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2015-11-17陆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反思内涵

陆超

摘 要 本文从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课后教学反思的内容、来论述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 反思 教学性反思 内涵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49-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的讨论激荡着国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但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 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这对有效教学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们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意义、课后教学反思的内容等方面来粗略论述,以供参考。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往往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活动。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从而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有的水平而止步不前。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而这类知识的获得,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后教学反思的内容

课后反思,一节课下来就应该总结思考,课后反思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对课堂教学过程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以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思而见行、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善于抛接、促进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他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便于教师今后在教学时参考使用。

2.课堂教学中的“败笔”,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以及草率收场等等,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弥补与矫正,使他们成为以后教学中注意吸取的教训,真正实现“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

3.课堂教学中的“偶得”,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更不可能100%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它们就会转瞬即逝,成为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4.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记录。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于永正老师说得更具体,他说:“在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一下变成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说,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人后能自反也,知困,人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也,只有边教边研、边研边教,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才能优质高效,教师才能成为研究者、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效明.反思性教学的类型和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0,(02).

[3]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师[J].2006,(1).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反思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