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基础课教学优化改革
2015-11-16施力
施力
【摘 要】当今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电工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本文中笔者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和教学手段优化这三方面对如何更好的开展电工基础课程谈了自己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电工基础是一门使学生对电子方面产生兴趣并且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的电子类入门课程,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一个学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更迫使我们对此课程的教学实行适当的优化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现行的电工基础在教材内容上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却忽视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实际现状。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工人”转变,电工基础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应作以下这几方面的优化改革。打破传统的分块结构和理论至上模式。教材习题配置要难易适中,具有代表性,并要给出相应的答案,供学生练习时参考。
(1)教学内容应当精辟。就是指应当对书中的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加以删除,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习题和实践操作为主。例如:在交流电路功率这一教学内容上,书本上不少篇幅都介绍在如何求各电路的瞬时功率上,而实际上我们在各习题上更多要求我们求解的并不是瞬时功率而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实在功率,另一方面,职业高中的学生数学底子薄,而求解瞬时功率时需要用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对于职高生来说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索性把瞬时功率之一部分内容去掉,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如何求解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2)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面尽量要宽,覆盖面要广。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杯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共享,学生的知识面变宽,老师拥有一杯水已经是微不足道,老师的知识要向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老师必须拥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工基础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知识,还简单介绍一些当前比较流行和热门的单片机、FPGA、CPLD等。
(3)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实用性。电工基础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程教授结束后,应及时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例如;在介绍了电磁感应这章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做一个简单实验,两个喇叭用长导线对接,此时这两个喇叭就成了一部简易的对讲机,学生们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会感到特别的新奇,于是就让他们带着这一份好奇自己去寻找这部对讲机的原理。
(4)教学内容上应有突破创新。老师总是以死板的本本教育,教学设计上没有任何创新,完全按书本上的东西照搬照抄,那么作为一个学生,也就很难会有什么创新性的思维和想法,因为他的思维中以被老师带进了一个死胡同,认为只要按照书本上的解释,依照例题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达到老师的要求,得到老师的认可。电工基础的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电容器串并联知识点的时候,应把电容器的各种应用场合作简单的介绍。在课堂上引入新内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在电工基础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所普遍接受。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我们应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电工基础理论性强,不少教师感觉难以进行启发式教学,虽然教师也想进行某些改革,但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最后不了了之,又回到了老路上;而学生则因为理论枯燥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离开理论指导的实验实习又往往依葫芦画瓢,教师作示范,学生照搬,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的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益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一位教师的素质不仅拥有渊博的学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这必须要求教师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和谐。
2.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自主探索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学生在老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积极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手段的优化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被引入课堂,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比黑板板书教学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以下优点。
1.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例如在在分析一些复杂电路电流的流向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表达到位,而采用flesh课件,电流的流向像流水一样,非常形象直观。活动的图像形象地取代了书本上的静止图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和绘图等,教学效率低。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只要预先将大量的教学内容设置在投影片或计算机内,并且可以反复取出,不断加深学生印象。学生也可以从以往大量的课堂笔记上解脱出来,只记重点内容,而如果要课后复习可以把老师的课件拷贝回去慢慢看,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有效注意时间也将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能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采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可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时代呼唤电子技术的发展,时代正在召唤电子技术的人才,中专职校电子技术教学现状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兴.《电工基础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