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高生就业心理及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2015-11-17赵小东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职高生职高职业

赵小东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07-02

职高阶段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职高生来说主要是一种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和兼顾个性发展的学习、生活、交际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现实自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结束职高生活,踏上社会之前,必须要让学生有相应的就业心理准备。所谓就业心理就是人们在就业前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人为了能找到自己就业的最佳位置而准备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就业的心理基础。

在现阶段社会的就业群体中,因为学历和工作经验等原因,高职毕业生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另外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心理。职高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十九岁左右,其心理正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时期,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而这种心理往往对他们的就业观影响很大,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眼高手低、心理自卑、技能不熟练、知识匮乏、对社会不了解、对人际关系存在畏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缺乏超前意识和发展眼光,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就业的主动性心理差,依赖心理强,等待学校推荐就业,等待父母找关系就业,很少有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寻找就业岗位的,而且一些学生对就业缺乏自信心,认为前途渺茫,不知所措;部分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在单位中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怕苦心理,很多学生对工作时间长、经常出差、加班或三班倒等情况不能接受;缺少自主创业意识,不敢自主创业。

针对学生上述的就业心理,为了让学生形成相对较强的就业心理能力,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工程中,我们提出应对职高生进行相应的就业心理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角色转变。让学生由一个具备初步专业技能的职高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引导学生要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再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因此结合长期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当局者迷,学生往往对自己很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就业前,我们认为有必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专业特长、习惯、性格和气质类型,客观寻找自身优势。一般来说职高生与大学生相比,工作态度比较踏实,动手能力强,对用人单位的工资要求不高;与高中生相比,职高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比较好。其次,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与心理特点,不夸大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实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职业定位。

其次帮助学生正确定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中职毕业生,要立足现实,不好高骛远,做到先就业、后择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有就业后站稳脚跟的意识,要有在岗位上学习、进步、锻炼、发展的意识,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把握角色转换,尽快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名社会劳动者。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逐渐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开拓意识、推销能力和合作能力,做好“不怕转岗、不怕改行、不怕失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抗挫折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再次要帮助学生更新观念。引导学生既要看到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同时更应看到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需求应是正金字塔形,基层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间是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上面是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基层和中层的劳动者大都来自职高生,这就为职高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外,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近年来,各地高薪招聘紧缺技术人才就是一个明证。所以,职高生要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哪怕辛苦一些,薪酬少一点,条件差一点,地方远一点也在所不惜。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

最后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都面临着择业、就业、失业、再就业的问题,因此具有健康成熟的就业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克服浮躁情绪,避免速成心理,养成务实作风是职高生应该倡导的心态。切莫“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瞻前顾后,互相攀比,心存侥幸,错失良机。使学生明白在当前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想轻而易举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有“好事多磨”的耐心,有不等不靠、不抱怨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2]陈志阳.浅谈职业指导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职高生职高职业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如何指导职高生写好作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职业写作
浅谈职高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爱的职业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职业高中的班级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