-17纪璐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欣赏要求以感知、体验为主接触。音乐欣賞不仅使幼儿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和思维,还能初步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为幼儿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并且和幼儿一起进入音乐的王国,带领和引导幼儿交流与讨论,帮助幼儿快乐地体验和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 幼儿 快乐 学习
早在我国古代,圣人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我们应当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的意志,陶冶幼儿的情感。”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作品的一种审美生活,也是由音乐来了解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思维活动。
一、音乐欣赏及其重要作用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欣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不仅帮助扩大了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了他们的音乐经验,还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简单的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无论唱歌、律动、音乐的游戏、节奏乐,都离不开音乐欣赏。
二、音乐欣赏教学容易走进的误区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是让幼儿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要求以感知、体验为主接触。音乐欣赏不仅使幼儿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和思维,还能初步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情情趣审美能力。然而在过去音乐欣赏活动中教材陈旧,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而忽视幼儿的体验与探索,教师往往起到一个播放音乐的作用,幼儿也只是被动地去听音乐。这种情形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幼儿的感知、记忆、想象等许多音乐能力。
三、让幼儿在快乐中进行音乐欣赏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采用积极地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创设适宜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环境,与幼儿共同在音乐欣赏中进行审美体验是幼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快乐,也在快乐中体味音乐。
(一)有目的地选材——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为出发点
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幼儿喜闻乐见的题材。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等特点,选取的音乐作品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幼儿充分熟悉其题材,这样,幼儿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展开想象或是联想,自然地在音乐情境中徜徉。例如,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创作的乐曲《狮王进行曲》就是一个很好的幼儿音乐欣赏素材。幼儿们有了动画片《狮子王》的良好铺垫,对于故事有了自己的熟悉和理解,那么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欣赏乐曲时,可以很自然地将乐曲节奏的快慢和强弱与故事联系起来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及想象和欣赏。
2.要注意选择音乐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的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形象可以引起幼儿足够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导、配合幼儿用幼儿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体验其内涵。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十分熟悉、喜欢的故事、动画片相匹配的作品,《蓝精灵》《龟兔赛跑》等。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农场里》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的乐曲,它富有欢快的节奏,以及可爱的动物们的叫声等生动的乐曲元素,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听到的旋律加上属于自己的动作,而且还是和着拍子。乐曲在幼儿脑海里的形象又通过他们的动作及欢快的表情不自觉地表现了出来,这也正达到了音乐欣赏的初衷。
3.选择韵律感强的作品。乐曲如果拥有优美的韵律可以更多地吸引幼儿关注,将幼儿的兴趣点集中在一个高度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旋律的起伏、旋律的顺畅、旋律的优美,培养幼儿感受美、倾听美的能力。如《新春乐》、《喜洋洋》等这样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就可以用来当做幼儿音乐欣赏的素材。
4.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名家名段。一般来说,一些名家的著名作品的旋律和情景都堪称经典,如果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将乐曲的亮点与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行有机地结合,那么既可以让幼儿得到良好的美的体验,同时,还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歌曲《欢乐颂》《四小天鹅舞曲》等著名乐曲。
(二)促进师幼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引导,幼儿体验
1.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情境美”。
(1)欣赏情境。再次说到幼儿的感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与体验,也常常要从音乐抽象的、发散的想象中回到现实的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幼儿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的支持。如图片、影像、以及一些特殊的道具等构成的利于幼儿欣赏的外在环境。
(2)有效的语言情境。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巧妙地设置一些适时的、恰当的提问或是引言,通过有效的语言导入,让幼儿与教师互动,在幼儿进行讨论、独立思考问题的同时也就引导了幼儿更进一步地来欣赏和体验音乐。教师在关键时的点拨往往可以引起幼儿更进一步对乐曲的兴趣和关注。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过程中,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音乐感觉很低,很重,会让你觉得怎么样?”立刻就有孩子敏锐地感觉到,并且声情并茂地告诉老师:“害怕!”孩子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及通过节奏的快慢和强弱感受到“害怕”,这不就是很好的欣赏过程么?
2.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教学,拓宽幼儿欣赏的途径,使幼儿更有效更好地感受音乐。
(1)图片、音像等材料的充分应用。乐曲欣赏本身就是抽象地感知,教师倘若能够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适当且灵活地给予各种视觉或听觉上的支持,让幼儿在活动中成为主体,借助图片等辅助材料类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的变化。还可以利用图谱、图示等表现乐曲旋律的高低变化、乐段的重复与变化,还可以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故事情节等。而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给幼儿抒发自己意见和体验的机会,鼓励每个幼儿都来发言,将欣赏的结果从感受总结为语言,更高层次地进行欣赏后的概括,也会不断地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适当的游戏,有助于幼儿置身情境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感。许多的音乐游戏都对幼儿加深对乐曲的欣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简单的表演游戏在幼儿音乐欣赏中就是一个好方法。一段声音很低沉笨重、速度又较缓慢的音乐,不一定能吸引幼儿,但让孩子随着音乐模仿大狗熊走路的动作时,他们就来劲了,并且很快就记住这段音乐。再有,你让孩子呆板地坐着听一段描写小鸟的音乐,幼儿不一定能理解,但假如同时让他们学做小鸟飞翔样式,或许就一下子明白了。
(3)故事、儿歌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妙用。教师在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恰当地加入故事、儿歌等材料进行对乐曲的渲染及补充,引导幼儿形象得理解作品。当然,这样的材料补充大都用在乐曲篇幅长,形象单一且突出的作品中。不过,这也会收到很好教学效果。
(4)抓住兴趣点,随机欣赏与教学。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是幼儿欣赏音乐的好时机,幼儿还可以进行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即科学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性质各异的各类乐曲,在幼儿游戏、午餐、午睡、散步、起床、离园等活动中环节中播放,使班内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让幼儿一入园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幼儿受着美好音乐的熏陶,随之也会自然而然地伴随音乐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在一组乐曲幼儿熟悉一段时间后,再更换一组,幼儿在三年的生活中可接触到大量的歌曲和乐曲,从而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
作为幼儿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并且和幼儿一起进入音乐的王国,带领和引导幼儿交流与讨论,帮助幼儿快乐地体验和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周素珍.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策略[J].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
[2]卢晓玲.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浅见[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1]纪璐: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