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静脉用药的风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2015-11-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例因医嘱儿科

杨 帆

(南阳中心医院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3)

儿童尚处在生理快速发育期,其生理解剖、病理以及免疫等与成人差异较大,所以静脉用药品种多、剂量少、频率高。尤其是患儿的年龄越小,其耐药性越差,用药风险越大[1]。大量临床调研表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大部分源自静脉输液[2-3]。为深入分析儿科静脉用药风险因素,探讨有效减少儿科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措施,笔者对本院儿科49例静脉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相应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累计收治患儿15 631例,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47例,其中49例为静脉用药不良事件。

1.2 方法:对49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香港医管局颁布的《不良事件管理办法》进行分级判定,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2 结 果

2.1 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分级:49例静脉用药不良事件中,34例评定为Ⅰ级,7例评定为Ⅱ级,5例评定为Ⅲ级,3例评定为Ⅳ级,具体见表1。

2.2 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49例静脉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其中14例因液体渗漏引起,13例由床号查对有误引起,9例由于遗漏执行引起,6例因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引起,5例因用药剂量不当引起,1例因医嘱单据不清,执行医嘱错误引起,1例因意外伤害引起。具体原因见表2。

原因分析:14例液体渗漏发生于静脉输液过程中,这主要与护理人员责任心较弱,巡察不到位有关;9例换药错误与9例加药错误均发生于换液过程中,用药品种与剂量出现错误,主要由床号查对有误、医嘱记录字迹潦草、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等引起,这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因长时间加班过度疲劳、环境过于嘈杂导致沟通有误等有关;7例漏给药主要发生在执行医嘱、交接班或“传帮带”环节中,习惯性认为1天1次给药,未查对医嘱,或交班时忘记录待输液次数等不负责行为导致漏给药现象,另外经验护士带教不到位也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5例注射错误主要发生在多瓶同挂输液架、2名护士同时值班等情况下,彼此依赖对方核对信息,瓶贴写错导致注射错误;3例过早拔针均因无续加输液卡所致;2例不良反应均匀反操作常规所致,1例因输液前未行过敏检查导致过敏反应,1例因输液速度过快所致;1例意外伤害系备皮技术生疏,刮伤小儿头皮。

表1 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分级[n(%)]

表2 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原因[n(%)]

3 讨 论

3.1 儿科静脉静脉用药风险因素分析: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是引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液体渗漏、加/换药错误、漏给药、注射错误还是过早拔针,多少都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有关。其主要表现有:巡视少、查床号不对姓名、只查药名不管剂量、一次性拿多位患者的药液、传递药物时依赖对方核对导致均未核对、医嘱书写潦草、带教护士示范不到位、不核对医嘱依赖惯性思考、忘记加输液、交接班沟通不到位等。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只重视治疗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巡察、沟通、宣教的重要性,且小儿四肢疏松,液体渗漏现象不易被发觉,若家长不明情况,护士不来巡察,很容易引发严重渗漏。此外,儿科护理人员不足、环境嘈杂等也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儿科都处于加床状态,且大部分儿童均以哭闹来表达痛苦、恐惧等情绪,陪同者多,导致环境十分嘈杂,护护士面临身心双重压力,疲于应对,且容易出现误听。本组研究对象中就有4例是因环境过于嘈杂,在查对时出现误听所致。而受编制所限,大部分有经验的资深护士都安排在就医人员相对集中的白班,夜班往往由少数几个年轻护士执勤,这些护士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技术上的生疏,在独自工作时难免会出现纰漏。

3.2 不良事件护理对策

3.2.1 建立静脉用药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静脉用药风险因素识别制度以及静脉用药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定期向护理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分析其原因,找出风险因素,报告内容至少包括:不良事件起因、经过、处理方法、结果、风险因素分析、整改对策等[4-5]。护理部负责汇总,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探讨会,提出防范与改进方案,由护士长现场讲评,并将最终结果向下属护士传达,让每一个护士都吸取经验教训。

3.2.2 进一步规范“三查八对”操作:①静脉输液“三查八对”:a.输液前,做好过敏检查,查床号、对姓名,并重复核对经患儿陪护人员确认无误后执行操作;b.输液时:接留置针时,仔细观察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等异常症状,检查留置时间,若已到期,应告知家长待输液完毕后需拔针。c.输液后:再次核对床位与姓名,调节输液流速,向陪同人员说明注意事项,嘱咐其协助观察;d.输液完毕:仔细核对输液卡,拔针后告诉家长按压方法。此外,在配药时,确保至少经2人核对,注射时要经家长确认,无家长陪同时,可向患儿提问,操作后行二次核对,保证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途径、时间、对象正确无误。②更换药液“三查八对”:①换液前:反复核对输液卡与输液袋上的各项信息,如姓名、床号、药品、药量、时间、浓度、有效期等;②换液时:查床号、对姓名、向家长确认,核对待换输液袋与空输液袋上的信息,确定无误后再换药;③换液后:再次核对姓名,检查输液速度,尤其注意输液泵的速度,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定期巡查输液处有无异常现象。

3.2.3 合理安排人员配置,优化排班模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士人员的工作量及排班方式存在相关性。根据儿科的特点,实施APN连续排班模式:A班4名责任护士上、下午分段班,工作时间早上8点—下午4点,加大午间治疗护理高峰期、不良事件高发期的人力资源配置;P班工作时间下午4点—晚上12点,至少2名护士值班;N班工作时间凌晨12点—早上8点,设夜间组长,至少有一名经验护士值班。组长有资深护士担任,负责解决疑难问题,降低夜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成立一个总接待班,负责主动收集信息、答疑解惑、安排加床位、安排护理计划、联系医师查房等,防止责任护士应接不暇,忙中出错,遗漏执行。

3.2.4 加强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质量:护士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可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加强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是保证护理安全性的基础[6]。针对儿科安全隐患,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制定分别针对于实习生、新入职护士、年轻护士等不同层次的带教计划。主要培训对象为临床经验不足5年的护士,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儿科专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如小儿常用药物知识及剂量换算、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小儿输液肿胀观察及处理、儿科查对工作流程等。护士—质检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开展每日自查、互查、护士长督查,现场纠偏等活动,定期就输液安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找出静脉用药不良事件中的共性问题与漏洞,从根本上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发生。

[1]丁川中,曹莹,陈雪娣.儿科静脉用药风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1(3):189-190.

[2]谷晓玲.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的设计与应用[J].天津护理,2010,18(5):281-282.

[3]王增敏,范丽媛.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2):1031-1032.

[4]毛淑琼.儿科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5):138-139.

[5]王书芹.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666-1667.

[6]郭晓菊.基层医院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情况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5):651-652.

猜你喜欢

例因医嘱儿科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优质护理干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