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榷

2015-11-17王正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王正丽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位置。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本文对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语文阅读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12-02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让学生学到一些文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获得贴切、深刻的文学体验,并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丰富情感,更新与拓展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等。阅读教学还是学生自主审美体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身个性化的阅读,而非教师的“一叶遮百树”的模式教学。而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已经成为当今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

一、当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忽视默读能力培养。默读这种阅读方式因为不必字字咬音,还可以有足够的回读思考的余地,能充分了解文字的意思,所以是广泛获取语文知识,拓展信息容量的一种重要阅读途径。然而,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上,这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式却被老师们忽视了,就犹如水中浮萍,未落在实处。由于默读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不出声,而这一点对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来说,时间稍长一点,就会使课堂变得“冷清”。

(二)阅读教学中抽象概括多于具体形象。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应该对语言文字的意义进行具体、形象的分析之后,再进行抽象与概括。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往往超越这必不可少的感情认识阶段,直接便进入理性认识的过程。对课文的理性认识,一般都体现了理解的结果,忽视了理解的过程。

(三)阅读教学偏重于内容的理解,忽视了形式的理解。目前的阅读教学,教师肢解式的训练和架空的分析方式破坏了文章本来的美感,一篇篇美不胜收的经典文章,变成了字词句篇章、读写听说练的应试训练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课堂提问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不是太过空泛就是没有价值的是非问,要么就是一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这样的课堂提问根本无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却存在着单纯地、喋喋不休地过细分析故事的情节,这是对教学时间极大的浪费。

(四)长期的被动式接受课堂,导致学生们形成了思维惰性和思维惯性。在我们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处于被动的一面,教师“喂一点儿”,学生“吃一点儿”,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读懂文章的情况下被迫地记住了一些“僵死”的答案。他们习惯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想说出自己的理解,宁愿在课堂上做“书记员”,也不肯开动自己尘封已久的思维之窗,阅读能力提高比较缓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时,我们不急于向他们传授知识而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语文的魅力和学习趣味所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采用“一锅煮”的办法,凡课文涉及到的知识,无论字词句,还是篇章结构、表达方法,都统统倒给学生,惟恐因有所疏忽而考不出来后悔莫及。实际是把阅读课上成了各种知识的“拼盘”课、“杂烩”课,出力不少、效果不好;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二)不断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读书破万卷”,方能知事明理。当然,光读书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还要让学生多积累,并做到“学而时习之”。积累的多了,学生的内心充实了,也就有了成就感,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自然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比如今天的学生只读《孔乙己》,很难深知孔乙己的性格、命运,对他难免有隔世之感,皮毛之见;读过《儒林外史》就会多懂一些《孔乙己》。又假如只读《红楼梦》中的一两个章回,就不足以理解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更难以理解全书的内涵。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更多的内容,才能对人物、情节有更深的思考。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首先改变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唱主角的现象,确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它讲究的是一个“悟”字,表现为一种“自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必须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其次,学习语文不同于学习数、理、化,不管怎么教,都要解答一道道的习题。而语文可教的内容很多,关键是看教师“教”的角度,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例如一篇文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样式;从小的方面来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文体知识,就必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学好第一篇范文。正如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过程更为重要。

(四)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虽强调素质教育,但考试这种方式在中国还难以改变。很多教师恐怕也不得不在其诱惑下找方法。那么就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趣的课堂导入和合理的课堂结构,也非常重要。它能够紧紧扣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

(五)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常常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联系实际,对号入座。这样就会不断产生联想,于是就把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联系起来,把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另外,我在批阅文章的过程中,对学生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都予以充分肯定,不断鞭策他们,学生就会逐渐地感受到自己在阅读方面没有枉费功夫,而是很有成效。慢慢地,学生也就体会到,在集体中,因自我的存在生活变得更精彩,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发展空间,这也自然体现了“阅读”与“写作”这两大模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曹祥芹.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2]李建平.阅读教学亟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1998.

[3]刘年喜,黄声波.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