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探究
2015-11-16王楠
王楠
【摘 要】我国高校教育正是腾飞发展时期,国内外高校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院校教育的办学的机制和理念也在不断地转变,教学与学生管理成为一体,我们须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教学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形成长效机制,为高校教育的未来开辟新的路子。
【关键词】学生管理;建立机制;构建和谐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近年来,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两方面找到了均衡点,相关工作成绩突出,但是,从全国各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来看,教育与管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与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从强化学生思想的深层意识入手,采取创新的管理育人对策,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以取得管理育人的突破性进展。
1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高校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学生管理和教学等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概率就越大。现在高校大部分都是按1∶200的比例分配班主任(辅导员)管理学生,有些院校比例更大,达1∶400以上,班级人数也较大,所以造成学生管理与教学方面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我省高校约65所,在校生约55万人。各所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的状况都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教学是由教务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由学生处负责。学生处负责宏观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为指导、协调、检查和服务;各院/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班主任(辅导员)对各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就业指导、教育等工作。教学主要由科任老师承担。一般来说,负责专业课程教育的时间仅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只负责教学,或是上完课后基本上没其他时间跟学生接触、交流,就没能很好深入到学生生活或其他方面。加上部分科任老师工作量大,与班主任(辅导员)交流也过于少,所以容易造成学生管理与教学工作脱离。
2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缺乏理论学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的难题就是学生管理工作难以细致开展,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各个高校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展。而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人数有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加,这样就导致了高校中学生与学生工作老师比例不断减小的局面,出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管理的人数严重超标,再加上工作细致要求,很多老师甚至连管理分配学生的具体工作的难度都很大,自然很难再有精力来进行学生工作研究。也有部分管理工作的老师,管理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也不能正确反映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加谈不上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工作中师生关系不和谐,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2.2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培养现代化的学生,培养一流的学术人才,因此,高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服务学生和服务老师展开,这才是高校管理应该做的。而目前的情况是,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思想中就认定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其主要的工作是管理学生,不让学生闹事,出问题,老老实实上课就算是管理好了。按照这样的思路,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定位上就高学生一格,自然在很多方面很难关心学生,从学生真正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难以处理好与学生关系,自然也难以加强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自然难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和创造了。
2.3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设置了一些学生组织,目的是加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按照这一理念进行开展工作可以说初衷是好的,却在具体工作中,这些组织就成为部分老师加强学生管理的工具,甚至有时候要逃课来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学生付出并长期为老师工作过程中,就仅仅以加强锻炼、培养能力来进行标版,并认为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而实际上是缺乏一种激励的体制和机制,使得这种管理方式非常僵化,仅仅是靠着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和学生道德意识的指引,难以建立长远的服务机制,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探究
3.1提高辅导员自身修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对大学生实施科学管理,就必须加强辅导员自身的修养。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本思想,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学生工作规律,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辅导员要提高素质,加强修养,必须要投身到实践中去锻炼,因为才干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辅导员要自觉投身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投身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实业中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从实践和创新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作为最终落实学生管理工作主体的辅导员,与广大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其工作涉及面宽、影响大,对学校和社会具有比较大的辐射,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成败。因此,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找准位置,增强角色意识。
3.2建立完善辅导员助理机制
面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头绪众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的特点,根据各高校实际特点,在工作中建立一种以辅导员宏观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为辅的新兴学生管理机制。顾名思义,该机制的主要思路是在学生管理部门通过挑选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在一定范围内辅助辅导员对同专业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从而扩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这种机制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于拘泥。辅导员助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方便学校的宏观管理,增强学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年级学生自身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他们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快,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法。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使命,任何时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改进方法,这样才有可能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不断适应变化实际情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郝文清.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14
[2]蒋莲凤.试谈高校学生管理[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