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5-11-17周黎妮朱启超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73
周黎妮,朱启超,张 煌,王 姝(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73)
外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黎妮,朱启超,张煌,王姝
(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73)
分析研究国外空间站国际合作模式的运用方式和特点,对我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方案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介绍国际太空合作模式理论,对比协商、配合、互助和融合4种模式的优缺点,梳理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在总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前期国际合作模式运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空间站工程可能开展的合作领域提出运用协商、配合和互助3种模式的初步思考。
太空合作;合作模式;国际空间站;协商;配合;互助
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进程看,国际合作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分担风险,提升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彰显国家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外交意义。[1]2013年9月16日至20日,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了联合国/中国载人太空技术国际研讨会,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介绍了中国载人空间站方案,并呼吁全世界开展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参考太空国际合作模式理论,分析国际空间站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国际载人太空合作项目,思考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国际太空合作模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太空国际合作模式理论,结合该理论分析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的演变过程,总结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合作特点,对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国际合作模式提出初步的思考。
1 太空国际合作模式
太空国际合作是政治、经济、技术等共同权衡的结果。按照合作的紧密程度[2],可以将太空合作分为协商((Coordination)、配合(Augmentation) 、互助(Interdependence)和融合(Integra-tion)4种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太空国际合作模式对比
协商模式下,各参与国家之间是松散的协作关系,能保持各国项目的独立性,但是由于协作主要在技术和科学层面展开,没有政府协议的约束,可能造成项目的重复。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ommittee of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CEOS)[3]和载人登月国际合作[4-6]就采用了该合作模式,由于约束程度不高,因此,参与国家容易就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并有利于促进太空领域的国际科学对话。
配合模式下,各参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协商模式下的关系要紧密,合作国家之间有政府间或组织间的合作协议,主导国家全面负责合作项目的发展方向、技术进展和实现路径,并承担主要风险,其他国家仅配合完成合作计划。美国的卡西尼项目在配合模式下[7],,欧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仅负责卡西尼项目的惠更斯(Huygens)探测器载荷,并不参与决定项目的任务和进程,因此Broniatowski等人认为这种合作模式表现了主导国家对搭档缺乏信任[8]。
互助模式下,各国在政府间或组织间协议的基础上均参与决策项目的进展,并共同承担合作项目的风险,但是由于各国在项目发展中都有一定的决策权,因此在各国意见不一致时要通过谈判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可能会导致项目延误、费用增长。美国和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项目上的合作就是典型的互助模式。
融合是一种共享资源、联合开发的合作方式,各国完全平等地参与合作项目,共同享有管理权,平摊费用和风险,但是由于太空技术的敏感性,通常该模式需要强大的政治联盟作为保障。欧盟通过其独有的自由市场法律和法规缓和技术转让带来的问题,ESA和国际通用卫星(Interlsat)成功采用了该模式[1,9]。
2 国际空间站的合作模式演变
国际空间站的太空合作经历了协商、配合和互助3个阶段[10],如图1所示。
从1982年到1984年,参与合作的各国在国际协作工作组((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Working Group,ICWG)的协调下开展合作,合作的方式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信息共享为主。从1984—1989年,合作进入配合阶段,并以双边技术合作为主要合作方式。从1989—1993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俄罗斯加入国际空间项目,合作由配合模式转入互助模式。从1993—1998年,合作采用互助模式,主要基于双边和多边协议开展技术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图1 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进化图
2.1协商
1982年,NASA在未得到总统和国会允许的情况下,与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协商开展空间站的概念和任务应用研究。在ICWG的协调下,NASA主导制定了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战略,强调合作方案必须对美国有利、确保花费可以承担,同时规定开展合作时不进行资金交换。合作在初始阶段通过协商模式,考虑了不同参与国家在接下来的太空合作中的利益和目标,并为之后NASA主导国际太空研究计划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不进行资金交换这一协议成为后来国际太空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2.2配合
1984年里根总统指示NASA开展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研究,并号召开展国际合作[11]。1984—1985年间,欧空局、日本和加拿大政府正式同意参与NASA的空间站项目。合作由美国主导,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参与国家为保障本国的权益,通过谈判,最终决定采用“功能分配”的方法保障各国参与共同管理和决策,合作模式逐渐从协商模式升级为配合模式。1988—1989年间,各国政府同时签署了关于空间站项目的双边和多边协议,这包括NASA分别与ESA、日本和加拿大就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合作签署了3份双边谅解备忘录(Memoranda of Understanding,MOU),美国政府、ESA成员国、日本和加拿大就政策指导方针和政府间合作的法律原则问题签署了多边政府间协议(Intergovernmental Agreement,IGA)。
2.3从配合到互助的过渡
1989—1993年,空间站项目面临终止的厄运,并严重影响了空间站的合作进程。布什政府通过4年努力,最终保留了该项目,并于1993年通过了新的空间站方案[12]。新的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Alpha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增加了加拿大、ESA和意大利在空间站功能建设方面的任务。新方案将使用加拿大机械臂用于空间站组装,新增ESA的阿里安火箭作为运输系统,同时还增加了意大利空间局(Italian Space Agency)的半加压后勤舱[13]。基于各参与国家早前达成的基于“功能分配”原则的合作协议,由于各国承担功能的调整,需要对合作的具体内容重新修订。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保留了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相关技术,为俄罗斯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提供了可能。因此,国际空间站的重新设计和俄罗斯是否能加入,推动了该项目的合作出现了一个过渡过程。
2.4互助
国际空间站新方案确定后,美国与原有的合作伙伴就新的功能分配进行谈判,同时,就俄罗斯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达成了临时协议。[14-15]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原有的参与国家和组织也针对俄罗斯加入合作进行多边进程谈判。通过双边和多边的进程谈判,解决了国际空间站功能分配的合作问题,并就俄罗斯加入合作的模式和内容达成一致意见。1998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ESA签署空间站多边政府协议,同时NASA与俄罗斯空间局、ESA,美国与日本政府、NASA与加拿大空间局分别签署双边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全面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为国际空间站提供关键基础设施原件,并与NASA在管理和决策方面处于平等地位。从此,国际空间站合作进入互助阶段,且这种合作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3 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特点
3.1配合和互助是空间站理想的合作模式
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经验来看,配合模式和互助模式是理想的载人空间站合作模式。配合模式和互助模式的合作程度深于协商模式,由协商模式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等在技术和科学问题上的协作,上升到各国相关机构或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合作项目由主导国家或主要国家负责,改变协商模式下松散的合作状态,有利于推动合作项目的进展。融合的合作模式虽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联合开发,但是这种合作模式需要强大的政治保障,在没有政治联盟的前提下,这种合作模式很难实现,因此,目前这种合作模式也只有在欧盟内部得以实现。
3.2政治因素成为合作的重要原因
国际空间站项目的提出本身就具有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在冷战环境下,空间站项目在政治上可以起到团结盟友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国际空间站项目一度面临被终止的厄运,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际空间站政治联盟打击的对象已经瓦解,耗费巨大的空间站项目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成为美国国会考虑终止该项目的最大原因。一方面美国通过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国际合作可以进一步彰显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力;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在意识形态上较之前与美国更加接近,且俄罗斯在建造空间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邀请俄罗斯加入国际合作可以节约有关试验经费,还可以此作为杠杆和外交手段来控制俄罗斯[16],这成为美国继续执行国际空间站项目并邀请俄罗斯加入国际合作的重要原因。
3.3国际太空合作需要合适的契机
美国邀请俄罗斯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是冷战结束的历史产物,也是美俄政治和经济双赢的结果。俄罗斯的加盟,推动国际空间站项目迈入互助合作模式,为国际空间站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成为国际空间站建设发展的重要契机。冷战后的俄罗斯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苏联时期建造的和平号空间站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到1994年底时俄罗斯航天产业的雇员人数减少到1989年的64%~66%[17],在岗人员也由于通货膨胀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鉴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美国打破了非现金交换的国际太空合作原则,美国4年间共付给俄罗斯6.5亿美元,其中每年1亿美元用于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活动,包括航天员培训、对接设备和相关服务[18]。俄罗斯以非援助的方式保住了本国的载人航天项目,1994—1998年间,美国航天飞机执行了11次与“和平号空间站”相关的任务,其中与“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9次对接,为美俄太空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沟通桥梁。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空间站这个非军用航天项目,俄罗斯借鉴美国将航天项目划分为军用、民用和商用3部分的做法,于1992年成立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ussian Federal Space Agency,RSA)负责民用航天项目和国际合作谈判,并直接向俄罗斯政府汇报[18]。
4 我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坚持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合作。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太空合作成果: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上搭载的蛋白质结晶试验样本分别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13所大学和研究所[19];2008年9月,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一套用于太空出舱活动的舱外航天服,俄罗斯专家也应邀观看了“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国和德国科学家联合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20],ESA、德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观看了“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21];2015年左右“天宫二号”将搭载由中国和瑞士、法国、波兰联合研制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22];此外,我国参与了联合国外空司举办的一系列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
上述这些合作可以归纳为三类:观察发射、联合试验和学术交流,其合作采用了协商模式和配合模式。观察发射和学术交流采用松散的合作方式,不受政府协议的限制,因此主要采用协商的合作模式。联合试验主要采用联合研制和搭载试验的方式,搭载平台主要采用神舟飞船和天宫实验室,载荷大小重量都受飞船和实验室能力限制,载荷发射时间也由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实施过程具体决定,因此,参与联合试验的国家虽然在试验设计方面参与程度较高,但对试验的执行进度影响较小,这类合作应属于配合模式。
2013年4月19日,中国成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心”,为空间站工程的国际合作搭建了合作和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空间站工程的透明度,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空间站工程开展国际太空合作的诚意和决心。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未来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国际合作可以采用舱段合作、航天员合作、空间国际救援、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联合研究等方式。[23]借鉴国际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的模式经验,进一步细化各领域的合作内容,并研究其可能采取的合作模式,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舱段合作和联合研究主要可以采用协商、配合和互助模式,航天员合作和空间国际救援主要可以采用配合和互助模式。随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基于空间站工程开展的国际合作在良好的合作契机的推动下,其合作的模式和方式有待于根据具体的合作对象和合作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表2 我国空间站可能的合作模式分析
5 结束语
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进程看,国际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太空合作按照合作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协商、配合、互助和融合4种模式。国际空间站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国际载人太空合作项目,其合作模式经历了协商、配合和互助3个阶段。借鉴国际空间站的合作经验,参考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内已经开展的合作,我国未来基于空间站工程的国际太空合作主要可以采用配合和互助2种模式。
(References)
[1]RENDLEMAN J D,FAULCONER J W.Improving international space cooperatio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USA[J].Space Policy,2010,26(3):143-151.
[2]RYAN Z.A model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moon[EB/OL].[2014-10-10].http://www.thespacereview.com/article/510/1.
[3]WITHEE G W,SMITH D B,HALES M B.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in earth observation:current thrusts of the committee on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and the integrated global observing strategy,and formation of the ad hoc group earth[C]//54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and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pace Law.Bremen,Germany:IAC-03-B.1.01,2003.
[4]International Space Exploration Coordination Group.Annual report 2011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exploration coordination group[EB/OL].[2013-09-03].https://www.globalspaceexploration.org/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uuid= 757abb46-0e23-4bfc-8c1c-dde1320faadc&group Id=10812.
[5]周旭东,张振鹏.载人火星飞行方案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5):550-559.
[6]THEPAUT J B.Analysis of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for Europe in future space exploration[C]//63rd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Naples,Italy:IAC,2012:1021-1033.
[7]LEBRETON J,MASTSON D.Cassini:a mission to Saturn and Titan[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ESLAB symp.on the Formation of Stars and Plane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olar Systerm.1990.
[8]BRONIATOWSKI D A,FAITH R G,SABATHIER W G.The case for manag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pace exploration[R].Washington 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6.
[9]DORDAIN J J.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pace[C]//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ities Space Research Association(USRA).2009.
[10]SADEH E.Technical,organizational and political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program[J].Space Policy,2004.20(3):171-188.
[11]RANEY W P.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space station[C]//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Columbus Workshop.Hanover,West Germany,1986:171-173.
[12]O'CONNOR B.Space station redesign team final report to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redesign of the space station [R].Washington,DC: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1993:83-131.
[13]AMDIEU P,ISABELLE D B.European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lpha-a programme overview [C]//The 46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Oslo,Norway:1995.
[14]DANIEL S G,YURI N K.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ussian Space A-gency concerning cooperation on the civil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EB/OL].[2014-11-01].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structure/elements/nasa_rsa.html.
[15]LONGSDON J M.International space cooperation lessons from the space station experience[C]//The 41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Dresden,Germany:1992.
[16]ALBEMAN J M.Challenges to U.S.-Russian Cooperation in the manned space program[D].Maxwel Air Force Base,Alabama:Air war college,Air University,1996:14.
[17]TARASENKO M.Russia's place in space:a home view[J].Space Policy,1994,10(2):115-120.
[18]LOGSDON J M,WILLIAMSON R A.U.S.-Russian cooperation in space:a good bet.[EB/OL].[2014-11-01].http://www.thefreelibrary.com/U.S.-Russian+cooperation+in+space:+a+good+bet.-a017361503
[19]CANG H X,WANG Y P,HAN Y,et al.The space experiment of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aboard the Chinese spacecraft SZ-3[J].Micrograv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14(3):13-16.
[20]王经国,李惠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首次开展国际合作[EB/OL].[2013-09-03].http://www.cas.cn/zt/kjzt/zkyyzrht/szbh/201306/t20130613_3865259.shtml.
[21]TANG D.China to invite foreign officials,experts to Shenzhou-8spacecraft launch[EB/OL].[2013-09-03].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sci/2011-10/30/c_131220568.htm.
[22]高能物理研究所.载人航天二期空间站POLAR项目第四次中欧合作组会议召开[EB/OL].[2014-10-10].http://www.cas.cn/hzjl/gjjl/hzdt/201101/t20110125_3066833.shtml.
[23]周建平.我国空间站工程总体构想[J].载人航天,2013,19(2):1-10.
(编辑:李江涛)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l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tterns of Space Station
ZHOU Lini,ZHU Qichao,ZHANG Huang,WANG Shu
(Center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ic Studi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73,China)
Study the cooperation pattern of space s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mula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lan on China Space Station.Firstly,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space cooperation is introduced,including coordination,augmentation,inter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four patterns are compared.Secondly,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operation on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are analyzed.Finally,by reviewing cooperation patterns employed on China Manned Space Engineering Project,three patterns including augmentation,inter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cooperation on China Space Station.
space cooperation;cooperation pattern;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coordination;augmentation;interdependence
E92
2095-3828(2015)02-0057-05
A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5.02.014
2014-12-20
周黎妮(1980-),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安全战略与政策。zhoulini@nud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